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

傅聪,华人音乐家中一个永恒的传奇。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1)

早在1955年,他便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大放异彩,获得铜奖的同时,还囊括了“玛祖卡舞曲”特别奖,成为夺得这个奖项的首位既非斯拉夫民族,亦非欧洲国家的钢琴家。当时担任评委的钢琴家塔里番洛称:“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玛祖卡的演奏风格”。评论界更将他誉为“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评价之高,轰动一时,使他成为第一个蜚声国际琴坛的中国钢琴家。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2)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3)

2006年4月,傅聪于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在此后跨越一个甲子的艺术生涯中,傅聪诠释的斯卡拉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造诣之深,至今令许多同行望尘莫及。

今天(3月10日)是先生的诞辰,再次聆听他在不同年代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录音,又忆起多次在上海音乐厅欣赏他独奏会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心中更生不舍之情。

2007年4月2日,傅聪先生在上海音乐厅的独奏会中演奏肖邦《三首玛祖卡》(Op.59)的实况录音。

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集》等

傅聪对莫扎特的推崇是众所皆知的。他认为莫扎特的伟大在于其有真实的灵魂,不假仁假意,简直是高山仰止。

莫扎特《降E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2001年10月19日,他时隔多年第一次重回上海音乐厅的那场独奏会,即以莫扎特的《A小调回旋曲》(K.511)开场,并以《D小调幻想曲》(K.397)作为加演。2006年4月8日,傅聪在音乐厅的独奏会中又演奏了多首莫扎特的作品,以纪念这位作曲家诞辰250周年。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4)

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集》(傅聪)

从录音中傅聪演奏的《C小调幻想曲》(K.475)、《C小调第十四奏鸣曲》(K.457)和《F大调第十五奏鸣曲》(K.533/494)这三部作品听来,他特别注重莫扎特音乐中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能使作品中极端的热情和极端的哀伤很好地融合,真正做到了哀而不怨、乐而不淫,让琴声渗透无尽美感。《A小调回旋曲》是傅聪非常喜爱的一首乐曲,我曾多次在现场聆听。他演奏的这首作品,每次主题出现都变得更加幽怨,而且结束时又好似永远没有尽头,渐行渐远,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5)

莫扎特《第9、12钢琴协奏曲》(傅聪)

在傅聪留下的唱片中,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占据很大比重。其中较易找到的有三张CD,共收录六部协奏曲,分别是:“降E大调”(K.297)、“A大调”(K.414)、“C大调”(K.467)、“降E大调”(K.482)、“d小调”(K.491)和“降B大调”(K.595),这些都是傅聪弹来最得心应手的。

傅聪经常喜欢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比作戏剧,而欣赏他自己的演奏则再好不过地印证了这点。这里的六部作品在他手下成了六出截然不同的戏,其中充满形形色色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但又在一个统一的整体里得到平衡。这里尤以《降E大调第九协奏曲》最为精彩,他弹出了作品中旺盛的精力,乐天达观,充满灵性,并有着无尽的幽默。傅聪对这些作品有着很深的洞察力,演绎不仅典雅,而且还深刻地表达了内中丰富的情感。它们无疑与斯卡拉蒂和肖邦的作品一样,成为傅聪录音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6)

莫扎特《第22、24钢琴协奏曲》(傅聪)

舒伯特:《钢琴独奏作品集》

相对而言,人们对傅聪演奏的舒伯特奏鸣曲或许比较陌生,但他的舒伯特仍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记得在2001年他于上海音乐厅的独奏会中欣赏到的《a小调奏鸣曲》(D.845),那出神入化般的演奏叫我着迷,之前始终觉得冗长而略显乏味的第一乐章瞬间变得充满新意,每次反复都让人期待。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7)

舒伯特《钢琴独奏作品集》(傅聪)

这张唱片中傅聪为我们带来了舒伯特最著名的《降B大调奏鸣曲》(D.960),这也是他于1997年在伦敦独奏会中的实况录音。如之前听到的“a小调”一样,他演奏的这部奏鸣曲节奏比通常快,很多钢琴家演奏时的郁郁寡欢、拖泥带水在他的演绎中绝对见不到踪影。那是因为他觉得“舒伯特并不是忧戚的,他只是不时有些忧伤,但他有他的朋友,喜欢悠游,喜欢唱歌喝酒。他的音乐中带有感伤,这不容否认,不过忧伤并不主导他的音乐,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当然也一起分担感怆悲怀。”

正因如此,傅聪的演奏才不会让人感到黯然,且丝毫未受快节奏的影响,反而从结构的全局来把握,表现出作品的精髓。在音乐中,他与舒伯特似乎成了好友,让人感到是一双朋友的手在弹奏这位作曲家的音乐,感到他的温情。

海顿:《钢琴奏鸣曲》

“海顿是个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很有味道,充满了幽默感,而且内容非常丰富。他的配器之丰富,慢乐章之深刻,都令人难忘”。傅聪先生如是说。

2008年5月25日,傅聪先生在上海音乐厅的独奏会中演奏海顿《D大调第34钢琴奏鸣曲》的实况录音。

不过他也是在自己年逾古稀后方才发现这些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与之结缘。那之后,他不仅经常在独奏会中演奏海顿的奏鸣曲,还曾在2009年以此举行了多场专题音乐会,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而从他专门录制的这套唱片,也足可见晚年的他对于海顿音乐的痴迷。如今,这也成为他留下的最后的正式录音。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8)

海顿《钢琴奏鸣曲》(傅聪)

在傅聪看来,海顿的奏鸣曲和莫扎特的完全不一样,“海顿受了斯卡拉第的影响,所以他的奏鸣曲里有很多斯卡拉第的幽默,有些在钢琴上的用法,也比较受他的影响。”如此见解,让我不由想到先生爱上海顿,也许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他数十年间对斯卡拉第键盘奏鸣曲的热爱。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9)

2008年5月,傅聪举办“念我的父亲傅雷诞辰100周年”

钢琴独奏音乐会

也许从表面看来海顿的奏鸣曲并不太难,其实对演奏者而言,却处处都设下了“陷阱”,如何恰当地把握其风格、意趣,如何表现出音乐中那份健康的古典美和幽默的气息,这些都是海顿为音乐家们留下的挑战,是对演绎者修养的考验。

不过这些之于傅聪自不是难题。他对于这些作品有着很深的洞察力,演绎既注重结构与比例,又充满生动、细腻的变化,讲求自然的美感,琴声中时刻流露着一份真性情,而这份难能可贵的“真”,不也正是音乐演绎的最高境界么?

傅聪简介及生平经历(傅聪诞辰聆听珍贵音频)(10)

1988年,第十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

傅聪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

*本文节选自《上海音乐厅·音乐之友》2021春季刊。杂志即将出炉,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