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特色老字号食谱推荐(天津过年素菜不只津味儿素馅儿)
说实话,什么事情也挡不住天津人过年。
最明显的是5A景区古文化街,在年根底下又是人潮涌动。
古文化街始于明清,原名宫南、宫北大街,以妈祖庙——天津人叫娘娘宫——为中心,向北连接东北角、大胡同,向南遥望和平路、南市,曾是天津卫第一等的娱乐消费场所。
昔日的古文化街上除了南北货物,最有名的当属素菜馆。
这是因为天津川河临海,靠水吃水的百姓众多,而南方来的妈祖恰好“主业”有关水。于是天津人为了祈求河神、海神保佑,常去娘娘宫敬香请愿,吃素食就成为他们表达对天后圣母的虔诚所为。
因此娘娘宫前这条大街上素食成了最畅销的食物。
天津人在1920到1940年代最捧素食,除了成套的素席之外,素包、素饺、素卷圈等等,都是老百姓的家常食物。
到了1940年代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大家从素食进入对肉蛋奶的消费阶段,直到21世纪,人们的饮食习惯又开始注重养生,素菜才又一次有了一席之地。
不过即使嗜肉如命的天津半大小子们,对津味儿素也非常欢迎。
肉,不吃馋得慌,净吃,吃久了又腻得慌,变成馋“菜”。天津人吃馅儿讲究吃“一肉丸儿的”,就是纯肉的,更发挥靠海的优势,往馅儿里加各种河海时鲜,所谓的三鲜饺子里面岂止三鲜。肉吃得多了,自然更离不开素的。
更不用说肉少的时候。
就拿上世纪70、80年代来说,每人一个月只有2斤肉的定量,别说常吃红烧肉,就是每天炒个肉菜都别想。好吃的天津人便开发出几样素菜。它们不仅吃起来很香,营养价值也不差。
先说一个炸素丸子。丸子一般都和肉有关,无论是南煎丸子还是四喜丸子都是肉做的。天津人用旱萝卜做丸子,称为素丸子,就和北京人爱吃的炸灌肠一样,没有嘛荤腥儿。
炸素丸子要把新鲜旱萝卜用礤床礤成细丝,稍稍挤去水分,放大量剁成碎末儿的芫荽(香菜),用调好的腐乳汁(酱豆腐),加一些面粉和少许盐和成馅,再用手攥成小圆球一样的丸子,最后,放到温度适合的油中炸成金黄色即可。素丸子的配料关键是芫荽和腐乳,这是天津“素味儿”的根本!如今满大街卖素丸子的大都是外地人,他们炸的素丸子有旱萝卜和胡萝卜两种,基本不放这两样东西,或放的量不足,因此吃不出老天津卫的味道。
再说一个熬蚕豆瓣儿,天津话把长时间熬菜叫“咔嚓”,比如用红小豆做豆沙馅,就称“咔嚓豆馅”。同样熬蚕豆瓣儿,也叫“咔嚓蚕豆瓣儿”。这个菜,主料是生出芽儿的去皮蚕豆,将之与切成小丁的香干、胡萝卜、土豆等一起熬。其关键是要用芫荽梗儿炝锅——绝对不能用大葱,当然还是少不了大量的腐乳。这样经过长时间熬制后,蚕豆瓣儿和土豆、胡萝卜都绵软入味儿,再来碗香喷喷的小站稻米饭,绝对是一顿美餐。
最后再说一个熬土豆。熬土豆谁都吃过,但天津卫的熬土豆很不一般。与上面两道素菜不同,素熬土豆虽然没有肉,但要放小虾皮儿。葱花儿炝锅,并把小虾皮儿炒成金黄色,放入切成丝的土豆加水熬。这道菜的辅料是一根干果子(炸油条),越干越好,没有这根干果子就失去了天津熬土豆的特色。把切成小段儿的干果子放到锅里与土豆同煮,既能增加菜的油腥,又能吸收一部分水分,等到干果子软了,土豆也烂熟,出锅前再放上一小把儿切成寸段儿的韭菜,增加菜的香气和色彩。乳白的土豆与汤汁,配金黄的果子和嫩绿的韭菜,并伴有小虾皮的鲜美,非常勾人食欲。
这几样菜在过去都被称为“穷”饭,如今吃惯大鱼大肉的朋友,尝尝这些素菜可能还算“改善”生活了。
就算是放在过年的硬菜的旁边,说不定哪个更受欢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