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总共有多少座庙宇(探秘漳州保生大帝历史故事会)

@漳州味道

对于“ 保生大帝 "这个人,

大家是不是了解了个大概呢,

然而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却是你们不知道的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保生大帝总共有多少座庙宇(探秘漳州保生大帝历史故事会)(1)

吴夲(公元979—1036年),宋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字华基,号云冲,闽南名医,因医德高尚,死后被尊奉为“大道公”、“保生大帝”。

关于“吴夲”的历史故事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吴夲诞生于白礁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吴夲自幼颖异,才智过人,心性纯厚。刚满10岁,就经常跟着父亲吴通下海捕鱼抓蟹。吴通后来患恶疾,没钱医治,年幼的吴夲眼睁睁看着父亲被疾病折磨而死,于是下决心学医。不久,母亲也因操劳过度而病逝。

少年时代的吴夲四处求师学医。起初跟一些蛇医捕蛇采药,医治被毒蛇咬伤的农夫;后为广学医道,便远离家乡,到名山古刹,拜师学道,苦炼岐黄,以求实现济困扶危的夙愿。17岁后,他便通晓医术,擅长针灸,能知人身气血流行点。针、药到时,沉疴即除。吴夲还精通气功,练就一身拳术,学成“三五飞步法”。

青年时代的吴夲,在故乡白礁一带行医,医无贫富,一视同仁,每行医于贫苦农家,分文不取。有一天,吴夲在行医途中,遇到一群海盗上岸抢劫。他不容分说,便拔剑冲上去,以一当十,把他们驱赶下海。其时,他听到一位老妇人在嚎啕大哭,仰天呼救,吴夲上前一看,只见一位少年被海盗砍倒路旁,满头是血,胫骨断裂,气息奄奄,吴夲很是同情,立即把鲜血淋漓的少年背回家中,将他安置好后,便飞步上龙池岩采回草药,马上给少年内服外敷,两相夹攻,着手抢救。数日的治疗之后,终于把少年从死亡线上救过来了。不但伤口痊愈,筋骨也恢复正常。乡里父老拍手赞道:“吴夲乃扁鹊再世,华佗复生也,此乃患者之大幸矣”。

一天,吴夲上龙池岩采药回村,看见榕树下一群人身披麻衣,哭哭啼啼送棺出村,感到奇怪:这几天都没有听说谁家有人患病,怎么今日死了人?他连忙走过去探听。一位老阿婆哭诉道:媳妇身怀六甲,昨晚突然肚痛气绝。吴夲一听,十分沉痛。突然,他看到地上点点滴滴的血是鲜红的,随血迹寻去,竟是从抬着的棺木里渗滴出来的。他忙招手道:“快开棺,救人要紧!”抬棺的乡亲说:“人死怎能复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着,继续往山里抬去。吴夲急了,连忙上前拦道:“救不活再抬走也不迟!”众乡亲见他一片诚心,便放下棺木。吴夲连忙用采药的铁锹撬开棺材盖,掀起罩在脸上的黄布。取出银针,在孕妇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扎了几针,这时,只见少妇的咀唇略微翕动了一下。他紧接着跳到路旁,从石缝间拔起石菖蒲,将其捣烂,拧汁灌入孕妇口中。过了片刻间,她慢慢睁开双眼。又过了一会儿,忽然棺木里“哇”的一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少妇的婆婆破涕为笑,忙叫乡亲将棺木抬回家。吴夲用一根针,一把草使孕妇死里回生,并顺利生下小孩的奇迹,很快传到十里八乡,闻名遐迩,连县里的官老爷也对这位乡村郎中刮目相看了。

有一日,吴夲来到县城,找到一家客栈,刚卸下药葫芦,便见公差禀报:“县太爷胡大人上门拜见。”吴夲整整衣衫,出门迎接。胡县令拱手说:“本官小女得了个怪病,吃什么吐什么,已五、六天滴水未进。县城里的医生都找来诊治过,均未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恳求吴郎中光临舍下,救小女一命”。

吴夲心想:医治病人是自己的责任,便连忙随胡知县来到县府。吴夲诊脉后,判定是膈食病,便步出县城,在山野溪涧旁采回象鼻草、石竹根等草药,捣烂绞汁,给胡小姐灌服,服后,胡小姐便不再呕吐了。经过数天诊治,她慢慢好转,枯槁的脸上开始出现红晕。

一天,吴夲采药回来,经过公堂,见堂上跪着一位身穿孝服的少妇,泪水汪汪地大喊冤枉。只见胡知县厉声喝道:“大胆刁妇,明明是你毒死丈夫,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那少妇泣道:“大人明察,我们夫妻恩爱,从未红脸,岂会毒死亲夫!”

“刁妇,你没有下毒,你丈夫怎么会无故死去?”

“大人哪,农忙时,民妇每天都送饭到田头给丈夫吃,不想那日他回家就叫肚子疼,我去请郎中到家中,他就不行了。民妇真的没有下毒呀!”

胡知县惊堂木一拍:“来人!不动重刑,你是不会招的。”于是,便令公差拿拶子夹她十指。那少妇凄叫一声,便昏了过去。胡知县叫人用冷水喷浇少妇,她醒过来后只好画押,承认自已毒死亲夫。

吴夲感到人命关天,岂可草草判决。便利用外出采药之时,专门来到这少妇所住的山坂村。听到老百姓都在窃窃私语,为少妇打抱不平。原来这少妇过门后,小俩口男耕女织,和和睦睦过日子,丈夫勤劳妻子贤慧,从没有听说这少妇有不轨行为。那天,她煮了螃蟹,又煎了两个香喷喷的荷包蛋给丈夫下饭。饭送到山里后,丈夫正忙着犁田。她把饭菜放到山坡上后,就赶回家里织布。不料丈夫干完活,大口大口吃罢饭菜时,便感到肚子不适;背犁回家后,腹部剧痛,当晚就死去了。

吴夲从山坂村回到县衙门,便借机找胡知县搭讪:“胡大人,那少妇口口声声叫冤,小俩口平素恩爱,为何会毒死亲夫?”

胡知县说:“毒死亲夫,谅必有奸大。”

吴夲笑问道:“可有奸夫为证?”

“奸夫倒未查出。”

“这样看来,不能过早定她死罪啊!”

胡知县因吴郎中治愈了千金恶疾,对他言听计从,便问道:“吴郎中有何高见?”

“依我之见”,吴夲便附在胡知县耳边说了一阵话。胡知县连连点头。

隔天,吴夲交代公差照样煮了螃蟹、煎了两个香喷喷的荷包蛋,送到前几天少妇放饭菜的山坡,然后爬上旁边一棵树上观察。过了不久,只见从山坡一个古墓里爬出一只尺把长的大蜈蚣在螃蟹和蛋上爬来爬去,美美地咬了几大口香喷喷的荷包蛋,又对螃蟹吮吸一阵,然后才钻回墓中。

吴夲马上叫公差把那盘荷包蛋和螃蟹端回衙门给狗吃,那只狗吃后,不到一时辰,便嗥叫起来,躺在地上打滚,当晚就死了。吴夲破了蜈蚣案,救了那少妇一条命,这事顿时传为美谈。胡知县对他也倍加尊敬,一次饭后闲聊,胡知县问道:“吴郎中,你满腹文才。今年乃大比之年,何不赴京一试,榜上题名呢?”

吴夲笑道:“平生不能为清官,只求做一名良医罢了。”

胡知县对他的志向颇为赞赏,进而又问道:“吴郎中已届而立之年,何不娶家室,成家立业呢?”

吴夲仰脸大笑道:“我是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萍踪浮子来去无定,让人厮守空房,岂不误人青春。”

吴夲一生不茹荤,不受室,但却好交往,广交名流学者。他不仅是一个妙手回春的高明郎中,而且是一位学养高尚,艺术湛深的书法家。每年春节,不少乡绅都以张贴他挥毫写就的春联为荣。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巍峨的白石山下新落成了一座丁氏家庙。丁厝村的丁员外为给这座金碧辉煌的祠堂增添光彩,连忙亲往白礁村,诚心诚意地聘请吴郎中给家庙的传世芳规泼墨挥毫。丁员外是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别驾丁儒之后裔,吴郎中立即挥毫书写,他联想到丁员外世代重视施赈的传统,与自己的“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是同样的济世为怀,于是在书写到“多财唯有善施贤”、“不恤贫民枉费钱”时,笔走龙蛇显得格外萧洒遒劲,令丁员外和旁观者拍案叫绝。

吴夲自50岁后,便随身携带一根5寸长的银针,背着装满自制药丸的葫芦,浪迹江湖,四处行医。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的欧阳修做西京(今洛阳)留守钱惟滨的幕僚时,一连几天闹腹泻。他从小就患有胃肠病。长大后时好时坏。很多城内名医都无法根治。

这一天,府外来了一个人,自称能治好他的病。欧阳修看,见是个“行脚医”,便叫门人谢绝了。但门人都知道该人来自遥远的画南,已在西京治好很多患有痼疾的病人,便向他要了药末,暗中混在稀粥中给欧阳修吃了,想不到暴泻隔天就止了。

欧阳修急叫门人召卖药人,一问,才知他是闻名江淮的名医吴夲,问他用的是什么药,竟有如此神效?

吴夲笑眯眯地说:“说出来不值钱,只用车前子末,和稀粥汤服下,能利水道而不损津液,又可使大便实,而分清浊,谷腑自安,暴泻当止。稀粥能壮胃气,而使下焦不紊,药到病除。”欧阳修方信这位来自南方的“行脚医”实有独特之处,马上请到府里,待为贵宾。吴夲离开西京后,又沿路治病救人。这一天来到京城汴梁(开封),看到人们正在围观一张皇榜,议论纷纷。挨近一看,原来是仁宗的母后患乳疾,伤口糜烂,奇痛难忍。眼看性命岌岌可危,而朝中太医束手无策。仁宗皇帝只好出榜告示天下,广征良医,治愈者,赐官重赏。京城许多名医应召入宫,都治不了国母的病,吴夲在皇榜前徘徊了一阵,就揭了皇榜,入朝见皇帝。

吴夲身高体壮,长颅短发,器宇轩昂。仁宗皇帝见了,并不喜欢这位浪迹江湖的土医生。封建年代,御医进宫为后妃诊病,不得直接在手上按脉,只能通过丝带间接测脉,仁宗皇帝为了试试这位“赤脚道士”的本领,暗地里叫宫女将按脉的丝带缠在母后的紫檀木床架上,另一头牵到幔外。吴夲坐在椅子上,伸出三个指头,轻按丝带,忽然惊呼:“脉搏不动,此乃木也!”皇帝又命宫女把丝带绑在花猫脚上。吴夲按了一会丝带,脉搏缓动,却又异乎寻常,“怪哉,为何脉象如兽?”仁宗听了,方才叹服。然后将丝带系在母后的腕脉上。吴夲闭目凝神细诊了一会,又向宫女询问过太后的病情,然后笑着说:“托皇上洪福,太后小恙,不日可愈。”说着,他取出闪闪的铜针,隔幔进行针灸,又解下药葫芦,倒出一把丹丸,嘱咐宫女早晚侍候太后吞服。紧接着,他又步出京城,到郊野采回几味草药,交代捣烂外敷。

几天后,太后乳疾渐渐减轻,不到一月,就完全康复。仁宗不胜欣悦,封吴夲为“御使太医”,永留朝中,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吴夲却背起葫芦,叩拜告辞:“贫道志在行医民间,慈悲济世,拯救苍生。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仁宗皇帝见挽留不住,就敕封吴夲为“妙道真人”。

吴夲治愈太后顽疾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闽南。白礁乡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都为家乡出了个名医而感到自豪。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送礼,想要巴结一个被当朝皇帝敕封为“御史太医”的名人。漳州知府作生日,大办宴席,派轿去接他。吴夲回话道:“治病甚忙,无暇赴宴,请谅!”公差还未走,一个衣衫破烂的农民气喘吁吁找上门说:“我儿子被毒蛇咬伤了,求你去治一治!”吴夲二话不说,立刻放下饭碗,背上葫芦,急匆匆地跟来人走了。公差无奈,只好回去禀报知府。

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一带流行瘟疫,相继死人,出现田地荒芜,村落无人的凄凉景象。吴夲立即背上葫芦,带上徒弟,奔走于安溪的崇山峻岭中和晋江的乡间阡陌上,边走边采挖各种草药,一进村,就叫徒弟们熬成汤药,分给病人服用,救活了不少人。但当父老们拿着花生、芋头等土特产来感谢吴夲时,他已带着徒弟赶往另一个瘟疫流行的村落。

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已经58岁了,但他仍奔走四乡为百姓治病。初夏的一天,公鸡还未报晓,吴夲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唤醒了。原来是角美乡一个牧童放牛时,不小心摔断了手,吴夲马上披件衣服,跟着来人,三步并做两步地消失在雾蒙蒙的原野里。

吴夲忙碌了一阵,终于把牧童折断的手骨接好了。牧童的父母敦了一只鸡,盛情地摆上桌子。吴夲这时感到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他仍象往常给穷人治病一样,坚持不动碗筷,马上告别道:“过两天,我再来换药。”说完,就大步走了。

路过龙池岩时,他想到正在配制治疗鹅膝风的药方中,尚缺味金不换,抬头望去,那宛如刀削斧砍的悬崖上,正长着一丛丛金不换,他高兴极了,赶紧抓住卖麻藤,孳上了长满青苔的大石壁。这时,正午的骄阳在头上曝晒着,吴夲忍着饥饿,咬着牙,采下了一株株千层塔似的金不换草。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珍贵草药。心想,既上来,就多采一些吧。于是,又向上攀去。突然头顶上掉下泥块,拾眼一瞧,糟啦,卖麻藤的根被拔了出来。吴夲赶忙去抓旁边的鸡血藤,不料手心出汗过多,又四肢无力,一时抓不住,竟堕落崖下深坑。后被一个樵夫发现了,把他背回白礁村。农历五月初二日病死家中。

吴夲一生普济众生,济人无贵贱,医人无贫富,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济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又加上他曾治愈过宋仁宗皇帝母后的顽疫,而不愿为官;因此,其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仰慕倾倒。远近百姓得知他谢世的消息,无不掩袖挥泪。闽南一带百姓自发筹款,在他的家乡白礁村盖了一座龙湫庵,祀奉这位神医。一百年后,南宋高宗登基,这位皇帝得知被供奉的人曾治愈过自己老祖宗的顽疾,又听说小小龙湫庵香火鼎盛,特命使臣督工,重建了三进的辉煌殿宇,并赐名为“白礁慈济祖宫”。当年,吴夲为穷人洗涤伤口用的泉眼也被挖掘成井,相传取这井水煎药,可除许多疾病,这就是今天殿中的龙泉井。

后来,北至黄河,南至两广,各地都建起吴真人庙,祀奉吴夲的神像,其中数八闽兴盖的“大道公”庙最多。泉州百姓为了表彰吴夲当年在瘟疫流行时,废寝忘餐,治病救人的高尚精神,特地在吴夲住过的地方,建了一座“花桥公庙”,供奉“保生大帝”的塑像。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还题了个“真人所居”的匾额,高悬于庙首。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军入台的白礁后裔,也在最早登陆的台南将军溪畔学甲镇,仿照慈济祖宫,建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学甲慈济宫。现在台湾各地和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都建有慈济宫,吴真人庙。


推荐阅读

《漳州历史人物》历史 | 人物 | 名人

《神医大道公》电视剧 | 历史剧

《保生大帝》历史剧 | 动画

......


生活中

总有些文化历史值得分享

漳 · 州 · 味 · 道

民俗艺术 | 历史事件 | 文化遗产

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漳州情

尽在漳州味道……


内容支持 | 漳州味道

传播协力 | 商猫文化、蜂暴漳州

技术支持 | 商友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