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

熟悉越剧的人,一定对尹桂芳、傅全香、金采风、王文娟、戚雅仙等名家的名字耳熟能详,但是却不一定知道,这些名字都不是她们的本名或本姓,而是在她们踏上演艺之路后,因各种原因重新改取去的。那么,她们为什么要改名或换姓呢?这中间有什么趣闻轶事吗?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1)

越剧姐妹合影

其实,改名换姓这是过去戏曲从业人员,特别是演员之间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当时社会对从事戏曲演艺的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轻视。艺人们怕影响到家族的声誉,或是因为父母反对,往往采用化名或假名,以避免一些误解和麻烦。

但到了民国以后,随着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戏曲行业日渐兴盛,观众大增,从业人员收入颇丰,社会地位相对提高。为了提高卖座率,剧团在剧目扩展、唱腔革新、演员包装方面开始下功夫,特别是对一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会想方设、绞尽脑汁为他们起个叫得响的艺名或名字。

演员本人当然也愿意。虽说改了名不一定就会红,但一个叫得响、叫得顺的名字总比一个普通的姓名好。而且许多人也相信改名换姓往往意味着演艺命运的改变,所谓人红名气大,名气大戏更红,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2)

越剧演出资料

当时的一般越剧女演员大都出生贫苦,来自浙江嵊县等山区,父母为她们取名,不外乎是芬、兰、娟、凤、花等具有乡土气的名字。如王文娟本名王彩娟,1938年她刚13岁便独自一人到上海她表姐竺素娥领衔的剧团学戏。

王彩娟非常刻苦用功,一心扑在学戏演戏上,技艺提高很快。满师后,她即以“小小素娥”的艺名出现在上海的越剧舞台上。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3)

王文娟剧照

1941底,竺素娥与支兰芳搭档,在通商剧场演出了《林黛玉》、《红娘》、《恩爱村》等新戏,轰动一时。这时的王彩娟虽然还轮不到演主角,只是个“六肩旦”,但王彩娟这时已由小生改花旦,她扮相漂亮,唱腔柔和动听,表演有章法,并能随机应变,引起不少观众注目。

一天,当时的编导陶贤先生正在给演《红娘》的主要演员说戏,王彩娟虽不是主要演员,但她刚化完妆,便也凑过去听,为的是多学习一点技艺。

讲完戏后,陶贤先生看着王彩娟忽然问:“小小素娥是你吧?”王彩娟回答:“是的”。陶贤先生略沉吟了一下便说:“小姑娘,这个名字不好。竺素娥演小生,你又是演花旦的,这样叫不顺。你原名不是叫王彩娟吗?我替你改一个字……把中间的彩字改为文字,就叫王文娟怎么样?”

王彩娟见陶先生肯亲自为她改名,心里就感到温馨,而且不改姓,仅动一字,好像名字就变得“文雅、响亮”起来,真是有学问呵。于是王彩娟欣然接受,第二天,她便叫剧务在演出海报上,将“小小素娥”改为王文娟。

其实,陶贤先生早就注意到王彩娟这个小花旦的潜在艺术资质,才替她改名,鼓励她多走自己的路。

果然王彩娟改名王文娟后,便从一个龙套演员一步步唱到头肩旦,直至成为越剧四大名旦之一。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4)

王文娟肖像

金采风本名金翠凤,1930年出生在上海一户手工业制作家庭,父母为她取得名字虽然比较讨巧喜气,但读起来有些拗口。

金翠凤1945年成为雪声越剧团随团学员后,因嗓音脆亮,身材修长,常上电台演唱而引起剧务部相关人员的关注。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5)

金采风肖像

剧务部有个叫成容的女编导和叫韩义的导演等非常喜欢、看好金翠凤,也许他们有预感,金翠凤日后能成“角儿”,但觉得金翠凤这个名字有些俗气,就商议着帮她改名。

几番讨论斟酌后,他们统一了意见,决定将金翠凤改为金采风,并解释说:读音跟原来差不多,但字面上要雅多了。“采风”二字和《诗经》有关,《诗经》就是采集当时的诗歌衍化而成,因此叫“采风”。如今一些作家、音乐家到各地去搜集民歌、民谣,也叫“采风”。所以希望你今后也能采纳各位老师的风范,自成一家。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6)

金采风剧照

金翠凤感到剧务部的老师想得真周到,花了这么多心血,非常高兴感激,也觉得“金采风”这三个字比金翠凤要好,从此金翠凤便成了“金采风”。这既是艺名,也是生活中真实的姓名。

越剧尹派宗师尹桂芳1919年生于浙江新昌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给她取名尹喜花。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7)

尹桂芳生活照

尹喜花学艺满师后便开始跑码头生涯。1934年的一天,戏班到一个偏僻的小鱼港演戏,当地舞台工作人员临时贴海报预告宣传,但他不知道小生演员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姓尹,便自作主张把尹喜花写成了“尹云峰”。

从此,弄假成真,尹云峰成了尹喜花游走江湖的艺名。但是尹喜花却一直不喜欢这个艺名,想改名,可是改成什么呢?她一时又没主意。

1936年的秋天,尹喜花随戏班来到浙江海门演戏。有一天晚上演完戏,尹喜花回到房间只见月光如水洒进房内,推开窗,窗外一股桂花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尹喜花顿时就陶醉了。她觉得桂花太可爱了,同时“桂芳”这两个字便深深地印入脑中。于是尹喜花就再也没有犹豫,抛弃了“尹云峰”这个别人强加给她的艺名,改取了自己决定的“尹桂芳”。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8)

尹桂芳与傅全香剧照

后来人们一致赞誉尹桂芳的“尹派”唱腔也如桂花一样糯雅甜润,沁人心脾。

戚雅仙原名戚爱英,1928年出生于上海沪西一户穷苦工人家庭。14岁进了一家由陶姓和叶姓艺人组建的陶叶戏班学艺。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9)

戚雅仙生活照

戏班规定,这一年进科班学艺的学员为“雅”字辈,于是所有的学员名字中间都带一个雅字,什么周雅云、赵雅麟、刘雅君……戚爱英就变成了戚雅霜。

后来发现“戚雅霜”与市面上一种化妆品的牌名相同,犯不着天天为别人做广告,便改为“戚雅僊(Xian)”,但又觉得“僊”字笔画多,不好认,就干脆改成“戚雅仙”。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10)

戚雅仙剧照

与上述几位越剧名家改名不同,著名越剧演员傅全香“改姓”过程倒颇有几分喜剧色彩。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11)

傅全香生活照

傅全香本名孙泉香,1936年,孙泉香随戏班到萧山县的西兴镇演出。这个小镇虽然不大,喜爱越剧的男女老少倒是不少。镇上的灯笼做工细致,式样别致,很有名气。镇上有爿灯笼店,老板已亡,老板娘姓傅,和一子一女共同生活。儿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儿育女。

他们一家人都喜欢看越剧,看了孙泉香演的《九斤姑娘》,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于是老太爱屋及乌,非要孙泉香做她的过房孙女不可。

善良的小泉香父母了解了老人的心愿后便成全了老太。从此孙泉香就成了傅全香。这个“全”字与“泉”字音同字不同,是这位善心的老太太改的,寓义也更深。

18位越剧演员(这些越剧名演员为什么要改名换姓)(12)

傅全香剧照

总之,上述几位越剧名家“改名换姓”的过程虽然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是她们各自人生艺术经历的一部分,折射的也是越剧发展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