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役老兵的情怀(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17岁,他入朝作战,保家卫国;退伍后,他建设家乡,无私奉献。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徐长林。近日,记者采访了徐长林。

一名退役老兵的情怀(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1)

入朝作战 保家卫国

徐长林家在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今年88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硬朗健谈。采访中,徐长林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三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这是抗美援朝纪念章,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这是和平鸽纪念章,上面有和平鸽和‘和平万岁’四个字;还有一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三枚纪念章,徐长林十分珍视,平日都珍藏在盒子里。

看到纪念章,徐长林回忆起了往昔的峥嵘岁月。1951年,17岁的徐长林报名参军,并于当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空军地勤通信兵,徐长林和战友们负责架设电缆、维修线路,保障各个机场的通信畅通。

“架设电缆主要有埋在地下和架在空中两种方式。”徐长林说,他们一般会将电缆埋至1.4米深的地下,但有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挖至几米深。

为了电缆的安全和隐蔽,很多时候需要将其架设至远离公路的山沟树林里,徐长林和战友挖地埋线时常常会遇到石头、树木等,有时石头较大,就需要用炸药将石头炸开。因此,每次执行任务,他们不仅要带着沉重的电缆,还要背着炸药和各种工具到达位置。

“哪里的线路有问题,我们就到哪里。”徐长林告诉记者,战斗激烈,有时候他们刚修好一条线路,没几分钟就被炸断了。

“为了确保通信畅通,当时都有备用线路。一条线路被炸断了,可以启用备用线路,等稍微平静了,我们就迅速维修。”徐长林和战友长期在野外执行任务,恶劣的环境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还让他们练就了一身本领。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徐长林回到沈阳军区服役,直到1957年退伍。其间,他受到奖励一次、嘉奖一次,被授予“一级优等技术工作兵”荣誉称号。1956年,因表现优异,徐长林在部队入党。

退伍回乡 建设家乡

1957年,徐长林退伍回到家乡。随后的几年里,他在裴城人民公社先后任粮食交易员、食堂管理员等。1970年至1979年,他回到裴城村任党支部书记。1979年11月,徐长林调任裴城人民公社预制场场长。两年后,他又调任裴城人民公社拖拉机站站长。

无论在哪个岗位,徐长林都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到最好。任职裴城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组织村民兴修水利,协调购买化肥,全村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一亩地粮食产量从一二百斤增加到了四百多斤。在拖拉机站工作期间,他大胆创新,将拖拉机分包给个人。一年多时间,拖拉机站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购置了新的发电机组。

1983年,徐长林回到裴城村务农。如今,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心系村里的发展。他为村里的建设出谋划策、进言献智,还将自己知道的关于裴城村的历史故事、革命故事等讲述给年轻人,帮助村里整理村史。

“老支书给我们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在大伙儿心里威望很高。”裴城村村民杨合兴说。

言传身教 传承家风

徐长林当兵入伍,主要是受到二叔的影响。徐长林说,不仅他当了兵,他的两个兄弟也当了兵。

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徐长林退伍不褪色,身上一直保持着军人本色。工作中,他认真严谨、不怕吃苦。徐长林曾在多个岗位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勇往直前。在裴城人民公社拖拉机站担任站长时,面对债务,他积极想办法,寻找出路。当他将拖拉机承包给个人时,周围有人风言风语,无端揣测。对于这些,徐长林从没有退缩。他说:“我是军人,任何困难都不怕。”

徐长林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人。说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徐长林的儿女们表示,父亲很正直,从不占公家便宜。徐长林的女儿徐淑红告诉记者,“不仅是我们,孙辈们来看望他的时候,他也是这样教育的。在我父亲看来,干好工作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受他影响,不管是上班还是务农,都很认真。”

“我是军人,也是党员,应该为国家多做贡献。”听到女儿的话,徐长林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