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品折扣草桥店面积(接手北辰购物中心)

北京上品折扣草桥店面积(接手北辰购物中心)(1)

旧门店业绩不振,上品折扣转型,试水新业务“互联网城市奥莱”。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北辰购物中心北五环店正在停业装修,但目前购物中心logo已经全部换成上品 。上品方面介绍,上品已经全面接手北辰购物中心商业区域约5万平方千米的经营,目前正在进行开业前的装修,预计6月中下旬开业。据悉,这也是上品折扣首次涉足购物中心。然而,折扣店的购物中心初体验,业内人士却表示谨慎看好。

北京上品折扣草桥店面积(接手北辰购物中心)(2)

1

接手北辰购物中心

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目前上品 已经与北辰方面达成合作,全面接手北辰购物中心北五环店的经营管理。

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北辰购物中心的标识已经全部换成上品 ,外部装潢也大致完成,正在安装墙面上的商户品牌标识。据施工人员介绍,内部经营区已经在着手安装货架。上品折扣副总裁朱宇介绍,预计门店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开门迎客。

朱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上品折扣与北辰这项合作的确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合作确定后,上品折扣将上品折扣原来亚奥旗舰店搬至北辰购物中心经营以利用正式闭店整修前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经营情况对周边的消费特点进行了解。今年2月原北辰购物中心几乎全面闭店整修,未来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工作全部由上品 接手,目前仍在营业的极少数商户与北辰方面的合同关系也将转给上品折扣。

据介绍,上品方面前期也为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进行招兵买马,已经请到了国内一些购物中心的高管及招商部人士。而北辰方面弃购物中心转为背后物业,据知情人士和周边居民表示,主要是因为效益不好。知情人士介绍,在上品折扣与北辰洽谈管理转让时,北辰购物中心已经出现大面积空铺了。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随机采访当中,周边居民也表示,更常去北辰购物中心对角的K酷时尚广场,认为后者业态全且卖场品类价格更适宜。

2

折扣店押宝互联网

在购物中心周边已经完成的宣传产品字样当中,上品折扣对上品 的定位是互联网城市奥莱。目前上品 的设计为奥莱、购物中心和互联网三者形态的结合体。未来门店除了购物中心常见的品牌入驻之外,还将利用上品折扣的供应链资源,与大部分奥莱一样,将引入品牌的工厂店,此外,上品 也将按品类在购物中心当中开出集合店。而与大部分奥莱不一样的是,上品 在销售折扣产品的同时,也将上线一定比例的当季新品。整体布局来看,包括餐饮、娱乐、美发等经营区域的非服装类销售的面积占到50%。

从上品折扣门店的更迭来看,朱宇介绍,尽管此前并未尝试过购物中心,但上品折扣草桥店就已经初见综合业态。据介绍,上品折扣草桥店大概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内部布局与传统的上品折扣门店不同,有不少休息区和餐饮业态。

朱宇介绍,互联网是上品 的重头戏。上品折扣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周边消费者的消费画像,将作为未来招商品牌选择和业态组合的参考。此外,上品折扣将推出APP,APP除了提供购物中心内商品服务信息外,也将接入包括上品折扣24小时客服、在线支付在内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一APP将承担上品折扣新零售的尝试。上品折扣有意与阿里进行合作,将淘品牌的产品以集合店的形式引入到当中,线上线下同质同价,消费者可以选择在店购买或者是商家配送等方式。

事实上,朱宇介绍的全渠道运营在上品折扣的经营当中,已有较长时间。公开资料显示,上品折扣创始人李炎曾担任香港一品牌华北区高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零售行业行业带来的商品库存压力让李炎将目光转向折扣店。后开发数据应用终端收集数据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

朱宇坦言,在购物中心当中,上品 未见得是商品服务和配套服务最优的,在奥莱当中也并非折扣产品最齐全的,但在业内打综合优势。

3

跨业态仍存风险

尽管上品 的蓝图设计是取购物中心、奥莱和互联网三种经营形态的综合优势,但在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认可这一方向,但就上品折扣的经营能力和上品折扣在购物中心新零售的发展现状表示担忧。

赖阳介绍,原北辰购物中心北五环店的位置其实非常好,北辰购物中心之所以经营不善的原因是在于商业在北辰体系当中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北辰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仍偏向于百货的形态。而折扣店前景比较好,如果辅以多业态经营做折扣型购物中心,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上品折扣来说,本身没有购物中心的基因,因此经营情况对折扣品牌的竞争力和整体的运营能力要求较高。而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上品折扣更多还是集中在中端品牌,且不少品牌的可获取渠道逐渐丰富,上品折扣如今的品牌体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是在弱化。

一家大型购物中心高管也坦言,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模式创新是有必要的,但还得结合自身优势和周边的消费特点。上品折扣的优势在于渠道,而经营购物中心不仅仅是简单的招商和商品的问题,组织和运营能力更是尤为重要。

而新零售相关的互联网尝试,全国工商联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就曾提到,如今零售市场上提的人多,付诸实践的也不少,但有相对可观成果的并不多。新零售试验,考验的是大数据的可转化性。

精彩回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