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

先忧后乐范仲淹

公元1046年9月15日,被贬谪邓州的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来信,请他为重修的岳阳楼作一篇记,并随信寄来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没有见过洞庭湖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只凭着一幅图画,就描绘出了巴陵地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盛景。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读完使人畅爽淋漓,未到过洞庭湖,却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不光赞叹于洞庭湖的美景变化,也佩服于范仲淹华丽的文采和广阔的胸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岳阳楼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

岳阳楼记全文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后,他被贬谪至邓州,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心里肯定会有所伤感的,一路走来,虽然功成名就,但也是半生风雨。而他描写洞庭湖的阴晴变化,也许就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写照。当他被外界的东西所感染,当他陷于低落情绪时,内心可能就是那种阴雨绵绵的感受。正是透过自己的内心,才能把洞庭湖的景色写得如此之真。而他也没有被困于自我情绪之中,而是豁达地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能做到如此,这就不光是个人胸襟气度的事了,这是得走多远的路,经过多少的风雨,才能磨炼出这么一颗坦然豁达,坚强勇敢的心啊。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

岳阳楼画作

他从小就志向远大,心怀国家百姓,少时便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生不忘初心,就如同他文中写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但是文末他为么要这么问自己呢,“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就得从他一生来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