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1)

毛主席和彭德怀

1951年2月21日,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况。一下飞机,彭德怀就乘车直奔毛泽东当时所在地,西郊玉泉山静明园。毛泽东当时正在午睡,彭德怀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推门进入。

毛泽东得知彭德怀来了,立即起床,他一边穿衣,一边微笑着说:“老彭,只有你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彭德怀当即汇报了朝鲜战况,他介绍了志愿军遭遇的困难,重点提了志愿军后勤物资供给困难:

一、敌机对后勤补给线轰炸严重,前线物资得不到及时补充;二、志愿军伤亡很大,没有足够的高射火炮,致使运送物资的车辆大部分中途中就被敌机炸毁;三、朝鲜冬季酷寒,棉衣严重匮乏,志愿军战士大量生病和冻伤。

彭德怀表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证后方交通运输线的安全,志愿军是无法坚持长期作战的。彭德怀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也有所了解,他说:“中央对志愿军在前线的困难处境很关心,根据目前的情况,这场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事实上,彭德怀完全可以以电报形式汇报情况,之所以要回北京,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毛岸英牺牲过程,请求中央处分。对于毛岸英牺牲,彭德怀内心愧疚自责,他用低沉的语气说:

主席,你让岸英跟随我去朝鲜作战后,他工作一直很积极,也从不摆架子。可是,对于你和恩来几次来电督促志司(即志愿军司令部)注意防空问题,我不够重视,结果导致岸英和高瑞欣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我至今还很悲痛。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2)

毛主席和毛岸英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听得很仔细,听完沉默不语,只是低着头不停地大口抽着烟。2月的北京酷寒,窗外一片萧条。过了很久,毛泽东才抬起头对彭德怀说:

老彭,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责任。你要回去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主席的儿子,就不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那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毛泽东这番暖心话让彭德怀很感动,他很清楚,毛岸英的牺牲对主席打击有多大,这是一种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可他直接拒绝中央处分彭德怀,还安慰他。如果有后悔药,彭德怀是一万个不同意毛岸英去朝鲜战场的。那么,毛岸英为何要去朝鲜战场?彭德怀又为何同意?

时间回到1950年10月5日下午,在当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前一天才从西安赶来的彭德怀发言了,他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定。彭德怀认为出兵朝鲜意义重大,一旦美军占领朝鲜半岛,那将跟我们隔江相望,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安全。而且美军又可以控制台湾海峡,这会威胁华东、东南以及上海地区。

彭德怀还把美国比作老虎,认为老虎总是要吃人的,妥协是不会有出路的。如果不跟美国较量一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非常困难的。彭德怀的发言一针见血,加上毛泽东当天上午跟他的谈话,彭德怀表示一切服从中央安排。至此,志愿军司令员人选非彭德怀莫属,这成为中央高层的共识。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3)

毛岸英

当天晚上,毛岸英得知出兵朝鲜的决策已经达成统一意见,中央还让身经百战的彭德怀挂帅,他非常高兴。毛岸英很快找到父亲,提出要参军志愿军,态度很坚决。对于毛岸英的请求,毛泽东并不意外。

事实上,毛泽东内心也希望儿子能去朝鲜,因为出兵朝鲜中央内部反对声比较大,如果毛岸英去朝鲜战场,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示范。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面加紧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一面对朝鲜战争保持警惕。

毛岸英当时担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支副书记,他响应号召,利用各种机会向全厂工人宣讲朝鲜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父子连心,抗美援朝是党中央、毛泽东的决策,毛岸英暗下一个决心,去朝鲜参战,以实际行动支持父亲。

这是一个明月高挂的晚上,毛岸英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看着满手老茧、衣服还有油污的儿子,毛泽东是既心疼又高兴,他拍着毛岸英的肩膀问:“岸英,你在工厂里的工作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毛岸英向父亲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工厂里工作的情况。自从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一直让他去基层工作,先是当农民,然后参加土改工作团。毛岸英很努力,可毛泽东认为他没有当过兵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

毛岸英也表示遗憾,他说:“真是没想到,蒋介石竟然这样不禁打,很快就败退到台湾去了,这让我没有在国内当成兵。”毛岸英又说:“爸爸,我想去朝鲜,我之前已经跟德国鬼子较量过了,现在想再和美国大兵较量一番。”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4)

毛主席和毛岸英在延安

毛泽东一听,满意地笑了,“这才像我的儿子!”上战场就意味着生离死别,毛泽东已经有5位亲人牺牲了。面对寄予厚望的儿子即将走上战场,毛泽东也很担心,他以父亲的口吻嘱咐:“岸英啊,记住:我们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中共主席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10月7日,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设宴为彭德怀饯行,毛岸英也在。看到身材高大的毛岸英,彭德怀说:“时间真快啊!岸英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大小伙子了,我们真的老了。”

毛岸英说:“彭叔叔,抗美援朝,我也想参加。听说您要招兵买马,现在我报名参军,跟您一起去朝鲜战场,您看行吗?”

彭德怀一听,连连摇头,他深知朝鲜战场的危险,且不说是出国作战,我方连制空权都没有,何况毛岸英身份特殊,自己是万万不敢带他去朝鲜的。彭德怀先是询问毛岸英当前工作情况,得知在工厂当副书记,认为在后方搞好工作,也是抗美援朝。

彭德怀说:“岸英啊,现在经济工作非常重要,你又留过学,见多识广,应当在这个岗位上发挥作用,何况在搞经济建设,就是抗美援朝啊。”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5)

彭德怀

毛岸英一听彭德怀不同意,很着急,立即说:“彭叔叔,你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美国侵略者都快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还有心思躲在办公室里吗?我看您还是同意我的申请吧。”

毛岸英又说:“彭叔叔,这件事我考虑好几天了,你就让我去吧,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美国鬼子这只纸老虎究竟是啥样子。我在苏联时候,在军事院校学习过,还以一名坦克兵的身份和德国鬼子打过仗,一直打到柏林。”

彭德怀面露为难之色,一旁毛泽东说:“老彭,我替岸英求个情,让他去战场上锻炼自己。岸英还会俄语、英语,你到了朝鲜战场,一定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他能担任翻译工作。

毛泽东都开口了,彭德怀只能勉强答应。毛岸英立即站起来,向彭德怀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彭德怀嘴上虽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但他内心还是非常担心,决定将他安排在志愿军司令部,身份是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

毛岸英要去朝鲜,知情者中有不少人反对,周恩来、李克农等都劝阻过。毛泽东却罕见地为儿子解释,“岸英自己要求去,作为他的父亲我应当支持他。他还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能去?他应该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而且还要做得更好,这是他的使命职责所在。

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致电金日成,让他派人来沈阳跟彭德怀、高岗商谈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相关事项。毛岸英则跟随彭德怀一同前往沈阳,开始了出国作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6)

毛泽东给金日成的电报

由于苏联方面突然表示空军不能立即到位,彭德怀很快又返回北京,毛岸英则在10月14日这天跟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毛岸英以“出差”为由,向妻子刘思齐、岳母张文秋等人隐瞒了真相。

10月19日晚,因急于跟金日成见面了解情况,彭德怀带着军事秘书杨凤安、两名警卫员以及一部电台,先期入朝。彭德怀和金日成会面后,决定将志愿军司令部设在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大榆洞,这里原是一处金矿旧址,四面环山,上坡山有不少旧矿洞,山脚下则是淘金者留下的旧工棚。

10月23日,毛岸英跟随志愿军司令部其他成员秘密入朝。据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荣回忆,入朝前他接到上级通知,说是一名俄语翻译要搭乘他的车,这个人就是毛岸英,但他不了解真正身份。一路上,任荣跟毛岸英交谈很多,毛岸英告诉他自己新婚不久,父亲支持他上前线。

任荣被毛岸英舍小家为大家所感动,至于他的具体身份,父亲是谁,他没有深问。直到后来毛岸英牺牲,他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真正身份。毛岸英来到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给他安排的工作是负责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朝鲜战争苏联军事顾问捷连季·什特科夫与彭德怀之间交流时的翻译工作。

除了彭德怀等少数志愿军高层知道毛岸英的真正身份外,其他人只知道眼前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普通年轻人。白天,毛岸英跟战友在办公室里努力工作,晚上就在用稻草搭建的地铺上睡觉,从不搞特殊,连彭德怀几次邀请他一起吃饭,都被他委婉拒绝。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7)

毛岸英入朝前最后一张照片(后排左二)

11月7日,毛岸英接到入朝后第一项任务,金日成和拉佐瓦耶夫将来大榆洞,当面跟彭德怀会谈,毛岸英负责翻译工作。在苏联多年的毛岸英,俄语说得很流利,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会谈后,大家提议让毛岸英把会谈记录整理后发给毛泽东。这件事并不着急,毛岸英却连夜整理会谈记录,可惜还没有发出去,他就壮烈牺牲了。自志愿军入朝后,党中央、毛泽东密切关注朝鲜战场一举一动,多次致电要注意司令部防空问题。

11月24日,两架美军侦察机来到大榆洞上空侦测。往常敌机要不俯冲扫射,要不就投下炸弹就飞走了,这次敌机只是盘旋一会就离开了。当天晚上,毛泽东发来电报:

“彭、邓、朴、洪,并告高贺:

(一)你们本日七时的作战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照此执行。(二)请你们充分注意敌人降落伞部队在我后方降落,应控制必要武装力量及汽车在你们及后勤部手里,准备随时扑灭这些空降敌人。敌人已有一组谍报人员在云山以东地区降落,并称正向鸭绿江边移动,请注意扑灭。(三)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四)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五)你们释放美俘的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请准备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电报中毛泽东提到要注意领导机关安全,加上当天敌机异常侦测行动,洪学智、邓华等人召开会议,就大榆洞可能遭到敌机轰炸做出部署。会议研究决定,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干部、警卫战士明天天亮前吃饭,天亮后一律不准做饭冒烟,所有人必须进入防空洞,疏散隐蔽。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8)

毛主席和毛岸英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

还规定,如果防空警报没有解除前,任何人不能进入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11月25日上午9时许,四架飞机飞临大榆洞上空,防空警报拉响,但敌机很快又飞走了。据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参谋龚杰回忆,他是24日值夜班到天亮,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人则在防空洞里休息。

敌机飞走后,毛岸英、高瑞欣回到司令部作战室。作战室就是一座木房,门口在西南角。毛岸英、高瑞欣来到作战室时,除了门口两位站岗的警卫人员,里面有成普、徐亩元。就在此时,原先飞走的四架敌机又飞回来了,投下了近百枚凝固汽油弹。

大火瞬间吞没司令部木板房,成普大喊“不好,快跑!”成普、徐亩元和两个警卫因靠近门口,逃了出来。然而,毛岸英和高瑞欣在作战室办公室另一边,未能跑出来,壮烈牺牲。彭德怀正在防空洞里对着作战地图深思,听到杨凤安告知司令部作战室里还有人,立即吼道:“都是谁?怎么还没疏散?赶快去救人!”

说完,彭德怀要冲出防空洞前往查看,却被警卫员死死拦住。在众人的努力下,大火被扑灭,可两具遗体早已没了呼吸。赵南起是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他入朝后跟毛岸英吃住在一起。敌机空袭后,赵南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赵南起回忆说:“我看岸英同志穿的衣服都烧没了,就认不出来谁是谁了。最后呢,他带的有两件东西,一个是戴的手表,一个带的是手枪,手枪是斯大林送给他的,他回来的时候斯大林送给他,手表他的岳母张文秋送给他的,这两个东西还在,从而辨别出来了。”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9)

彭德怀写给中央军委的电报

彭德怀很快来到现场,看到两具遗体后脸色苍白,久久沉默。过了很久,彭德怀转身离开,午饭他没有吃。彭德怀决定亲自给中央写一份电报,汇报司令员遭遇空袭、岸英牺牲过程。电文一百来字,彭德怀足足写了好几个小时。电文如下: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志司 25日16时”

写完电报后,彭德怀指示一定要妥善处理两位烈士后事,决定将两人暂时葬在附近的山坡上。夜幕降临,就在大家准备将两人下葬时,彭德怀来了。站在毛岸英棺木前,彭德怀喃喃自语:“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毛主席刚任命我当志愿军司令员时,他就向我报名了。他才28岁啊,才入朝一个多月,我该如何向主席交代?

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毁,那里还有彭德怀的住处,如今大家都没有地方居住,都搬进了防空洞。当晚彭德怀一夜无眠,在洞里走来走去,时而发出长长的叹息。当天,第二次战役打响,彭德怀接连三天没睡。就这样,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四昼夜没有合眼。

周恩来最先接到彭德怀的电报,他反复看了好几遍,决定暂时不告诉毛泽东,因为他正在指挥战争,现在让他知道这个噩耗将给毛泽东很大打击。朱德、刘少奇也同意周恩来的决定。1951年1月2日,朝鲜战场局面有了很大改观,志愿军在朝鲜也已经站稳了脚跟。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10)

毛主席和周恩来

周恩来就把彭德怀电报让毛泽东秘书叶子龙转交主席,毛泽东看了电报后,沉默很久,最后才缓缓地说:“哎,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毛泽东后来又说:“岸英是一个苦孩子,从小就没有了娘,后来又参加了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岸英牺牲时,毛泽东已经年近6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悲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因为毛泽东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内心的悲痛无法像普通人表达出来,只能深藏内心,只能独自忍受老年丧子的巨大的悲痛……

然而,毛泽东以一个伟人的胸怀和钢铁般的意志,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当彭德怀提议毛岸英葬在朝鲜,和千千万万志愿军安眠在一起时,毛泽东当即同意。刘思齐有不同意见,她希望能“迎接岸英回家”。

毛泽东拒绝了儿媳的提议,他用两句诗回复刘思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55年初,毛岸英迁葬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毛岸英墓前有一块墓碑,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则刻着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 彭德怀四昼夜未合眼(11)

毛岸英墓地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回国。在欢迎仪式上,毛泽东询问杨勇司令员:“都回来了吧?”杨勇立即回答:“报告主席,志愿军部队除了已经葬在朝鲜的烈士,都已经全部回来了。”

“好啊!好啊!都回来就好,你们都辛苦了,你们都是国家英雄。”毛泽东说完,高兴地笑了,还破例喝了几杯酒。可是,在场很多人都眼含热泪,大家纷纷想到毛岸英烈士,要是他也能胜利回到祖国,回到主席身边,那该多好啊。

谨以此文纪念年仅28岁的毛岸英烈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