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桃之夭夭

我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将《左传》咀嚼一过,并从个人视角出发将当中的大事件和若干有趣的小知识整理出来,形成了一百多篇长短不一的文字。

文笔自然粗糙,难入大众法眼。好在本意只在自娱自乐,加上周围也有三五好友捧场,于是自2015年起在“时拾史事”上陆续投放,经常也能得到三、五千不等的阅读量,使我对做这件事平添了不少信心和动力。

2016年底,因写作进度问题,我暂停了在“时拾史事”公号上的投放,【左传拾趣】停在了当白眼狼遇上了圣母 | 左传拾趣。

这一停就是两年多时间。这期间我并没有停止阅读与写作,反而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一鼓作气将全部文字写完,形成了共176篇、31万余字的文档。

今起再次借助“时拾史事”这个平台与公众见面,期待能为对春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带来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多年以后,因旧伤复发躺在病榻之上的宋襄公,听见死神的脚步不断接近,他的眼中没有恐惧,瞳孔间一帧帧闪过的,是他不断为称霸理想而奋斗的种种画面。那当中,有他青年时的谦逊礼让,壮年时的称霸雄心,以及突如其来的挫败和耻辱……一切如过眼云烟,倏然而来,飘忽而去。


1.1让贤

前652年,宋桓公病重,宋国君位即将换人。关键时刻太子兹甫却做出了一番令人极度意外的举动,他对自己即将继任国君一事表示严重反对,理由是他的哥哥——公子目夷较他年长成熟且素有仁义之名,更适合担任国君。

1.2小白死,齐国乱;霸主缺,宋襄谋

前643年冬,在位四十三年,称霸三十八年的春秋首霸齐桓公小白离世。在位期间,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大旗,九合诸侯,北击戎狄,南伐强楚,客观上起到了稳定诸侯格局的作用。

齐桓称霸的事业离不开千古名相管仲的支持,孔老夫子后来评价这段历史时曾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若不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使天下格局稳定不乱,中原早就在诸侯内斗与蛮夷戎狄侵扰之下分崩离析,中原文明也早就崩坏不堪,大家重又沦落为野蛮人了。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1)

而随着管仲与齐桓公的离世,天下复归于群龙无首局面。此时,宋襄公以为属于自己的时代终于到了。

其实,宋襄公想继齐桓之后担当起诸侯霸主的责任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臆想。

首先,齐桓公死后,齐国陷于内乱而无暇他顾,霸主之位出现空缺。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同时还有六位颇受宠幸的如夫人,这就是所谓的三妻六妾了。这些女人为齐桓公生下了一大堆儿子,其中后来接连继位为齐国君主的就有四位,可见这些公子们个个势均力敌,都不是省油的灯。不过这样一来,齐桓身后由谁继位就成了大问题,齐国内乱当属必然。齐桓公的众儿子当中,公子昭为郑姬所生,桓公与管仲一道立其为太子,并将他托付给宋襄公培养。诸侯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大夫或他国国君培养是当时常见的做法,宋襄公也不负所托,在太子昭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相当的照顾。齐桓公死后,他的另外五个儿子纷纷出头争夺君位继承权,齐国因而内乱。

曾经为讨好齐桓公而不惜将自己亲生儿子烹杀献食的易牙趁乱入宫,与宦官寺人貂携手,凭借内宠的力量诛杀大批官吏,从而拥立公子无亏为君。

混乱中太子昭逃往宋国,向宋襄公求助。宋襄公毫不含糊,立马率军杀入齐国,打败前来迎战的齐军。随后,齐人杀公子无亏,太子昭继位,是为齐孝公。此时距公子无亏篡位仅三个月,死去的齐桓公还停柩待葬呢。齐孝公成功继位,宋襄公功莫大焉。

宋襄公出手平定齐国内乱,一时名声鹊起,激发其称霸雄心。

其次,宋国在诸侯各国当中等级最高,爵位居诸侯之首。这是由于当年周灭商后,武王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商殷旧地以奉其宗祀。后来武庚参与“三监之乱”,周公旦平叛之后杀了武庚,再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

依当时制,宋国是作为周王朝的敌国而留存的,所谓“存亡绝续”,这是中国古代最高的道德标准了。因之,宋国与周王朝之间礼节上算是宾主关系。宋君若与周王见面,双方互行平等之礼。这是战胜国对被灭国的一种特别礼遇,古礼中的古礼。

不过礼遇归礼遇,宋国本质上还是周王朝下封的诸侯国,况且爵位高不代表实力强啊。楚国被封为倒数第二等的子爵,当时参加周王宴会连坐正席的资格都没有,而此时楚国的实力早已非同小可。宋襄公以为,齐桓之后,以宋国之位尊,理所当然可为诸侯之长,他并没有过多考虑实力的因素。

再次,宋襄公与哥哥目夷兄弟二人既贤能又和谐,宋国在他们携手治理之下政通人和,发展迅速,实力其实也还算不错。小白已去,齐国尚难自顾;楚国再强,终为中原所拒。相比之下,宋国想要称霸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最后,从后来实际表现来看,宋襄公的称霸之举蕴含了更大的野心——复兴殷商,这就完全是痴人说梦了。

此时的宋襄公环视中原,顾盼自雄,真心认为自己完全具备匡扶天下的能力,霸主之号,舍我其谁。

1.3鹿上之盟

为了早日成为霸主,宋襄公作了各种努力。前641年,邾国与鄫国两国国君会盟,结果邾子将鄫子抓起来杀了。《春秋》原文记载“邾人执鄫子,用之。”说是邾子把鄫子给“用”了,实际上就是杀了用来祭祀。《左传》解释此事说,是宋襄公命令邾国国君邾文公杀鄫子以祭次睢之神,因次睢河中有妖神,东夷族人经常祭之,宋襄公此举是为了讨好和招抚东夷。鄫虽小国,但杀一国之君以结好于他族,宋襄此举真谈不上明智。

目夷因而说:“自古以来六畜不相互用以祭祀,小的祭祀也不用大牲口,何况用人来作牺牲呢?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人。人是神的主宰,若用人来祭祀,什么神会来享用呢?当年齐桓公恢复卫国、邢国等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以使其他诸侯归附,有识之士还说他薄德。你现在一举而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宋襄公年初还抓了滕国的国君婴齐),而且还将其中一人用以祭祀妖神,想要通过这些举动来求取霸业,怕也难吧?我看大家能善终就不错了。”

当年下半年,宋国围攻曹国,理由是曹国不服从宋国。目夷再次劝导宋襄公说:“当年周文王因为崇作虎失德而讨伐崇国,接连打了三十天,崇国没有投降。文王便退兵还朝,重修教化之后再兴兵讨伐,军队仍然驻扎在上次留下的堡垒当中,崇国就主动投降了。现在您自身的德行尚有欠缺,而去讨伐别人,能把别国怎么样呢?不如先退而内省,等自身品德没有欠缺之后再行动。”当然,对于这些劝谏,正在称霸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宋襄公又哪里听得进去呢?

次年,也就是前640年,宋襄公想要会合诸侯(即召集诸侯会盟以正式称霸)。鲁国大夫臧文仲闻讯,说:“以自己的意愿追随别人,这是可行的;使要别人服从自己的意愿,这就难以做到了。”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宋襄公想要合诸侯只是一厢情愿,至少鲁国就不买账。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哪怕稍稍削弱一点儿宋襄公正式称霸的雄心壮志了。

前639年春,宋襄公终于召集齐国和楚国在鹿上会盟,商讨周边一些小附庸国的归属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国之间划分势力范围。不难想象,齐孝公的出席纯粹是给宋襄公面子,毕竟他的位子是在宋襄公支持下取得的。而楚成王的与会,则纯粹是抱着好玩看热闹的心态,看看老宋到底能玩出什么名堂。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2)

除齐、楚外,其他诸侯都未到场。据说在这次春秋三巨头的碰头会上,宋襄公果然不识好歹地提出要楚国承认宋国的霸主地位并且让出几个附庸国给宋国,而楚成王居然笑嘻嘻地同意了,会议看上去取得了空前圆满的成功。

明白人目夷则说:“小国去争当盟主,是祸不是福。宋或许要亡国了吧!能够失败得晚一些就算是幸运了。”(“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後败。”——《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既然三巨头有了“共识”,宋襄公趁热打铁,于当年秋季再次组织召开盂之会,召集楚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等七国参加,想在此次集会上正式以霸主身份登场。

目夷说:“祸事来了,我看国君想要当霸主已经想疯了,如何是好?”果然,这回楚成王不愿再配合演戏,索性直接在会场上把宋襄公抓了,然后带上军队押着宋君,直奔宋国而去。若不是目夷组织起了有效抵抗,宋国就此灭亡也未可知。

直到当年冬天,各诸侯国在薄地举行盟会,楚成王才释放了宋襄公。此时,宋襄公依然以天下盟主自居,目夷说:“看来宋国的危机还没有完,国君并没有受到足够的惩戒。”

1.4泓之战

次年夏天,宋襄公拉上卫国、许国、滕国一起出兵讨伐郑国,原因是郑国不听宋盟主的话。其实,郑国一直不愿追随他国,齐桓称霸时,郑国的态度便若即若离。不过郑国并没有强大到足以自霸的地步,对齐、楚一直心怀畏惧。首止之盟,郑文公先是畏于齐桓而不得不参会,然后在周襄王的鼓动下弃盟而逃,转投楚国。而自第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后,郑国便彻底归附楚国。鹿上之盟郑国没有与会,得罪了宋襄公并因此遭到讨伐。目夷非常清楚郑国受楚国保护,宋伐郑,楚国势必不会袖手旁观,他感觉宋国有可能大祸临头。

正如目夷所料,正当宋、卫、许、滕四国联手攻打郑国之际,楚国大军直奔宋国而来。楚国的目的有二:一是解郑国之围,二是教训宋国。宋国大司马固(“固”是人名)见大势难为,劝说宋襄公:“上天抛弃商朝已经很久了,您强作努力想要恢复商殷故国,只怕是违背天意不可赦免啊!”大司马固的这番话透露出宋襄争霸的真实意图是想借机恢复商殷旧国。

天下诸侯,除宋国是以周之敌国身份存世之外,其他各国与周室之间不是亲戚关系便是君臣关系。齐国虽不姓姬,但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旗号,维护的是周室中央,诸侯各国对此无可非议;而宋襄称霸据说以“仁义”为号召,这就麻烦了。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这当中有闹独立的意图在内,周家那些亲戚国愿与附和的,自然少之又少。一意孤行的宋襄公此时已听不进任何劝谏,何况去年所受羁押之辱还未报呢,正好借此机会与楚一决。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3)

前638年冬,宋、楚两国爆发泓之战。泓指泓水,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是迎战,备战在前,宋军列队完毕之后,楚军尚未渡河。大司马说:“敌众我寡,趁楚军还未渡河,我们应抢先发动攻击。”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既渡,但尚未列阵,大司马再次请求出击。宋襄公仍然说:“不行。”等楚军列阵完毕之后,宋襄公才彬彬有礼地发动攻击。结果不用猜也知道了——“宋师败绩”,大溃败才称“败绩“。战斗中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卫队全数被歼。后人多赞扬宋襄公“为战以礼”的所谓仁义古风,却罔顾其迂。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4)

战后,宋国民众普遍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宋襄公。宋襄公为自己辩解道:“君子不两次伤害敌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年长战士。古时作战,不凭借险隘地势取胜。寡人虽然只是商殷亡国之后裔,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军。”(“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面对如此迂腐不堪的国君,目夷不禁抓狂,他说:“你懂个毛的战争啊!强敌因地势险隘而未成列,这是天助我也,趁其未摆开阵势而主动出击,有何不可呢?即使如此,我方都要担心无法取胜呢。现在周边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就算是年纪大的战士,抓了又如何,还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弄明白什么才是一国之耻,并以此教导战士,这都是为了上阵杀敌。受伤未死之敌,为什么不能再次伤害他?如果要怜惜受伤的敌人,那就干脆别伤害他:如果要照顾对方年纪大的战士,那就不如干脆向他们投降算了。军队要因国家之利益而用,战鼓雷鸣用以激励士气。苟因国家利益所在,虽敌处险隘也可以攻击;如鼓声大作而可以使士气得到鼓舞,那么攻击尚未准备好的敌人当然也是可以的。”然并卵……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1.5幻灭

泓之战过后,宋国实力大损。此时齐国已从内乱中恢复,齐孝公想要重温齐桓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开始召集诸侯会盟。而此时宋襄公的心态大概与金庸笔下的慕容复相似,复国强国梦仍在,当然不肯转认齐国为盟主。因此,泓之战后的次年开春,齐孝公便抛开宋襄公曾帮助过自己继位的旧德,率军讨伐宋国。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5)

当年五月,宋襄公大腿旧伤发作,不治而亡。随着宋襄公的故去,宋国意欲恢复商殷旧国的梦想彻底破灭,宋国自此夹在强国之间,但求生存而已。宋襄公称霸的前前后后,在我看来不过一场属于个人的意淫闹剧而已。

1.6花絮

泓之战,楚国成功解了郑国之围。郑文公的两位夫人芈氏、姜氏前往楚成王军营慰问。楚成王让大夫师缙将俘馘展示给两位夫人。“俘”指生囚,即活着的俘虏;“馘”(馘音国)指死囚,古代战争中对杀掉的敌人割其左耳作为献功的依据。两位夫人观看了一群战俘及一堆死人的左耳之后回去了。君子因此事而批评芈氏和姜氏两位夫人未遵守妇道,说:“非礼啊。女人迎送宾客不出房门,与兄弟相见也不迈出门槛,军事行动当中更不能接近女性所用的器物。”可是,事情还止不于此。

战后,楚成王亲自访问郑国,接受郑文公的享礼。席间,宾主相与酬酢达九次之多,庭院中则摆放着上百件礼品。宴罢晚归,文芈夫人亲自将楚成王送回军营。不仅如此,郑国还送上两位姬姓侍妾,楚成王也一并笑纳。郑国大夫叔詹目睹楚成王的这些举止作为,说:“男女之别都不懂得讲究,算不上礼,楚王大概难得善终!”其他诸侯也因此认为楚成王难成霸业。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的疾病与医疗发展史

历史课没告诉你的:孝文帝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江浙沪曾经的老大扬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春秋纪原文翻译(欲霸不能宋襄公)(6)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