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1945年蒋介石秘密启动导弹研制计划(披露1945年蒋介石秘密启动导弹研制计划)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
那个年代又和一些人联系在一起,比如钱学森,钱学森的故事流传的甚广,但殊不知钱学森背后还有那么一批人在默默奉献,比如说朱光亚。
朱光亚
蒋介石秘密启动“原子弹计划”1945年7月16日,美国南部新墨西哥州某核试验基地,地球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点燃这颗原子弹的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他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这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NTN当量,爆炸所产生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1万倍。当奥本海默看到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一句话:现在我成为死神,世界的破坏者。
仅半个月之后,它的威力就得到了实际验证。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广岛,瞬间整个城市灰飞烟灭,十几万人顷刻毙命。
在原子弹投放前夜,奥本海默曾收到了一张便条:“亲爱的奥本海默,你很有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人了……”
的确,世界为之震惊,奥本海默却为自己的杰作深感不安。也许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战争,但原子弹毕竟是一枚武器。
而美国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引起了一位中国人的注意,他就是俞大维,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但俞大维不仅仅是一名国民政府官员,更是一名专家学者。
俞大维,生于1897年,是曾国藩的曾外孙,先在美国哈弗大学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学习数理,在爱因斯坦主编的著名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而且是第一位中国人。后来俞大维又在德国专攻军事科学,在弹道学颇有造诣。
俞大维
1945年底,俞大维在重庆中美联合参谋部偶然看到一份关于美国原子弹研制过程的秘密文件,他“上心”了。
有一天,俞大维与驻华美军最高指挥官魏德迈中将聊天时,魏德迈问俞大维:“你们要不要派人到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
俞大维立即将此事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非常支持,命陈诚、俞大维秘密筹划中国的“原子弹计划”。
但派谁去呢,俞大维想到了三个人,即西南联大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
华罗庚
为何是这三个人,华罗庚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数学家,而另外两位就有点陌生。
其实,他们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吴大猷是著名物理学家,曾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曾昭抡是著名化学家,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而且他是曾国藩的嫡曾孙,他的夫人是俞大维的妹妹。
很显然,这三位在当时是中国物理、化学、数学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而这三个学科是研究原子弹必不可少的。
经过商谈,国民政府决定派三位教授前往,并给没人配备三位助手,人员可由他们自愿挑选。
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于是,吴大猷就挑选了朱光亚和李政道。李政道当时正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读二年级,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朱光亚只是选过吴大猷的一门课,很少有联系。
华罗庚、曾昭抡也分别选择了各自领域的两名助手。人员已经选定,如果赴美一切顺利,中国的原子弹会不会解放前就研制出来呢?要知道四年之后,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朱光亚赴美朱光亚,1924年出生于湖北宜昌,家境一般,父亲是宜昌邮局职员。3岁时,父亲调到汉口邮局工作,全家便迁到了汉口。
当时的邮局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朱光亚父亲算是高薪了,因此朱光亚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光亚正在上初中,从小他就目睹了国土沦丧,日寇横行的惨状。随着南京的沦陷,大批学校迁至重庆,朱光亚也来到重庆,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南开中学在当时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校了,就是在这里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依然报考了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为了保险期间,他同时报考了交通大学物理系。
物理系在当时的确是冷门,工作不好找,少有人报考。而最后,朱光亚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重庆中央大学即后来的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更不用说,都是名校,钱学森就毕业于此校。但朱光亚还是选择了重庆中央大学。
朱光亚
入校一年后,朱光亚又转到了西南联大,这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可谓是大师云集,有当年蔡元培时北大的盛况。其实,这所学校才是他最想报考的,但因为高考时生病,补考错过了报考机会。
而西南联大的物理系更是不得了,教授全部是海归,杨振宁曾经说过:从西南联大教授那里学到的物理已能达到当时世界水平。在这样的学校里,对于志在物理专业的朱光亚来说,如鱼得水。
这就回到了上文,吴大猷为何会选择朱光亚作为自己的助手,成绩优异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朱光亚为人老实,这也是他看重的。
赴美前,吴大猷专门给朱光亚和李政道开设了独门课程,让他们提前熟悉原子核物理。同时还交给他们一项任务,那就是翻译美国一份关于原子弹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翻译完成后,吴大猷交给了蒋介石看,据说他看了极为震惊,这就更坚定了蒋介石研制原子弹的决心。
与此同时,戴笠也向蒋介石提供了一份情报,有关美国原子弹研制的。于是,蒋介石就又成立了一个原子能委员会,归国防部管辖,专门研究原子弹。
蒋介石
但此时正值多事之秋,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真正心思在于如何实现其独裁统治。原子弹研制并未特别上心。
然而蒋介石仍批了50万美元,作为原子弹研究的经费。在当时这个钱数可是一笔巨款。
1946年9月,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及各自的助手到达美国,当然朱光亚也在其中,前来迎接他们的是吴大猷的学生杨振宁。
一路顺风,但当他们一行人到达美国时,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美国政府规定,凡是与原子弹有关的研究机构,包括工厂,外国人均不能进入。
曾昭抡失望地说:“想在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技术,连门儿都没有,大家还是各奔前程吧!”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丧失信心,可以说他们都是公费去美国学习的,不能半途而废。为此,大家商量决定,分别选择与原子弹制造技术最接近的专业进行学习。
朱光亚选择了密歇根大学物理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刻苦专研,成绩全优。但两年之后,公费的时间到了,朱光亚为了完成学业,选择继续学习。
1949年,朱光亚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原子弹技术领导人1950年,朱光亚依然选择回国,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这年他年仅26岁。
朱光亚
此后,朱光亚还参与了抗美援朝的停战谈判,除了他懂英文外,更重要的是他懂原子弹,当时美国的原子弹威胁可是不绝于耳。
1956年,周总理提议成立了原子能工业部,原子弹的研发提上了日程,朱光亚作为技术专家全面负责技术领导。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突然撤走了专家,并放话说:“离开我们,估计你们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
但苏联人想不到,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短短四年之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但爆炸离空投还有距离。
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七天,张爱萍组织开会研究原子弹空投试验。而朱光亚早已将此计划在内了。
1965年5月14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空投试验成功。
“两弹”成功之后,朱光亚又开始组织氢弹的研究。氢弹比原子弹威力要大的多,自然更加复杂。随后由朱光亚起草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方案。
朱光亚
1967年6月30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后,朱光亚又开始着手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准备工作。
1969年,中国地下核试验进入最后时刻。就在这时,8月28日,美国媒体报道:“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酒泉导弹基地、罗布泊核基地,以及北京、长春等重要战略目标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核袭击。”
无风不起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今年国庆节不要搞了,天安门的灯也不要开了。
毛主席却淡然一笑,说:“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苏联要扔原子弹,那位尼克松总统很紧张呀,我可不紧张。国庆节不搞集会,就要让人家笑话我们有点怕嘛。我还是要上天安门。”
接着,毛主席又说:“他们让我们紧张,我们可不可以也放它两颗?吓唬他们嘛。”
果然,9月23日零时,一阵剧烈的震动,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9月29日,罗布泊又一枚氢弹空投爆炸成功。
这年10月1日,毛主席依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看游行队伍。
此后,朱光亚还参与领导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和核电站的建设。
钱学森
值得一提的是,这年朱光亚和钱学森双双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两人又双双当选国防科委副主任。
1985年,朱光亚被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协主席,1994年当选中国工科院首任院长。
钱学森背后的人朱光亚和钱学森虽然同属伟大的科学家,但钱学森家喻户晓,而朱光亚却鲜有人知。
除了朱光亚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国家绝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朱光亚特别低调。
2005年,朱光亚退休了,周围很多人劝他写写回忆录,或者允许他人为他写传记,但他一一拒绝了。
朱光亚
其实,朱光亚青年时爱说、爱笑,但自从从事核事业后,他变得别默寡言。
核武器属于国家高度机密,从事这项工作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少说多做,只做不说。朱光亚作为核武器研制的最高技术负责人,掌握的都是核心机密,当然不能随便说话了。
朱光亚说:“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而朱光亚身边的人说:“首长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长期以来,一直是隐姓埋名,默默工作。”
2011年,为核事业奋斗终生的科学巨匠朱光亚去世了,享年87岁。
2012年,朱光亚的部分骨灰安葬于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这个他奋斗了一生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