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快速拆除高架桥(南昌高架桥未治堵反致堵)
作者:朱昌俊
上下班高峰拥堵时间长、加装红绿灯交替放行的治堵效果不明显、桥上全部放行桥下却限号让司机无所适从……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江西南昌九洲高架与洪都高架连接段的拥堵和相关治理的割裂问题,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对此,南昌交警官方回应:限号车辆上下洪都高架匝道不予处罚。
在引发舆论风波之前,洪都高架曾被管理部门和市民在治堵上寄予厚望,甚至被称为“民心工程”。然而,开通后的短短数月内,该段高架就因缓堵不明显和各种反常操作而备受质疑,这着实为城市交通乃至整个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反面教材。而跳出南昌的个案来看,目前城市管理当中的“粗放”现象也并不少见。
当前,中国不少城市仍处于城建高峰期,从地铁到新区的建设都呈现出一幅繁荣景象。在这个阶段,市民出行便利受到影响并非不能理解,部分城市也打出了“今天的堵是为了明天更畅通”的标语。但正如洪都高架的案例所示,一项交通基础设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城市拥堵,还取决于管理上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程度。
事实上,城市管理当中的“重建轻管”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有些城市的部分地铁线路,因站点设置和规划不合理或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不畅,而导致市民的获得感不足;又如,部分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道与其他车道“兼容”不够,往往“中看不中用”,实际利用率大大低于预期。在拥堵治理方面,有些城市也似乎过于依赖“一劳永逸”的做法。比如,跟风限行、限号,执行容易取消难;一项交通设施建好后,想当然认为缓解了拥堵,而对具体的改善程度缺乏“感觉”。
有专业人士也指出,当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实施评估状况相当混乱,既没有规定程序,也没有明确实施评估的具体期限和内容要求。在已开展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评估报告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注重设施建设规模完成度而忽视发展质量以及政策保障措施评估,注重交通拥堵指数等表象而忽视拥堵成因分析等。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包括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内涝治理等方面在内的城市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决定了其中任何一项大的调整和治理,都必须放在发展全局中考量,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地上与地下、人与车等多方面的关系。既要有大规划、大建设的魄力、效率,也要有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思维。
当然,精细化绝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像洪都大桥,说到底还是管理理念不够“接地气”。“城市管理要像绣花针一样精细”,首先要直面“市民需要怎样的‘精细’”。(朱昌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