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青春爱心支教(飞越千里支教帮扶大凉山)

筑梦青春爱心支教(飞越千里支教帮扶大凉山)(1)

近日,太原市小店区发布2020年第二期“最美时代新人榜”,排在榜首的就是“勇挑重担,跨越千里,远赴四川大凉山支教,用爱与责任点亮彝区孩子们幸福人生的小店区沙河街小学教师刘敬”,作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工程清华大学基地史凤山名校长工作室第二批支教教师,刘敬与王惠芳、陈晶3位老师,于5月17日从太原出发,飞越千里,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北城小学,开始了2020年的支教帮扶工作。

刘敬老师的大凉山支教一行有着怎样的故事?11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倾听结束帮扶工作的刘敬讲述他和彝族学生的情缘。

支教大凉山 彝族学生的名字好难记

刘敬告诉山西晚报记者,2019年12月的一天,在沙河街小学校长赵文珍的办公室里,他看到了教育部清华基地名校长工作室发来的《关于开展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帮扶行动的通知》,当看到文件中第一句话“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时,他当下就决定要报名,参加凉山教育帮扶行动。

他郑重其事地填写报名表时,就特别期待2020年的春天快点儿到来。没想到,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凉山之行搁浅。直到5月中旬,他接到教育部清华基地征求意见时,仍然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教育帮扶的初心和使命。

5月17日,带着领导、同事、家人们的殷殷嘱托,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刘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开始了教育帮扶之路。5月18日,没有休整,刘敬一行便背起双肩包,顺着弯曲的水泥路,步行20多分钟来到了学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北城小学。

走进五年五班的教室,刘敬站在讲台上,眼前看到的是七十多张黝黑的面庞和面带淳朴的微笑,学生们端端正正地等待上课,眼神里透露着欣喜与渴望。刘敬说班里大部分是彝族学生,想通过记住孩子的名字向孩子们表示友好的他,被长长的名字难住了。于是,他请孩子们把名字写在纸上,而他也慢慢记住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格衣小桥木、吉克牛牛、勒勒石真……

和当地师生在一起的时光都是最美的回忆

刘敬今年42岁,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在北城小学,他精心备好、上好每一节课,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开展公开教学、听评课、专题讲座、带徒弟等工作,北城小学的数学教师们常常把他当做“专家”,一节五年级的公开课后,教具学具被“抢”走了、课件也被拷走了……直到现在,北城小学的数学老师们遇到教育教学问题仍然会通过电话、微信向他求助,而他也会倾其所有:逐字逐句修改教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和北城小学师生在一起的时光虽不长,但留给刘敬的都是最美丽的记忆。

有一个孩子,家庭很特殊,兄弟姐妹6人与奶奶相依为命,刘敬为他艰难的处境感到心酸,时不时为他买文具、衣服,为了他的安全每天放学和他一起回家……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变了,爱听课了,讲卫生了,愿意和他说心里话了。“孩子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一个像刘老师一样的数学老师。”刘敬欣慰地说道。

除了支教,支教老师们还有一部分时间就是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经常需要跟着学校驻村工作队翻山越岭到偏远的山村去,因此刘敬接触到了不少当地的扶贫工作人员。

曲比尔博,是刘敬在越西结识的一位90后的扶贫工作队队员,这位优秀的彝族青年对党的富民政策赞不绝口,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彝家大学生,他在以自己的经历和乡亲们分享着读书的好处,这也成了他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曲比尔博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刘敬说,这句话更坚定了他教育帮扶的决心。这一趟来得值!

而今,刘敬的教育帮扶工作已经结束。9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凉山支教帮扶团队“最美教师团队”称号,他骄傲,“我是千万扶贫教师中的一员。”

山西晚报记者 姬仙果

(责编:李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