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我们来讲讲一块被嫌弃的石头的故事。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

话说,在建国之前,有块石头,它“自经锻炼,已通灵性”,用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它成精了。

对于绝大多数非人类的物件儿来说,成精肯定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儿,毕竟有了思想有了知识,可以去兴风作浪一番,要么啸聚山林,大秤分金,大口吃肉;要么就去劫个色,抢个公主,绑个王后啥的。哪怕最后被一棒子打死,也不枉在人间潇洒走一回。

但这个石头精它比较悲催,它空长了个妖精的脑子,却没有妖精的手脚。它不能飞也不能跑,甚至连翻个身都做不到,只能眼巴巴瞅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儿。你说这精成得有什么劲儿?还不如重新投个胎做个禽兽呢。但更可悲的是,它偏偏还不灭不死,想转世重生都没机会。再过千百万年,它也依然只能杵在原地干瞪眼。

所以它自称“蠢物”,既是自嘲,也是自怜。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2)

这里说明一下啊,“蠢物”一词的出处可能是《东维子集》,是元末明初一个叫杨维桢的文学家的著作。那本书里他就把“蠢物”当做石头的一个代称,就好像咱们把“黄白之物”当做金银的代称一样。曹雪芹是不是有所借鉴,咱们也不能确定,反正这事也不重要。在本系列视频里,为了方便,咱们就把“蠢物”当做这块石头的名字吧。今后只要提到“蠢物”,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就是专指这块石头。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3)

别看“蠢物”混得惨,它的背景不简单。它的生身之母是女娲大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个“神二代”,就像人类那些襁褓中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它一出生,老妈女娲就给他搭好了人生阶梯,安排好了编制,绝不用担心找不着工作。

女娲给它安排的岗位就是——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赤野千里,生灵涂炭。为拯救苍生,女娲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以补天,咱们的“蠢物”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补天之材,那品貌上肯定与一般的破石头不一样了。书中是这么说的:“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一丈是多长呢?朝代不同,度量衡也不一样。比如秦汉时,一丈大概是2米1到2米3,明清之后呢,一丈就涨到了3米1到3米3。为了方便,咱们就按一丈约等于3米算吧。那么这些补天之石,每一块都高约36米,长宽均为72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庞然大物,赶上一座大高楼了。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4)

跟石头有关的这些数字,那可不是随手瞎写的,都是有说道的。我们看脂砚斋在旁边批注,高12丈是照应“十二钗”,方24丈是照应“副十二钗”,36500就是365,是“合周天之数”。不过这里有个小疑问,24怎么是照应“副十二钗”呢?难道副十二钗有两组?还是把“又副钗”也算上了呢?这倒是有可能。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5)

不过我这里有个别的想法,咱们先来梦幻联动一下,读读西游记。西游记里也有个成了精的石头,人家那是真!成精,生出个踏碎凌霄的猴子,比红楼梦里那个蠢物牛叉多了。咱们看西游记这块石头的尺寸,书中写的是“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你看人家吴承恩就比较厚道,把这几个数字的来历解释得明明白白。

同样是石头,同样有365、24这几个数字,应该不会是一种巧合,估计老曹在构思时,多少参考了《西游记》中的一些设定。

所以我的想法是,红楼梦里有关石头的12、24、365这几个数字,对应的都是时间,分别是12个月、24节气和一年365天。而石头又是一个永恒的、不灭的象征。即便时间过去千万年,日月轮转,沧海桑田,石头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可能有这么个意思。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啊。脂砚斋肯定是比我权威一万倍了。他说是照应十二钗,那就是十二钗吧。咱还是说回补天的事儿吧。

大家想想,补天,以己之身躯,补天之缺陷,拯救万民于危难之间,啧啧,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光荣更伟大的使命吗?这以后,每当“人间万姓仰头看”之时,你必然会想到,在天的那方海的那角有一群大石头,它们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地坚守岗位,佑护天下太平,这才有咱们的幸福生活。咱们怎能不对其感激涕零?怎能不给他们树碑立传,永奉香火?

但很遗憾呐,正当“蠢物”胸怀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之时,老妈却亲手掐灭了他理想的小火苗。女娲把它的36500个兄弟姐妹统统“码”上了岗,偏偏就留下了它孤零零一个。

大家想一想,什么叫“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啊?一家子人,你的兄弟姐妹们全都有工作了,飞黄腾达了,就你一个家里蹲。以后人家聊天你都插不上话,吃饭人家都不愿和你坐一桌了,你说丢不丢银?

同是一口炉子炼出来的一家子,做石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哩?

那么“蠢物”为啥被淘汰呢?原著里没明着说,不过有句诗说“无材可去补苍天”,可能是嫌它材质差吧,女娲炼它的时候没炼好,炼了个残次品出来。也可能就是运气不好,天上编制满了,没地方安排他。

反正补天肯定是没指望了,那去地上填个坑也行啊。这不有个叫零之笔记的,就总挖坑不填吗?脂砚斋也在批语里吐槽,说“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6)

关键这事儿“蠢物”说了不算啊,它动不了啊,它就是女娲炼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而女娲是怎么安排它的后半生的呢?书中写得明白:“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居然不管不顾,任它自生自灭去了。

这个“弃”字妙啊,一下就把女娲的“无情嘴脸”刻画出来了。虽然“蠢物”可能是又粗又蠢,百炼成废,那也是你亲手炼出来的啊。生的孩子丑,当妈的就可以把他扔草稞里不管了吗?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7)

当然,女娲也未必把“蠢物”——甚至包括天上那36500个——当成自己的孩子。

女娲是何许人?是人类之母,是创世之皇,是千秋万代传颂的yyds。你们这些个所谓的“补天之材”,只不过是女娲成功路上的一块块工具石罢了。而“蠢物”,更是连“工具石”都不配当。

天不要,娘也不爱的“蠢物”,既没有了工作,又失去了亲情,他就彻底EMO了。它在青埂峰下“自怨自嗟,日夜悲号惭愧”。要是能动弹,说不定他就再去找不周山撞上一撞,自我毁灭之余还能给兄弟姐妹们延长职业生涯,也算是给家庭做了点贡献。

好在天无绝石之路,某日,有一僧一道两位大仙云游至此,坐在大山下就开始侃大山,既不说佛法,也不谈老庄,而是尽聊些八卦,什么神仙玄幻啊,红尘富贵啊。一辈子没见过世面的、很傻很天真的“蠢物”哪里听过这个,这一下,欲望的小火苗腾地就给撩拨起来了,非要两位老司机带它去红尘富贵乡开开眼。这个咱也都能理解啊,人家在大荒山无稽崖这个一听就鸟不拉屎的地方都杵了一辈子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8)

两位大仙受不了它的软磨硬泡,答应带它下凡去见见世面。不过,唉,这世外高人却也是颜值控,说它“质蠢”,其实就是嫌弃蠢物又粗又大,长得又丑,还说它只能给人踮脚。不过我看一般人类不太可能拿个几十米高的东西踮脚,那得是旧日支配者这个头的还差不多。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9)

最后呢,大仙施展幻术,把蠢物变成了一块鲜明荧洁、扇坠大小的美玉。这蠢物本是一块单纯朴实的石头,因为它心底产生了欲,它就变成了玉,你看这事儿多有趣。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0)

于是蠢物就下凡了,投胎在……或者说叫寄生在一个将要出生的小宝宝嘴里,终于去了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你以为蠢物就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了吗?你以为从此就没人嫌弃它了吗?呵呵。别人且不说,首先第一个最嫌弃它的,就是它的宿主贾宝玉。为啥呢?因为它耽误了宿主的好姻缘呀。

具体它怎么影响到了贾宝玉谈恋爱,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总之,这个主人是真不待见蠢物,一和女朋友拌嘴,就拿它撒气,又摔又砸的。你说你们小两口闹别扭,关人家蠢物什么事儿呢,也就欺负蠢物哑巴,不能说话为自己分辩。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1)

哦对了,忘了说一件事儿,这蠢物变成玉之后,就像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似的,模样虽然变漂亮了,但是变哑巴了。这也叫有得必有失吧,你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总得做出点牺牲。哪能什么好事都是你的呢?

蠢物的倒霉当然不止于此。它以为到好人家享清福去了,但好日子没过几年,就呼喇喇似大厦倾了,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它那养尊处优的主人也沦落得要饭了,似乎还把它给搞丢过。这部分情节失落无考了,咱们暂且不提。总之最后呢,蠢物又回到了老地方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这一趟他也算没白走,体验了一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把人世间这一番经历刻在了自己的身上,等着有缘人把这个故事传承下去。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2)

等啊等啊,也不知等了几世几劫,终于盼来了一位有缘人,叫空空道人。然而这道人读了它的故事,首先就是嫌弃,说这故事太无聊了,没有什么大事件大人物,没什么爆点,“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3)

请大家注意空空道人这几句话,虽然是嫌弃之语,但我觉得简直是对红楼梦最好的褒奖。先看“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这可以说是对书里大部分姑娘的总结概括了。或情或痴不用解释,小才微善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点儿才华,但没有到经天纬地的程度;有点儿善心,但也没到普渡众生的程度。说明这些姑娘都是什么人啊?就是我们普通人啊。

我们绝大多数人,这辈子是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我们也都有爱心,但也不可能天天去做好事不留名,捐款把自己家底都捐了。

所以这句话隐藏的意思就是,这部书,讲的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再看下一句,说这部书里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德能。蔡女是指蔡琰蔡文姬,对三国有点了解的应该都听说过她,历史上最有名的才女之一,著有《悲愤诗》两首和名曲《胡笳十八拍》等,这个没什么可多说的。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4)

另一个班姑就有意思了,这是指班昭,东汉人,名将班超和史学家班固的妹妹。她哥哥班固著写《汉书》,但没写完就去世了,妹妹继承了哥哥的遗志,将《汉书》写完。汉和帝对班昭十分尊重,经常请她入宫讲学,尊称她为“大家”,对,就是大家的这个家字,在这里念gu,这是一个尊称。因为她老公姓曹,所以也叫她“曹大家”。这个家与姑同音么,有时就写成了姑娘的姑,红楼梦里写的就是这个姑,嗯……行吧,就当通假字吧。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5)

班昭这一生最大的成就自然是续写《汉书》,但对于广大女同胞来说,她写的另一篇文章影响或许更为深远,因为此文的思想禁锢了中国女性千年之久。这篇文章叫做《女诫》,它提出的思想,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三从四德”。虽然“三从四德”并不是班昭最早提出的,但她确实通过这篇文章,对这套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赋予了这套理论更多的“合理性”。带引号的哈。这篇文章不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不过我劝女性朋友慎读,看完了可能血压拉满。

所以,说这部书里的人没有班姑之德能,这什么意思呢?显然是此书的作者他不赞同什么三从四德啊,他不想为那些反天性反人性的封建思想唱赞歌啊,他笔下的女子显然比那些被禁锢在三从四德的女子可爱啊。你要说曹雪芹反封建,要打倒旧社会,这个不大可能,因为他哪怕思想再超前,也不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但若要说曹雪芹要自由要天性,那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好,说回蠢物啊。虽然这空空道人嫌弃,说这故事没意思,没人爱看,但蠢物可不是当年那个没见过世面的、笨嘴拙舌的蠢物了,它和空空道人友好地交流了一套口腔体操,最终把对方说动,把这个故事给抄去了。

蠢物说的这段话可谓精彩至极,那叫一个嬉笑怒骂阴阳怪气,把文化圈的人基本得罪光了。这段话很长,我就不读了,总结起来大概有三层意思。

第一个,你空空道人不是说这故事世人不爱看吗?为啥呢?因为世人欣赏水平太次啊。他们不爱看正经书,就爱看些野史八卦,要么讪谤君相,当愤青;要么败人妻女,看这些不健康的玩意儿。其次呢,现在的作者也不正经写书,就想着博人眼球,尽写些垃圾,“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全都是帅哥美女,霸道总裁爱灰姑娘,全是这些玩意儿,给读者洗脑。要不就胡编乱造个故事,自相矛盾,毫无逻辑,其实就为了卖弄他那点小才华,插几首情诗艳赋进去,其实狗屁不通。

这蠢物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几句话把演员和导演……不是啊,把这个读者和作者都给骂了一遍。大家想想,这些批评放到今天的文艺圈,它过时了吗?还适不适用?也就是曹雪芹是清朝人,那时候没有社交媒体。要放今天啊,早就被水军喷死了。

第三层呢,蠢物就开始吹自己了,说我这个故事为什么好,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呢?一个字就是“真”。原文说的是“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红楼梦当然也是小说啊,它的情节大多也是虚构的,它笔下的人物,比如宝玉黛玉之类,乍一看也是帅哥美女那个套路。但你仔细读就知道,红楼梦里的人物,既有着自身的个性,也有着人性普遍的弱点。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认知与反应,不会超出正常人类的思维逻辑,说白了就是不会不干人事儿。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说“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写实成了新鲜物儿,那说明什么啊?说明很多书它就不写实了,胡编乱造胡扯八道嘛。

呃,好了,咱也不是进行文艺批评,这个话题打住吧。

最后呢,空空道人就把这部《石头记》抄了去,并且他自己还悟了,改名叫情僧。这里可能有人好奇啊,说这个家伙,怎么还背叛组织背叛信仰呢?怎么还从道士跳槽做了和尚呢?实际不是这个意思哈,这个道人啊,和道士还是有点小差别的。道人是指得道之人,或者求道之人,他不一定就是道士或者出家人。而空空道人改名叫情僧后,这应该是真出家了。

之后呢,他把石头记改名叫《情僧录》,后来到了吴玉峰那里,题曰《红楼梦》,又到了孔梅溪那里,题曰《风月宝鉴》。这吴玉峰和孔梅溪是谁呢?有人认为分别指的是清初诗人吴雯和写《桃花扇》的孔尚任。这个……很难讲,就算是吧,这也只是作者一个戏言而已,借这两人的名头自己的书增添点传奇色彩,蹭热度了属于是。这两个人和红楼梦应该没啥关系。

关于吴玉峰与孔梅溪究竟是谁,确实有很多人爱钻牛角尖,去扒拉历史看究竟哪个人相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他人的考证,咱们这里就不提了。

接着往下说,最后这部书来到曹雪芹这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名《金陵十二钗》。很多人就拿这一段说事啊,说你看这曹雪芹显然不是原作者,他只不过是个传承者啊。拜托,这是小说里的文字啊,这不是前言或者自序啊,能把它当成叙述历史这么看吗?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老零当然是拥曹派的,但也承认确实存在一定争议。但争议归争议,你不能把小说原文当成证据啊。你要把这段话当真,那这整段故事你都得当真,这才合逻辑是不是?那石头记的作者是谁?不就是蠢物吗?那蠢物现在肯定还在青埂峰下杵着呢,你去问问它到底是谁写的吧。

最后呢,曹雪芹题了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呃,前面凡例里也有一首诗,就是“十年辛苦不寻常”那首,我之前讲凡例时没提,这里一并说一下。这两首诗的含义差不太多,都表达了写这部书不容易,但不知有多少人能体会其中深意这个意思。但满纸荒唐言这首,比凡例里的那一首,在艺术水准上可是要高多了。呃,我这不是看人下菜碟啊,说因为凡例里那首可能是脂砚斋写的,所以我说它水平不行。不是这个意思。哪怕现在就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首诗就是曹雪芹写的,我依然要说那首写的不咋地。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6)

为什么呢?因为那首诗虽然有七言八句,五十六个字,但没有起承转合,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像“字字看来皆是血”,这有点故意骇人耳目的感觉了。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7)

而这个“满纸荒唐言”这首,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荒唐和心酸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你看它是喜剧,实际它是悲剧,人与人的悲喜并不互通。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在别人眼里都是荒唐言,但对于自己则是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给你一种想要读下去的欲望,我怎么就解不了这个味呢,那我一定要好好看看。而且这一句,隐约中透着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凄凉感,余韵绕梁,确实是好诗。当然红楼梦里面好诗不少啊,这首诗肯定不是最精彩的一首。那些诗将来我们会一一提到。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8)

好,以上所说的,就是红楼梦第一回的前半段,后面就开始甄士隐的故事了。那么曹雪芹写下这样一个被人嫌弃的石头的故事作为红楼梦的开端,他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就是曹雪芹“托石自寓”。在凡例中也说,“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石头想要补天,但女娲没给它这个机会。曹雪芹或许也曾想重振家业,但皇帝、朝廷、或者其他什么外在因素,也没给他这个机会。虽然这辈子没可能出人头地一展才华了,但是毕竟在人世间走了一遭,这辈子也不能白活。他就写了一部书,希望能像石头上的字迹一样永远流传下去。

一分钟看懂红楼梦第一回(品读红楼梦第一回)(19)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都只是一块块石头罢了。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帝王将相,都成为大领导大老板。但是我们的人生也都是有意义的。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别人无法经历的,只属于你自己,这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可能没有曹雪芹的才华,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经历,但我们也不应该就浑浑噩的过日子,而是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抹色彩,也向世界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或许我们也曾被嫌弃过,或者正在嫌弃着,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应该放弃世界,更不能放弃自己。

好吧,本期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下一期,咱们就来讲第一回的后半段,被嫌弃的甄士隐的一生,哈哈。

本文还有视频版,也是本号“零之笔记”所发。视频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敬请大家观看。请朋友们别忘了点个关注随个赞,下期再见,拜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