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报道(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质疑问题的见解)

昨日,刚刚发表了《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情况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引发一些网友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因互动评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详细答复。在此,就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探讨问题,逐一说明,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报道(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质疑问题的见解)(1)

公众对新技术新事物产生质疑的现象很正常。有史以来人类每一步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争议。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探究,要首先从传统种植业育种选优说起。

一、作物育种起源及发展。

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报道(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质疑问题的见解)(2)

作物育种就是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又称为作物品种改良。它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一项高效、选优、作物进化的生物技术,对发展种植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周代就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物品种概念。在栽培植物出现之初,人类简单的种植和采收活动中,就已寓有作物育(选)种的萌芽。《诗经》载:“黍稷重穋”,“稙稺菽麦”。稙、稺指播种的早晚,重穋指成熟的先后。北魏《齐民要术》按成熟早晚、苗秆高下、收实多少和米味美恶等记载粟品种凡86个。明代的《理生玉镜稻品》详细描述了嘉靖年间江苏苏州地区的水稻品种,是中国最早问世的水稻品种志。至清代,《授时通考》已分别收录粟和水稻品种约500个和3400多个。

中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始于20世纪初。先是在稻、麦、棉三大作物中进行引种、纯系育种和杂交育种。50年代中后期开展水稻矮化育种;70年代杂交水稻育成,大幅度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稻米产量。现在主要农作物已基本实现良种化。

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新技术革命大潮汹涌澎湃,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方兴未艾。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烟草的问世,在我国生物和农业科技界激起巨大反响,许多人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农业转基因技术所吸引,纷纷投身这一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1986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批准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 (863计划),并发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他还精辟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在863计划的召唤下,许多满怀报国激情、学有所成的农业和生物学者争相回国,并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艰苦创业、奋力开拓,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研究从此破土而出,并迅速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

863计划实施之初就将生物技术领域列为高技术七大领域之首。生物领域下设3个主题,在第一主题 (101主题) 的6个项目中,转基因植物为第一项目 (代号101-01)。后来,抗虫棉花等转基因作物育种又列为生物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项目 (代号Z17)。

中国现有的转基因植物有22种,其中转基因大豆、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菠菜、甜椒、小麦等进行了田间试验,转基因棉花已经大规模应用。国外转基因大豆等也大量进入我国。

二、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

育种方法主要包括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群体轮回选择、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分为传统育种选优、遗传学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转基因育种三大类。主要区别在于:

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报道(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质疑问题的见解)(3)

1、传统作物原始育种选优。

传统作物原始育种技术中的选种步骤和现在不同,选种过程是在自然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人为选择。其中含有一定经验的育种技术在这个时期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在育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育种目标的掌控和技术的把控逐渐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物种的进化。

传统种植业,在过去的九千多年里,农作物品种改良的方式主要是籽种选优、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及重组体的优胜劣汰更新品种,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各类农作物的优良基因。

如果与植物原种相比较,传统选优的育种,应当也包含自然环境中作物基因突变选优的品种。尤其是在闪电雷击、陨石高速撞击、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特殊环境周围,肯定也会产生作物的基因突变选优品种。这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下,近万年来进化形成的作物,同样也会存在转基因品种或成分。

2、遗传学作物杂交育种。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植物品种培育,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实现遗传基因的改良和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遗传学杂交育种的作物,同样也存在有基因重组和突变成分。现在的大多数农作物品种都是杂交品种,真正的保持原种基因作物,实际上在市场上是不存在的。

3、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育种。

转基因育种是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掌握了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比如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等。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任何一种生命体:比如细菌、病毒、昆虫……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给某种作物植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是人类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极大地促进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种植品种改良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三、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质疑问题的见解。

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报道(转基因农作物与传统育种的区别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质疑问题的见解)(4)

质疑转基因农作物有缺陷,比如不能留种重复种植,必须购买专门育种种植问题;还有转基因作物不稳定可能致癌等等,现就个人理解,答复如下:

1、原生态农作物基因没变化,更安全的观点。

传统原生态农作物育种选优,在自然环境下,几千年来优胜劣汰进化,也会存在基因突变的品种或成分。原生态传统农作物,本来存在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差等缺陷,如果不进行选种更新换代,在同一个环境种植2-3年后,产量、品质、口感等大多数会继续下降。通过不同环境区域“调种”选优进化来解决。比如黍子,同一地块留种,两年后,产量降低,糕发硬,颜色发白;土豆同一地块留种,三年后块茎变小,减产。

2、转基因作物不能留种,必须每年购买专门育种,不正常、不安全的质疑。

大多数通过遗传学育种的杂交品种,都不能留种,需要每年更新专门培育的籽种,不然农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甚至比原种产量更低。比如杂交谷子、土豆、玉米等。

转基因作物在留种及专门培育籽种问题上,与杂交作物是一致的,不是特殊缺陷。转基因农作物,也是通过专门育种保持特性和优质的,所以留种不适合再次种植,每年种植必须购买专门培育的籽种。

3、转基因作物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质疑。

转基因作物从研发培育实验,到审批生产上市,要经过层层严格把关,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存在安全隐患的品种,是绝对不允许推向市场的。

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以及国内相关的农业、环保、卫生、食品安全部门等对取得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是肯定的。这些肯定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实验数据基础上的结果。

4、因为对转基因作物不了解,或许存在安全隐患的担忧。

世间万物各有利弊以及优缺点,转基因农作物同样不可能没有缺陷,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明显缺陷而已,还有待于科研工作者的跟踪研究和实践观察。

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结论,应当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而不是一些人因为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想当然、莫须有地质疑。

提倡食品多样性,长期喜爱依赖某一种食品,即便原生态农作物,也会产生弊端。比如长期多食土豆胃寒、高粱上火等等。

5、近年来,人们各类病变以及癌症患病率增加,跟化肥农药还有转基因食品有关的质疑。

改革开放初期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大多数人得病只经过简单检查治疗,人们平均寿命也比较短。大多数人得病统称“死症病”、“赖病”,没有详细检查,未达到老龄化规模,自然就没有那么多心脑血管病症或癌症。医疗水平低,大多数人没钱看大病,寿命较短,自然各类病症说法表面上感觉比现在少很多。

6、原生态农作物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更靠得住,更放心的说法。

无论我国还是世界,粮食安全、人民温饱是最大的问题,只靠原生态农作物,产量将大幅下降大半。八十年代以前,谷黍产量亩产300斤左右、玉米亩产800斤左右,单纯追求原生态,人们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这个安全隐患更严重。农作物品种选优更新大势所趋,大家应当有正确的心态选择。

7、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是正确的,但谈虎色变,因噎废食没必要。

我们应当关注民生,注意食品安全问题,谨慎稳妥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科学研究证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是人类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转基因农作物正是具备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选优品种,从这方面讲,转基因作物优于传统原生态农作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