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

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1)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 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废黄河堤下)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鸟江(今安徽和县鸟江镇)自刎而死。

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2)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3)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解读】

经过的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经英雄盖世,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命运不眷顾他罢了。项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时,他担心的是他所爱的女子将要走向何方?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4)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赞颂项羽,就是因为他在临死之前还有一丝人情味。

垓下一曲楚歌胜四方(一首霸王词)(5)

感谢关注,感激阅读,欢迎参评、转发和收藏!(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