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

最近到年底,结婚的朋友越来越多,对于钻石的需求也增大了很多,前几天朋友就问了我,如何区别钻石的真假?会不会遇到钻石的仿制品?我只是简单的告诉他选择正规的商家和看证书基本就没问题了。但消费者的情况各有不同,就想着写一篇短文给大家参考。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由于没有接触过钻石专业知识,第一次购买钻石时,可能连简单的钻石知识都是不清楚的,甚至连很多珠宝销售员来说,由于没有上过专业的钻石鉴定课程,对于钻石知识也只是知道一部分而已,但对于钻石仿制品鉴定还是欠缺很多。

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1)

我们先说说钻石的基本特性:

1. 化学成分:纯碳(c),常含0.05~0.3%的其它杂质元素,如氮(N)硼(B)、铅(A1、硅(si)、钙(Ca)元素等。

2. 晶形:晶体以八面体为主,少量为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晶型较少见,四面体晶型则为罕见。晶体形成后,因溶蚀作用可使晶面呈曲面状,表面具三角座或凹坑等。

3. 颜色:多为无色~黄色,常称黄色系列或好望角系列,大名数钻石属该系列。少数钻石具蓝、红、绿等颜

色,称彩色系列或彩钻。彩钻比较稀少,故十分珍贵。

4. 分类: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又分为Ⅰa型和Ⅰb型,Ⅱ型也分为Ⅱa型和Ⅱb型。超过 98%的天然钻石属于Ⅰa型,天然蓝色的钻石属于Ⅰb型。

5. 折光率:2.417。

6. 光泽:金刚光泽。

7. 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8. 色散:0.044。钻石的色散很高,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火彩。这是钻石迷人的特征之一。

9.硬度:钻石是世界上己知硬度最高的物质,摩氏硬度为 10,但同一颗钻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略有差异。

10. 密度:3.52g/㎝³

11. 解理:具四组完全八面体解理,解理面平行于八面体面。

12.韧性:钻石虽然很硬,但性脆,撞击易破碎。

13. 化学稳定性:钻石化学性能稳定,耐酸耐碱,即使在王水中也不溶解,但在熔融的硝酸钾中,钻石将发生腐蚀形成蚀像坑。但它在空气中 850°C时开始燃烧,发出蓝色光,表面出现雾状膜,后逐渐变小。

14. 亲油疏水性:明显。

15. 内含物:含有橄榄石、石榴石、金刚石、透辉石、铬铁矿等。

再来说一下钻石的鉴别,钻石是豪华高贵的装饰品,镶嵌钻石的首饰是首饰之冠,人人喜爱。可是,钻石因为稀少而价格极其昂贵,尤其是大粒的钻石,一般人根本无力问津。是否能找到一些看来很像钻石的廉价宝石,用来代替钻石,以满足更多人们的爱好呢?而且由于钻石产量有限、价值昂贵,而社会需求量却日渐增长,为了满足人们对钻石首饰美感的追求,合成钻石和仿制品钻石悄然兴起。制造假钻石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避免丢失或其他安全方面的原因,有贵重首饰的人,平时也都戴假钻石首饰,这使假钻石的销路越来越广,其二是用假钻石冒充真货,高价出售骗人,这就要求有迅速准确的方法区别真假钻石。

(一)简单鉴别

1. 钻石的单折光性

钻石的单折光性,是由于钻石的本质特性决定的,用放大镜透过台面观察钻石小面棱见不到重影。而其它天然宝石或人造宝石大都是双折光性的,许多仿制品如锆石、合成金红石和合成莫桑石等呈双折射,在 10倍放大镜观察下,透过台面或冠部从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楼角线出现重叠影像。

2.钻石的不可看透性

将钻石擦干净,台面朝下,亭部朝上,放置在有字的纸上。若是仿制品,一般透过宝石可见下面纸上的字,如果是钻石,由于其高的折射率,从钻石冠部进入的光线,通过全内反射,几乎全部又从冠部反射出去,而很少有通过钻石亭部透射出去的,因此沿亭部透过钻石无法看到钻石下面纸上的字。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按标准比例切磨的圆刻面型钻石,而且如果钻石切割比例失调或一旦沾到液体,如水或酒精等,则钻石将具有可看透性。

3.钻石的吸附性

钻石对油脂及污垢有一定的亲和力,即油污很容易被钻石吸附。因此,用手指抚摸钻石会感到胶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觉。这是任何宝石所没有的。这种方法需要加以训练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区别。

4.一线直落的特征

钻石表面抛光很光滑。用一支钢笔蘸上墨水在钻石上划过,若是真钻石,放大镜观察其表面,可发现其表面留下的是一条光滑连续的线条,特征是一线直落。而仿冒品留下的则是一个个小圆点组成的线条。

5. 特有的金刚光泽

大致在 100W 的白炽灯光下,切磨很好的钻石与仿冒品相互比较,很容易看出哪个具有金刚光泽。此方法不宜在过暗或过强的灯光下是进行。

6. 重量估算

由于多数钻石为了产生最大的亮度和火彩,其切磨比例均按接近理想的比例切割,而钻石的密度是一定的,因此可据此计算出钻石的近似重量。而钻石仿制品因密度与钻石相差较大,若模仿钻石的理想比例切磨,凭公式计算出来的重量与实际相差较大。一般而言,如果差值大于其重量的20%,则可怀疑其为钻石的仿制品。

对按标准比例切磨的不同大小的圆形明亮琢型钻石,其腰部直径和重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见表 2-1-1。

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2)

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3)

表2-1-1 钻石的直径与重量对照表

以此来检测未知钻石的直径与重量是否相符,由宝石的估算的重量与实称重量两者间的相对比值确定可能仿制品的种类,见表 2-1-2。

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4)

表2-1-2钻石估算值与可能的仿制品对照表

(二)仪器鉴别

1. 荧光

在长波紫外线(波长为 365nm)照射下,大多数钻石将发出强弱不等的蓝-白色荧光,有些钻石还会发出黄色和绿色等荧光,另一些则可能不发荧光,而且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发光程度比在短波紫外光(波长为253.7nm)下强。不同产地,不同矿的钻石由于形成的地质环境不同而存在荧光强弱的差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钻石大多数是由不同钻矿的钻石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当用紫外光检测时,荧光的强度和色调不一。而一些钻石的仿制品(如立方氧化锆、合成尖晶石)由于其合成条件和配方往往比较固定,所以生产出来的宝石在紫外光下的表现比较一致,荧光十分单一。因此,用紫外灯检查钻石的荧光性是鉴定钻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镶有多个钻石的群镶首饰。

2.热导仪

钻石的热导性比其它宝石高许多,用热导仪来鉴定钻石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但由于合成莫桑石也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因此在热导仪上指示为“钻石”的宝石,可能是钻石或合成莫桑石,必须再用其他方法来加以验证。

第三来说说和钻石相似的宝石的区别

1. 与水晶、玻璃等宝石的区别

在天然宝石中,无色透明的水晶、黄玉等宝石及玻璃仿制品与钻石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它们的性质与钻石有较大的差别。要鉴别它们,可先用肉眼观察,水晶、黄玉、蓝宝石和玻璃等光泽弱、火彩弱,再用仪器测定它们的相对密度、硬度及热导性等,就很容易将它们与钻石区分开来。

2.锆石

钻石(zircon),又叫锆石英,也有称之为风信子石的,是地球上形成最古老的矿物之一。天然的锆石(Zircon)通常呈现的颜色有无色、蓝色、绿色、褐色、黄色、红色、紫色等等,是一种切割后非常闪亮的

宝石,折射率高,光泽优异,色散接近钻石。无色的锆石和钻石远看是非常接近的,但仔细观察宝石内部,锆石的切割面和棱角会出现出双影,钻石则无此现象,且锆石较脆,边角容易磨损。

目前在珠宝市场上最容易与钻石相混的是合成立方氧锆。合成立方氧化锆也称“苏联钻”,它与钻石最相似之处在于它具有高的折射率和高的色散,因此也有很强的光泽和火彩。作为钻石仿制品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与钻石相比,立方氧化锆导热性很差,密度大(约为钻石的1.7倍),无解理,紫外灯下荧光为浅黄,且十分均一。此外,鉴别时还可注意到立方氧化锆的切工一般比较粗糙,刻面棱圆滑,对称性、准确性较差。

3. 人造尖晶石

人造尖晶石和玻璃一样,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芒,将其浸入二碘甲烷液中轮廓模糊不清,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也可运用偏光原理来检测,人造尖晶石虽然属于等轴晶系,应为均质体,可是它却有着强烈的异常非均质,将它置于偏光仪中,在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可出现“波状消光”现象。

【名词解释】 波状消光

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矿物中显示的一种不均匀消光现象。转动载物台时,消光影呈扇状或不规则状连续地扫过矿物颗粒,消光界面不显著,消光影的连续变化表明矿物内不同部位的消光方位略有规律偏差。波状消光是晶内应变的效应,是由于过量的位错引起晶格扇状或不规则状畸变的结果。

4. 莫桑石

莫桑石,也称合成碳化硅,是1998年由美国C3公司(C3Inc.)推出的一种钻石仿制品。同年7月,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出现。由于它与钻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的出现一时引起市场的混乱,甚至导致戴比尔斯公司的股票下跌了 42%。合成莫桑石具有高硬度、高的折射率和高的色散等与钻石相似的特性,作为钻石仿制品很具迷惑性。而其最迷惑人的地方在于它还与钻石一样具有高的热导性。因此,用热导仪不能准确地区分二者。但是钻石是各向同性材料,只发生单折射,而莫桑石是各向异性材料,具有较强的双折射,此特性是合成莫桑石与钻石最重要的区别,见表2-1-3。鉴别时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倾斜透过冠部主小面如可见明显的刻面棱重影则可能为合成莫桑石。

钻石仿制品的鉴别方法 简述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5)

表2-1-3 钻石与合成莫桑石的特性比较

5. 白钨矿

白钨矿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矿物,成分为钨酸钙 (CaWO4)。它的特点是硬度较低,仅为摩氏硬度 5,

能被普通玻璃及钢刀划伤。它的密度很大,达6.1g/cm³,是钻石的 1.74 倍,手掂相当沉重。无色透明的白钨矿可以作为宝石原料,将它琢磨后,美丽的彩色闪光几乎可以与钻石媲美。可是,白钨矿由于硬度太低,琢磨好的宝石如果经常佩戴,极易被灰尘划伤磨毛而失去美丽的光泽。因此,它通常只是宝石收藏家珍藏的一种欣赏品,不作为镶嵌首饰之用。

6.人造蓝宝石

人造蓝宝石是大规模生产的物质,它不仅作为宝石的代用品,在工业上也有很多用途。无色诱明的人造蓝宝石在琢磨后也可作为钻石的仿制品。常有这种情况,一件镶大量小钻石的胸针或项链等首饰,可能一部分是真的,而又混入了一些人造蓝宝石制成的假钻石。由于宝石镶嵌在首饰上,测试不便,此时可将整件首饰浸入“二碘甲烷”这种液体中。真钻石在液体中边缘暗黑,好似在液中凹起,非常清楚:人造蓝宝石在“二碘甲烷”中几乎消失看不见,这样真假便一目了然了。在没有“二碘甲烷”时,用清水也可以,虽然真假的差别较小,但仍旧很清楚。此外,人造蓝宝石也是“非均质”的,而钻石却是“均质”的,将二者置于偏光仪中转动,也很容易区别。

7.人造金红石

金红石是一种极普通的天然矿物,它的成分是 TiO2,摩氏硬度为6~6.5,密度为 4.2~4.4g/cm?,折光率比金刚石还要高,达2.60~2.90。金红石因折光率极高,故琢磨成宝石后会出现明亮耀眼的闪光,色散又极强烈,使闪光有彩虹一样的颜色变化,显得非常美丽。遗憾的是天然金红石几乎全是不透明的,至多在晶体边缘有些透光,因此天然金红石宝石很少见,而且颗粒很小。

由于金红石有用作宝石的优良性质,所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其合成方法。1947年,美国铅业公司首先用焰熔法制出了人造金红石。其中的无色透明者,主要就是用作钻石的代用品或假冒品。用无色透明的人造金红石琢磨成的宝石闪亮耀眼、五彩缤纷,超过了真钻石,常被称为“五彩钻”或“无色钻”。

人造金红石琢磨后的成品,即所谓的“五彩钻”,与真钻石不难区别。由于金红石有强列的双折射,用放大镜从顶面观察“五彩钻”,可以发现底部的棱线有显著的双影,真钻石则绝不会出现双影。此外,“五彩钻”因为闪光过分艳丽,并带有不清澈的乳白光,看来有庸俗之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