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1)

珞珈周书生近照

前言:这是我对大学时光的一些记忆和感想,由于时间较长,有些记忆不一定很确切。尤其是不存在自吹自擂的意思,我没有这个资本。恳请老师、同学和校友们批评指正。文章较长,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慢慢欣赏。我个人觉得,我这篇文章的一些感想,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至少让大家明白:你在大学四年该怎么度过?你在大学四年里到底要学到什么?

社会上常常有人这样评价武汉大学的学生:武大的学生诚实守信,踏实肯干,自强不息。虽然武大的毕业生做大官的不多,但是武大的学生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都闪闪发光,他们走到哪里都很受大家欢迎。不知道认识我的朋友们认同这些说法不?下面是正文,为了不影响大家阅读,本次配图尽量放在最后。再次感谢大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祝福大家虎年吉祥,万事胜意!

1988年9月1日,武汉市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开学了。在几千名大一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小小的动静。此学生身高180,但体重才100斤多点,虽然面容还算清秀,但还是掩盖不了疲倦和肌瘦,似乎风一吹就会吹倒。虽然也穿了一身“的确良”面料的新衣服,但一看就知道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

这还不是引起动静的原因。之所以引起动静,是该学生所在系的老生们帮他抬着一个红红的大木箱子。因为校车接新生是统一接到梅园小操场,再由各院系的老生接回宿舍。所以说,从梅园小操场到该生宿舍区桂园一栋,两三里的路上,大家都看到几个老生轮流抬着一个红色的大木箱,这位新生和他的父亲跟在后面。这个木箱子长约一米五,宽约一米,高约一米二。可想而知体积有多大了。而箱子,在农村来说,当时叫作书箱,其实里面是放着两床大棉絮!老生们抬了一路,累得满头大汗,引得校园里的路人纷纷侧目而视。

不用说,你们大概都猜到了,这个新生就是我!一个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红庙村镰刀湾的农民之子。(那时是叫太慈区茶安公社红冲大队镰刀湾)。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没有上大学时,大家都拼命想考上大学。一旦上了大学后,不少人又陷入迷茫之中。大学虽然没有中学阶段那么紧张,但是作息规律也跟中学差不多。那就是上课,下课,自习。于是,有些人就继续努力学习,像中学生一样,除了睡觉就是学习,晚上去教室和图书馆占位成了一道风景。而不少人却开始放松,学习当副业,平时打牌,玩耍,以致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

如何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成了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说实话,我们作为农村出来的学生,要才艺没才艺,要相貌没衣装,连普通话都说不准,在气质上也比城里人差一截。

我完全就是珞珈山上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那么,我要怎么做,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珞珈山上绽放自己的光彩呢?我觉得,当时我们政教系的一个育才理念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受益终身!这就是我们政教系提出的“冒尖"政策!

我记得我还写过一篇报道发表在武汉大学报上。大意思是,政教系鼓励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去为系争光,为自己争光!只有冒尖,才能取得成绩!

冒尖政策多种多样,学习好,文艺好,书法好,写作好,勤工俭学好,体育好,等等,只要是能在学校里,在系里,取得名次,获得荣誉,都在鼓励之列!而我,别的特长没有,但在高中时就喜欢写作,经常写些文学作品投稿。虽然从没发表过,甚至还因此耽误了学习,更可怕的是无形中得罪了老师,以为是指桑骂槐,但我却一直没放弃。到大学后,总算又用上了。

于是,我先从写系里的新闻报道开始,从小豆腐块开始,慢慢扩大写作思路和写作体裁。哪里有活动,我的新闻稿总是最快上报。别人在打牌玩耍,我总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没有风扇,我光着膀子一字一字抄写。冬天极度寒冷,我手冻得通红,还是紧握钢笔,不停写作。自己的辛勤付出,慢慢就会有收获。校报鉴于我的成绩和勤奋,发展我为学生记者,后又升为记者站副站长,系里选举我为学生会秘书长。自己在校报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写作数量和质量也不断进步。在武汉地方媒体征文获奖,七一征文获全校一等奖,几万人的学生大军中,很多人因此认识我。我大学四年,三年获得奖学金。虽经历了八九次风波,但我还是在学校里入党。我始终觉得,这与我对写作的热爱和追求是分不开的。更与我们政教系冒尖政策是分不开的。

工作后,我更是发挥这一优势,勤奋写作。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获得很多奖项,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了两本个人作品集(第三本正在筹备之中),个人获得过省部级荣誉,担任过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综合部总经理、工会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党委办主任等职务。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被授予广东省职工艺术家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全靠组织的培养和领导同事们的关心,但是也与学校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民的勤劳品质让我充实!

我们那时,学校对学生谈恋爱,虽然说禁止不提倡,但是实际上还是持反对态度。说实话,在大学里,如果没有谈恋爱,没有什么爱好,那生活其实是有点枯燥的。这是因为,一是大学学习没有高考那种明确的目标,二是大学学习比较轻松一些。如果只是想考试过关,这对于考上武大的人来说,基本都不在话下。所以,对于不是特别爱好读书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多业余时间可以支配的。于是,很多宿舍里,打牌,抽烟,喝酒,去跳舞,就成了常事。

我,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半拉子农民,确实除了看书写作,也没有其它更多爱好。虽然身高180,参加学校长跑也跑得不错,但是,这些都不是我的爱好,也不是我的长项。我选修的篮球,至今都打不好。

但是,我始终保持着农民的勤劳品质。我喜欢动,不喜欢静。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喜欢一切有意义的活动。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正是基于此,我在大一军训回校后,就开始帮系里的本科生拿信件。这一拿就拿了三年多。

现在的学生对拿信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我们那时确实是一件令人开心愉快的事情。

那时,通信手段还是很落后,信息交流主要靠写信。一般写信回家一来一回需要半个月左右。遇到有急事,那是必须去打电报。打电报在学校里的邮电代办点还打不了,需要跑几公里路去武大附近的水果湖邮电局才行。所以,日常中的信息交流就是靠写信了。进入大学校园,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都是那么激动,所以,大一大二的学生,写的信就很多。而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就会逐渐少了。

学校在每个院系办公室处设有信报箱,包括院系办公的,老师个人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在一个大信报箱里,一格一格标明清楚。由于我们系本科生住在桂园,而系办公室在梅园,所以有一两公里的距离。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或者没有上课的时候,我就会去宿舍办公室那里帮本科生拿信件回来,回到宿舍桂园一舍,再一一发给四个年级的学生。而我们系女生又住在桂园五舍,我还得送去女生那边分发。我军训回来就开始拿信一年多,后来又跟新生一起拿了两年左右。虽然说拿信,像是一个任务,需要长年不间断去奔走。但是,我看到同学们拿到家里信件时的那高兴劲,我还是乐此不彼,乐在其中。而我乐于给大家服务的精神,也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较好印象。这也为我能够竞争上系学生会秘书长,能够入党,能够评为三好学生,都不无关系。

我不仅积极参加系里的活动,我还尽量拓展自己的眼界,积极去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我担任过学校保卫部副部长,校报学生记者站副站长。我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是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了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也为我们系争取到一些荣誉。

像每年的樱花节,我积极配合学校派出所做好维护秩序等活动。那时还没有志愿者之说,反正是无偿地帮助派出所维护校园秩序。我们带领一班学生,在校园里四处走动,帮助游客指路,维护正常赏樱秩序。虽然说高峰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也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是,我们还是不怕苦不怕累,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最后,学校也会通报,对我们这些学生,对我们所在的院校,给予表扬。

在珞珈山上修好人生第一课!

我在网上搜索一下什么是大学?网上有人这样说:大学,不仅仅是一座有着“xx大学”称谓的建筑群落,更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它的抽象的特性和内涵较之作为实体的存在物,更是其生命力所在,更是其魅力源泉。从国内高校情况看,把大学精神定位于“育人第一”毫无疑问是不错的,问题是很多学校把“传道、授业、解惑”放在使命中,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传道”弱化了。很多大学整天炫耀的是:发表了多少论文、学生就业率多高如此等等,而对发生在很多学生身上的毫无追求、自私自利、浅浮、颓废、拜金、想不劳而获、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视而不见。

我不知道大家对这段话是怎么看的?反正我是很认同这段话的。从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看,我觉得这段话很有意义。

我认为,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这一点不假。像我们这些本科生,短短四年,对于专业的东西,最多也就是打个基础,摸个方向。而要更加深入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那就要硕士生,博士生,教授们去努力了。

但是,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方面,我认为大学四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说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我现在只要一开口说话,很多人听口音就问我是不是湖北人?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我在安徽农村出生,长大,没有离开过县城,普通话根本不会说,只是到了大学,遇到了天南地北的同学们,我才慢慢学会普通话。而武大在武汉,我们跟湖北人,跟武汉人接触的机会更多,受他们的影响更大,所以连讲话的语音都受其影响,甚至打上了一辈子的烙印。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世界观人生观还是那么的混沌初开,甚至说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大学的人生观教育就尤其重要。

不用我吹,武大作为百年名校,大师云集。他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像我们这个专业,始终是把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的人才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大师和老师们的指导和熏陶下,上好人生第一课:如何做人!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系定位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对自己学生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尤为重视。一是大师们给我们上理论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像当时的王玄武教授,给我们讲辩证唯物主义。黄钊教授,给我们讲传统道家思想。刘行炎主任给我们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系里每个班有辅导员。像我们班的导师熊建生老师,经常跟学生探讨人生问题,特别是八九时期,更是一心扑在学生身上,苦口婆心跟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三是系里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得紧。我们有专职的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有学生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每周有政治学习。开会时批评和自我批评毫不留情。

我们班几个从农村来的同学,当时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在党小组评议的过程中,同学们是轮番上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当时,我们是听得面红耳赤。但是心里对同学们没有一点怨气,觉得他们说得很对。现在,每每回想起来,还是受益匪浅。前段时间跟同班刘同学说起这些事情,虽然他现在是厅级领导,他还是很认同我们系当时对学生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作用。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我不敢说自己做得多么好。我做过别人的手下,也做过别人的领导。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我始终谨记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诲和帮助,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去取得一个一个小小的进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武大学生良好的形象!因为人家说起我时,总喜欢把我贴上武大的标签。我得为这个标签而努力。

时光如流水,俱往矣。虽然我没有取得令母校和老师们为之骄傲的成就,但是我就像当初珞珈山的一棵小草,在哪里都是抬头挺胸,迎着朝阳,茁壮成长。在哪里都是一抹新绿!我觉得,这个世界需要大红花,也需要小草。红花只有在更多的小草衬托下,才显得其更加美丽芬芳。

感谢大家欣赏阅读。如果您认同我们说的,请点个赞,并在右下角“在看”那里点击留言。如果能分享出去,则非常感谢!

(2022年3月11日写于广东省湛江市)

下面是一些不同时期的照片,仅供欣赏。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2)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3)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4)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5)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6)

周书生每日爆款(周书生又一力作)(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