孟子教育的五大方法(看孟子看教育)

孟子教育的五大方法(看孟子看教育)(1)

很多人初识孟子,应该是来自“孟母三迁”的美谈。孟子,名轲,战国中叶鲁国邹人。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其母教子有方。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作为教育人,我重点关注了孟子的教育主张。

1.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改善民生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在《孟子》中早有体现。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而教育则是“得民心”最有效的途径。他认为好的行政管理不如好的教育,仁政必须辅以善教,善教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这些同现在教育的“双减”、“五育并举”、“公办民营”幼儿园回收、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等重点工作契合度极高。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是让你变得因循守旧,而是让你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努力,增强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文化自信有落脚点。

孟子教育的五大方法(看孟子看教育)(2)

2.教育内容要多元丰富。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孟子在与梁惠王谈论如何行王道时谈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明确提出要办好学校教育,内容就是“孝悌”,就是孝敬老人,顺从兄长;就是要感化百姓,让百姓老有所养。在《孟子·尽心上》中,还将“善政”与“善教”对比,一个是“畏之”,一个是“爱之”。孟子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也极具正能量。“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用比喻说明人性之善如同水流向低处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人都有“四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的教育思想,赋予教育更丰富的内涵,涉及道德修养、家庭和谐、与人为善、实行仁政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汲取精华,认真总结学习。

孟子教育的五大方法(看孟子看教育)(3)

3.教育方法要科学有序。“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认为,只要肯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把先天的善端充分发挥,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说,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提倡的“自省”、“克己”、“过则勿惮改”等思想。一是强调立志。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主张在逆境中得到磨砺。他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激励了无数人为了理想而坦然面对一切挫折与磨难。二是自律自省。 孟子主张寡欲、反求诸己,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三是循序渐进。孟子以“揠苗助长”的寓言来说明学习知识如同作物生长一样,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倡导的关注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实际上,稍稍挖掘,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有关教育的精彩论述,比如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积极启发,因人而教等等。能力有限,持续学习思考,相信自己会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职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