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灾减灾基础保障(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
海外网2015-01-16 13:50:00西安市高陵县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首批“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县和陕西省气象局2012年的“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作为气象基层单元,高陵局在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里,认真领会中、省市文件精神,积极主动探索试点,将“三农”气象服务专项与基层综改工作高度融合,深刻领悟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任务,初步建成了“3336”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相应运行机制(即“三级组织体系、三支服务队伍、三套服务系统、六项保障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8—11月,高陵局结合各级检查验收活动,采取邀请专家会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基层(高陵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行了综合调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基础保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海外网2015-01-16 13:50:00
西安市高陵县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首批“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县和陕西省气象局2012年的“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作为气象基层单元,高陵局在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里,认真领会中、省市文件精神,积极主动探索试点,将“三农”气象服务专项与基层综改工作高度融合,深刻领悟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任务,初步建成了“3336”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相应运行机制(即“三级组织体系、三支服务队伍、三套服务系统、六项保障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8—11月,高陵局结合各级检查验收活动,采取邀请专家会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基层(高陵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行了综合调研。
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主要架构
三支防减灾队伍建设,为“三农”气象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一)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高陵县通过下发文件成立了高陵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副县长韦红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有气象、发改、水利、农业、国土、财政、应急等32个部门和10个镇街管委会。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级气象局,承担日常工作。2012年11月,县政府召开常务会,通过《高陵县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高陵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设立为常设机构,解决事业编制3人,公益性岗位4人。将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区域站维护纳入对街镇(管委会)目标考核,连续两年以县政府组织召开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会议,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二)镇街(管委会)级成立气象工作站。高陵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关于成立气象工作站通知》,并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工作站职责、机构框架、预警信号等相应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流程和制度。截至目前,10个镇街(管委会)均成立了气象工作站,站长由镇街(管委会)镇长(主任)兼任,分管气象工作领导为副站长,配备了气象专干,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同时,高陵局为10个气象工作站全部配发了激光复印、打印、扫描、传真一体机、电脑等工作设备,安装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系统客户端,进行了气象工作站站长软件应用培训,气象机构和工作“进镇”,对气象灾害防御一体化组织体系形成有力保障。(三)村级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与组织、农林、金融办等部门合作,依托西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辟高陵气象防灾减灾专栏,共建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88个,站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在信息服务站均安装了气象预警大喇叭,每日定时通过县级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平台、农业气象QQ群发布气象信息,同时定期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2014年开展培训2次,培训200余人次,气象信息村级服务实现100%覆盖。
三支防减灾队伍建设,为“三农”气象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一)建立专家队伍。组建由气象、农业、水利、国土、应急、供电、科技等各行业专家组成12名“气象防灾减灾专家队伍”,遇到重大灾害或高影响天气过程,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研判并拟定决策方案。定期组织专家队伍开展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和学术研讨,共同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研攻关。同时成立了“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小分队”,定期开展 “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学习调研活动,攻关技术难点、解决基层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二)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与组织、农林、金融办等部门合作,组建并定期培训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576名,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或者农业信息员兼任,负责本村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开展农气象服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宣传,收集和反馈群众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需求和建议29条。(三)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县级政府将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融入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高陵局协调督促全县10个镇街(管委会)均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加强应急通讯装备、灾情采集与传输设备、救灾专用车辆、救灾办公设备技术装备建设,建立了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加强气象灾害及气象衍生灾害救援能力培训,形成人员稳定、协调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保障力量。
三个防减灾业务系统,为“三农”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一)建成精细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做好“西安市区县精细化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Xa-WFIS)”、“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WRF-CMAQ)系统应用同时,研发完成具有高陵特色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系统——高陵县气象灾害指挥中心与分中心通过高陵县气象灾害应急联动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方式连接,系统数据包括国土、水务、农林、各乡镇工作站及信息员等上传灾情资料;系统功能主要有常规气象情报监控、报警,应急分析和指挥调度,预警新信息发布。在出现气象灾害情况下,根据灾害程度级别启动不同应急状态,一般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由气象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会商,重大气象灾害情况由总指挥及指挥部主要成员在指挥部平台通过会商系统与各气象工作站及指挥部成员单位直接会商、指导、调度。县域境内共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10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开展防雷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远村和东樊村正在创建之中。(二)建立服务于基层的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建成以面向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便民驿站为平台的城镇气象服务系统。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业务服务。针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事需要,不断加强研发,建立了一套集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评估、粮食安全气象综合保障服务、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农业与生态动态监测评价、经济林果气象服务等系统于一体“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作业队伍建设,实行常态化全覆盖人影作业,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三)建立全覆盖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系统。截至目前,全县安装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系统110套,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40块;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系统,与组织、农业、广电等部门共享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农业信息员、大喇叭、农业气象QQ群等现有农村信息传播资源。每日定时发送气象信息,在全县构建起覆盖100%行政村的快速预警信息传播网络,形成广播电视、网站、手机、预警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电话咨询等多种手段构成的“绿色通道”,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在今年7.25短时暴雨等天气过程中,预警及时,发挥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秋实视察气象预警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主要做法
为打开“三农”气象服务试点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局面,高陵局本着“向上级负责,为农业增收,促事业发展”原则,积极协调部门,经常取经兄弟单位,通过六项措施切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高效推进。
(一)强化政府作为。完成高陵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高陵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陵县气象台3个机构均完成了法人登记工作。力争县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纳入2013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之一,并出台《高陵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同时,争取县政府将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纳入建设局开工许可证办理条件之中,做到了源头提前介入管理。此外,积极协调将气象行政许可项目进驻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为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制定专项预案。申报县政府出台《高陵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督促镇街(管委会)编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安装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系统。开展相关培训,使人员熟练掌握防灾组织体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预案管理等工作内容和要求。县局编制完成了气象灾害风险图、应急撤离路线图,开展了多次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管理和处置人员培训,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并开展了市县暴雨气象灾害应急针对性演练,减防灾能力显著提升。
(三)开展效益评估。每年定期重点针对部门合作程度、社会参与程度、基层延伸程度、气象知识普及程度、气象信息覆盖广度、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以及气象预警信息及时率、准确度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评估。评估中认真召开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会议,就上一年度气象防灾减灾效益评估进行认真探讨和充分交流,不断修正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为农气象服务工作。
(四)组织应急认证。申报县政府出台《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实施细则》,将气象灾害应急认证纳入街镇目标考核。制定气象防灾减灾目标、任务、成效等行业标准,与县应急办联合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与县考核办联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半年小结检查,目前10个街镇(管委会)均成功创建为气象灾害应急认证达标单位。
(五)强化目标考核。为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强化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有序推进气象综改工作向政府化迈进,积极上报县政府于2012年专题会议中首次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列入县政府与各街镇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之后,以考核为发展抓手,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格局。
(六)落实专项经费。积极争取高陵县政府将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运行和维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运维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就专项工作,申请县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气象基层综改工作经费。近三年来,县财政解决项目配套、气象服务、地方津补贴资金计355万元,为试点整体推进提供了强力的财力支持。
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主要经验
当前,高陵气象局在中省市局关心下,面对老百姓对气象精准化服务需求,初步建成的“3336”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仅使气象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高陵县农业耕地23万亩在2013年流转达9.18万亩,建成省、市级10万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4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2360元。气象防灾减灾成效突出,三农发展态势喜人,总结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经验主要是:
(一)政府发力是核心。近年来,省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推进会、现场会、基层机构改革工作、气象现代化建设及有关业务推广培训、会议在高陵局召开,省市局主要领导亲自包抓试点,县领导强力支持,特别是省气象局“领导联系、处室包抓”制度,市局“一把手负责制”和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开展试点县工作提供有力环境支持,使防灾减灾机构逐步理顺,形成了由气象行政机构、气象事业单位和社会气象服务机构三部分组成的新型事业结构。同时,地方政府责任和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了地方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地方编制等多种形式缓解了基层站事多人少、素质水矛低下等突出问题。
(二)多极合力是基础。高陵局“三农”气象服务工作,除了县—镇—村骨干架构体系,还包括组织部、农林局、金融办、考核办、农林局、财政局及等42家成员单位,全面负责地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工作。改革中,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进展汇报会,特别是紧急气象环境下,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各种传播路径向应急办、水利、农林等重点部门街镇传递信息,应急联防大网络,为基层防灾减灾和决策部门指挥抗灾避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创新的“一人多职”气象工作内部管理模式与建立的N个项目职能小组,以“周汇报、半月报、月总结”良性工作循环,加快了项目建设。
(三)科技推力是关键。高陵局建成的“高陵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以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中心,划分了网络机房、指挥部中心、业务平台三大功能区;发电机、UPS电源、专用光缆等设备为平台提供了可靠应急保障,并真正实现了先进硬件做基础,自主研发软件有序运行的良好能力。专用光纤、高清摄像头、液晶拼接大屏、视频会议系统、数字会商系统,分会场以MCU与主会场连接,5台激光摄像机实时监测河道和农业生产,气象灾害应急联动系统真正实现了动态、及时、可控式防灾减灾,展现着气象科技的魔力与魅力,见证了高陵局近三年里,紧抓中国局项目建设,以“开放式发展、融入式服务”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发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行动。(作者系西安市高陵县气象局局长 曹少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