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写的最长的诗(流传最广最著名的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在中国流传很广的,曹操的次子曹植所创作的一首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丕的同母弟弟。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据说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这是一本文言志人小说集。
不过,《世说新语》中是这样描述的:“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影视剧中的曹植
《世说新语》中的这首诗,与上述民间流传的有些不同。民间流传的这首诗是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世说新语》中的诗,除了末尾两句相同外,前面不但多了两句,且表述略有不同。
因史书中对此诗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仅可推断:现今流传的四句五绝诗,是由《世说新语》中的这首诗演化而来。由于这首诗当时影响力足够大,人们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就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句子,进而演变成如今更加押韵好记,简单且容易理解的五绝。
虽然这首诗的两个版本不同,但它们所表述的内容是相同的:曹操去世后,曹丕对弟弟曹植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和迫害——甚至出现了逼迫其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如做不出就要“行大法”——执行死刑的现象。
曹植在诗中,把同胞兄弟比作豆子和豆萁(豆秸),二者都是同一植物上生长出来的(一母同胞)。煮豆子的锅下燃烧用的竟然就是豆萁——这不就相当于兄弟自相残杀吗?
聪明绝顶的曹植,在死亡逼迫下迅速做出了这首流传千古,却又令人悲戚不已的诗。曹丕看了这首诗,也忍不住惭愧(“帝深有惭色”)。
按理说,一母同胞的血亲兄弟理应情同手足,互相帮助和爱护。但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社会里,父子、兄弟之间为争夺皇(王)位自相残杀者众多。
影视剧中的曹操父子
曹植自幼才华横溢。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被曹操提问时常常应声而对,出口成章。因此他早年曾倍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其为太子。
曹丕因为嫉妒弟弟的才华,更怕弟弟会取代自己的地位(曹操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曹丕)于是百般打击陷害曹植,欲置于死地而后快。曹丕和曹叡相继为帝后,曹植仍然备受猜忌和打击,最后郁郁不得志而死。
影视剧中的曹植与曹丕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一生所作诗词现存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曹植诗歌的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这首“七步诗”,无论从诗的内容选择——精准比喻,还是从格律押韵等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才能够流传千古,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不仅如此,曹植在诗、辞、歌、赋多种题材及书法上均有建树,故后来的文人对其推崇备至。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后世的李白,杜甫,欧阳修皆对曹植欣赏有加。清朝的王世贞则断言,二千余年间"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把曹植与李白和苏轼并列。
但是,这首诗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录,在曹植的自选著作《曹植集》中也没有收入。而仅仅见于《世说新语》这本南朝时期的小说集中。
所以,后人对此诗是否为曹植所作有所怀疑。
但是无论如何,这首诗的质量很高,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很广,已成为中国五言绝句诗中无可替代的优秀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