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坛记碑在哪里(赤泥窊乡丹岭山五龙圣母庙碑记考)

碑记 一正面碑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麻姑坛记碑在哪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麻姑坛记碑在哪里(赤泥窊乡丹岭山五龙圣母庙碑记考)

麻姑坛记碑在哪里

碑记 一

正面碑记

碑文背面

《担岭山碑记》(校点):

相传丹岭山有五龙圣母庙,其来已久。山会水交北望山神墕、南抱罗汉山、东迎高巾寨、西接老龙山,而丹岭山绕峙於中。五龙庙启建于上,洵一川之胜景,灵神福庇农民之地也。至康熙三十三年火焚庙宇,先民重修至今七十载。墙壁塌毁,圣像损坏久矣!目击心伤。不料乾隆二十年,小满七日、冻死谷苗,白露二日、霜死秋禾。是岁大饥,延至二十三四年,两载不雨,寸草不生。一两银一斗米,莜麦每斗五百二十文。少壮逃走四方,老幼丧亡沟渠,妇女贩卖南县,牛羊宰杀糊口。此方虽遭荒旱而杂粟草籽,每牛犹获数石。安知非圣母默佑农民之恩乎!今荒旱之后,人虽困苦而颇有收成,幸得不死,众村公议,纠首与主持僧人、经理牛犋摊派所费钱粮,重修庙宇,金装圣像,庶几庙貌聿新,神人胥悦。故立石以誌不朽云。

儒学廪膳生员杨君树书撰

金装圣像赤泥窊村 李文泰 杨清幹

经理纠首:下马城村张珣、杜培荣、李可俭、王恺安

范家窊村:杜大贵、杜进学

史家湾村:李成栝

土岭村:石连文、杜大魁

施财信士:李大清,男;李文璧、孙男;李金樑、李金柱四百文

王金荣四百文;杜昌黎四百文;李文周四百文;杜信、杜大魁四百文;

杜大贵、杜进学千四百文;石正壁千四百文;杜高二百文;张自有二百文;李金柱二百文;高本茂二百文;玄悟二百文;杜印二百文;

牛犋信士另施财:信士张珣二百文;杜璜 一百文;杨学辂一百文;李学叁一百文;杜进举一百文;王玉红一百文;王玉叶一百文;王得一百文;张世相一百文;李温一百文

□白□村人等如若庙内再有人

阳邑书丹匠人:王福男、王云山

石匠:李茂

团牛羊者罚银一两

泥匠:李文月 李金凤

修造住持僧下马城达磬门徒能修法侄能来

赤泥窊村玄悟门徒祖清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季夏吉日立

碑文背面

按牛犋每牛施一百文信士

下马城村:

李成梁二百文;李成括四百文;杜秀荣二百文;杜玉祥四百文;

王有安一百文;李成梯一百文;杜福宪保二百文;牛崇笔一百文;

苗光海一百文;杜安荣五十文;杜生乔二百文;张海荣二百文;

马万林二百文;刘世雄二百文;杜如龙一百文;林云山一百文;

杜如桂一百文;杜如孟一百文;李满有一百文;张福禄一百文;

杜贯荣一百文;李满金 二百文;李成据一百文;王益安五十文;

郭 恺五十文;杜 桐一百文;张 凤三百文;张海满一百文;

刘 焕一百文;张海亮一百文;杜如富一百文;李虎存二百文;

张 叶一百文

赤泥窊:

李文璧五百文;李文泰二百文;杨邦幹一百文;杨清幹一百文;

马万盛二百文;阎丁宿二百文;任 琏一百文;李永清二百文;

李文佩二百文;生员杨朝树一百文;杨成辂一百文;李玉富一百文;

李文章一百文;吕 会一百文;杨皇幹一百文;杨国幹一百文;

杨翰绶二百文;李文雨一百五十文;杨 校一百文;张世开一百文;

马果二百文;李玉贵一百五十文;吕堂玉一百文;李玉成一百五十文

吕振乾一百文;张继成一百文;李孜让一百文;吕 朝一百文;

王 财一百文;李文富一百文;郭 法五十文;李成润五十文;

张有德五十文;冯自富五十文;会僧堡一百文;李金盛一百文;

家条岭:

杨域林 一百五十文 杨朝幹 一百五十文 杨翰雄五十文

范家窊

杜大贵 三百文 杜天富 二百文 张志有 二百文杜进誉二百文;

杜 银二百文 杜大恭 二百文;杜添银 一百文

土岭村:

杜名山二百文;石杰一百文;杜义二百文;杜大显;一百五十文;

杜大玉二百文;杜忠一百文;高进银一百文;杜太谊二百文;

石开文一百文;石俊一百文;石明文一百文

造军村:

石成义二百文;李天寿二百文;张明祥一百文;李然二百文;

张明祯二百文;白世发二百文;白世达 一百文 李文昌一百文;

李金大三百文;李金亮二百文;李文法;二百文;李文旺一百文

李金贵一百文

留纪村

杜大库一百文;杜 现三百文;杜大发一百文杜大旺一百文;

杜大奇二百文;杜大仁一百文;杜岑二百文;杜大成一百文;

杜大生 五十文;杜大垠 一百文

留仙村:

王玉秀三百文;王金祯五十文;王金贵五十文;王玉勇一百文;

王玉满一百文;高发福 三百文;高发财一百文;高正宝一百文;

高发库一百文;高发满一百文

史家湾

李成禄 一百文;李成括 四百文;张得文 一百文;李文碧 一百文

清乾隆28年重修丹岭山“五龙圣母庙”碑记,记述了“五龙圣母庙”的位置和周边山脉环境。追溯原庙毁于70年前的康熙33年,当时正好是清初静乐李述孔、李宗盛父子约合交城赵应龙等因不满清王朝的统治组织反清复明义军在这一带聚众起义,史称“交山起义”。当时清朝刚刚建立,为了维护大清的统治,山西巡抚派重兵镇压,把山上可能藏匿“义军”的庙宇全部焚毁。静乐民众在清兵清剿“交山起义”残余势力的征伐屠残中大量土地荒芜,民众伤亡,致使静乐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纷纷逃难口外。这也正是康熙34年到任的静乐知县黄图昌笔下的《条陈五年灾苦议略》所描写的静乐县域在经历战火掠劫之灾难后“家家悬磬,人人鹄面”的惨状,只不过当时在满清文字狱的高压下,知县黄图昌把清兵屠残暴政后的“人祸”无奈地全部诿过于“天灾”了。 前清著名诗人朱彝尊的“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行役身将老,艰难岁不同。流移嗟雁户,生计各西东。”这首诗也是对楼烦(包括静乐在内)的地域,在经历清初“百战”后对百姓流离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这篇碑文正好与《静乐县志》记载和百姓传说前清屠杀人众的时代背景相吻合。

碑文中记载乾隆20年静乐因“霜死秋禾”以至于“少壮逃走四方,老幼丧亡沟渠,妇女贩卖南县,牛羊宰杀糊口。”而赤泥窊一带“此方虽遭荒旱而杂粟草籽,每牛犹获数石。”说明赤泥窊一带的人们把虽遭荒旱相对于别的地方还可用杂粟草籽充饥的这种“安好”,感恩于“五龙圣母”的保佑了(“安知非圣母默佑农民之恩乎!”)。

乾隆28年,丹岭山附近的百姓为“五龙圣母”金装圣像,重修庙宇。其实,当时天灾只是原因之一,官府的赋税和徭役繁重才是一个重要原因。据“静乐县志·赋役誌”:“清朝实行摊丁入地,赋税就专指田赋,而将盐、铁、茶、酒以及行商、典当、契约等的征课统称征榷或杂税。”期间丁徭、岁课、军役、民役等名目繁多,办法苛刻,即使在非战争年代,为筑城挖河、营造衙署、整治园囿等等,征发民夫服役,使田地荒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致使民不聊生,变卖家业、背井离乡。

有当时撰写碑文的廪膳生员杨君树家的一纸契约为证:

立死契人,龙泉都十甲李文泰。今因粮差紧急,无处起兑。情愿将本村舍窠一院,内有西房五间、破正房梁柱三间、门楼一座、小榆树一株、破土窑一座。东至街、西至道、北至崖、南至李文璧,土木石相连。出卖与(于)岑城二都一甲杨朝树永远为业,永不许找价回赎,随粮三分同众受到死价,系银七两整。其银当日交足,并无少欠。若有人等争差,李文泰一面承当。恐人失信,故立死契为用 此。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立

王永恭十

从此契约可知,卖房人原籍龙泉都十甲李文泰所卖房屋一院,其地点就是现今静乐赤泥窊村。因粮差紧急,无处起兑。把他的舍窠(房舍)一院,坐西朝东,左面靠崖的三间只有梁柱的破正房,有土窑、门楼、小榆树的一院地房卖于岑城二都一甲的秀才杨朝树。时间为乾隆22(1757)年2月17日,由中间人王永执笔,立的死契(死契,读音 sǐ qì,汉语词典注明:指不得赎回的契约)。房价为七两银子、三分(份)粮食。

这纸契约就说明在“官税”(粮差紧急,无处起兑)紧急的情况下,李文泰家不惜变卖家产“立死契”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悲惨境况。而岑城二都一甲的杨朝树一家也在赋税的重压之下变卖岑城二都的房屋土地背井离乡到赤泥窊村来安身立命了。(另外,有人认为当时静乐县域按四乡八都划分,赤泥窊村有可能在龙泉都的管辖范围内。只因李文泰标的是龙泉都十甲人,我觉得也可能是祖籍。正如杨君树是岑城二都人一样。)

清代诗人缪沅所写一诗中:“丁徭日繁重,闾户多逃亡。文安王氏子,飘泊辞故乡。弃我旧井灶,舍我旧耕桑。甘心杂匹耦,各自东西翔”。史诗般地记述了这一时期老百姓“漂泊生活”的悲惨境遇。

碑记二《重修丹岭山庙碑记》(校点)

世人概言昆仑为开辟祖山,误也!文言五海龙王讹也!案(按)《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则祖山为须弥,有波罗门书确证由管涔、而分水岭、而新开岭、而两岭逆折焉!到头一节,龙脉结穴於担岭山上,顾名思义。其凹脑处,相传有五龙庙三閒(间),且无垣。其来久矣!在昔各治一方,迄今垂泽五方非五海也,青黄赤白黑是也。诗云:“以社以方,其明征欤曩者;电壁蚀云,棂泐仅屡葺补”而已,比来或五六年,或四三年。亢旱不常,有荣辄应,比落蒙休常哉。担岭不啻鹫岭龙天,说法天花乱坠,非小须弥而何甚矣。管涔福地其在兹焉,夫禜也者,雩也。雩有二龙见,而雩系纯阳月阴,难达故雩,祀阼谓之常雩。《麟经》不笔,其笔者二十有一,皆在七八九月;周正建子,乃今之五六七月,谓之旱雩祷雨也。祷雨用舞,古舞以巫祈祝,今舞以赛享。於是下马一城,皂君一村,太平一庄,赤泥、范家二窊,土里、留先、留井、家条岭四聚数合,龙天九部。乾隆三十六年因旱议祷,因雨议戏。期定蕤宾二十八率沿永例,重新庙貌神像,始建乐台于南。左右两廊六间,巽地钟楼朝阳,山门水曹焕如也。繄维倡其举者、主持等,鸠其工者、纠首等,助以财。而功德主之大脚力者李大清、杜昌黎。其一切布施者纠首者姓名开列於副碑,虽曰人事岂非神意之膏泽。一方於未有艾哉,剥那土人问叙,庶莫仿《麟经》笔雩之遗意,余据颠末如是云云。两文丹岭正为担岭者,余非敢刺谬本府志邑乘载有龙神展也。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也。魑魅捐矣,獝狂斫矣,委蛇斩矣,魍魉脑矣,清泠囚庚甫矣,潢池溺女㟴矣,残夔魖象罔矣,殪野仲而歼游光矣!用昭神威神福之不朽云尔!是为记。

本邑儒学廪膳生员吕思聪撰书

功德碑主:赤泥窊村李大清男;李文璧孙;李金柱曾孙;李树基施银三拾两

功德主:下马城杜衡男;杜昌黎孙杜继源;杜继畬曾孙杜连城;

杜古交锁施银三拾两

扶碑信士:杨魁俊施银三两

木匠:杨宝财、王义、杨茂林共施钱五百文

扶碑信士:杜今有施钱三钱

泥匠:李金凰、李之通

石匠:王朝三、侄男;王业守男、王业兴

大清乾隆五十一年岁次丙午仲夏二十六日

碑阴捐资名录:

下马城纠首:马万盛、杜如桂、李成举、张富汉

刘德美、王友山、杜继兴、苗生成、王恺安、李金万

赤泥窊纠首:任文太、李文太、李玉桂、杨翰绶

李之还、张世恺、杨忠翰、李成开

造军村纠首:石旺达、张明祥、李文周、李天寿

土岭村纠首:石义文、杜大魁、杜大宜

范家窊纠首:杜大恭、杜进学

东留仙村纠首:王景荣

西留仙村纠首:高法雨、高法冰

前留井村纠首:杜大富

后留井村纠首:李富荣

家竅里村纠首:杨皇幹、杨翰雄、杨翰清

太平庄纠首:李斗光

造军村纠首:李文周、石旺达、李天长、李文枝、张玉满

李文珏、白世达、赵 银、赵钱、李金贵、张玉库、李文法

樊世银、郭孟云、张明祥、杜植荣

东留仙村:王景荣、王景桂、王景贞、王景祥、王景喜

家条里村:杨汉雄、袁之堂、杨皇翰、杨汉虎、崔显正

赤泥窊村:李文太、杨门张氏、杨翰绶、杨清幹

庚寅岁贡候选训导:杨君树;生员杨朝树

李文昌、杨汉元、杨汉兴、杨进宝、杜 长、李正云、杨汉清

王守礼、何 喜、李文星、李玉成、李玉富、杜 高、李金刚

李金楼、李金凤、吕周海、张 元、吕堂玉、王丙官、李文丙

李金林、李文祥

下马城村:李荣邦、杜桂荣、杜继兴、苗先植、李可俭、马万盛

李 成、杨宗幹、杜德荣、杜安荣、杜显荣、杜生乔、杜如龙

杜如富、王顺金、王顺喜、张富永、张富汗、张富廷、杜直荣

王恺安、杜天元、杜如桐、刘 善、张海宝、杜如贵、李富才

张满银、杨桂林、郭仓银、张明祯、张成问、李孜宽、王玉元

李满宝、张海满、李满有、李满富、李福通

土岭村:杜大魁、杜大宜、石义文、杜大福、杜大显

杜大玉、石俊银、王之显、张谟银、王才良

留仙村:杜大金、杜大富、杜大旺、杜怀印、杜金印

杜大文、杜大法、高发福、吕天顺、杨培林

太平庄:李斗光、李福元、李凌云、李祥云

西留仙:高洪财、高法库、高 敖、高法福、高法祯、王玉满

范家窊村:杜大恭、杜大桂、杜进玉、杜进学、杜天富

张 福、张德仓、杜天从、杜天柱、杜大英、杜大珏

这篇碑文由静乐当时的龙泉都常家坡村的大文人廪生吕思聪撰写,从此碑文可以看出静乐县在这段时间是相对安宁的,“祷雨用舞,古舞以巫祈祝,今舞以赛享”显示了百姓的宗教信仰在承平和乐的社会氛围中得以彰显。故而“乾隆三十六年因旱议祷,因雨议戏”,“重新庙貌神像,始建乐台于南。左右两廊六间,巽地钟楼朝阳,山门水曹焕如也。繄维倡其举者、主持等,鸠其工者、纠首等,助以财”。碑文中所记村庄名字比如“太平庄”当时还捐资财、修庙宇。而后“太平庄”就在静乐地图上消失了。这也印证了传说中的“太平庄”曾经真实存在过。

碑记三:《重修五龙圣母庙碑记》(校点)

山环水抱、往来古今,诸峰罗列、丹岭居中。

上建庙宇、康熙年焚,乾隆在位、二次经营。

至今八纪、两廊皆崩,乐楼塌毁,正殿仅存。

圣神福佑、泽润生民,於旸风燠、农赖其恩。

圣地名区、理宜充隆,倾颓如此、村不忍闻。

公议重修、踊跃兴工,鳩工庀材、匠氏展能。

乐楼正殿、焕然一新,金装圣像、壁案皆成。

属予为文、予不能文,聊撰数语、誌不朽云。

邑儒学廪膳生员杜树德熏沐敬撰并书丹

九村纠首,四外布施,姓名开后:

扶梁主:李兆富、杜茂春、杜阳春各施银五两

高来花施银三拾两;男求子三根二拾两;泥工齐长生施五百文

监生杜阳春施银十五两;男锁泰施银五两

张福厚、寿厚施银一两一千文;李茂林施银五两

扶碑主马□□施银一两;王海世施银二两

总理纠首李兆富、李招宝施银一两;杨蔚基施银二两

潘魁元、杨进宝施银 李宝珠施银一两

管账纠首李招宝、杨蔚基;石工王立、张久施银二两

经理纠首杜光顺、杜有银、杜有荣、杨万荣施银一两

白元富施银二两;潘久元施银一两;潘吉元施银一两

宋义成施银一两;峰岭底段天乐施银一两;李智全施二百文

王璠义施银一两;袁大宝施五百文;杜怀荣、东宝春施银一两

邮邑甄广志施银五两;张永全乡邑麻成林、监生张锦华、吴游都

武安张敬善万顺成以上名施银五两

李长宁施三百文;杜有荣、王禄施银三两

杨富昌、高在礼、杨蔚林、何永昌施银三两

段永锐、吕强农、乡邑李生全张书绅、段□林、王桃子

吕用中、张金施银一两

杜光禄、杨光壬、□永万、阎 周、邢满收、高富田各二百文

下马城共牛五十六个;造军村共牛二十四个

家条岭共牛五十三条;太平村共牛五十三条

范家窊共牛二十个;留仙村共牛十九个

留井村共牛八个;每一牛摊七百六十文

大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七日

碑阴捐款名录:

下马城:

杜阳春 杜茂春 李俊芳 杜光春 高天元 李茂林 杜光金

李披连 潘魁元 张友道 潘贵元 杜昭瑞 杜庆龙 王都丰

马成功 李富旺 张向元 潘〇满 高〇文 马中〇 李文〇

杜〇〇 杜〇〇 杜光春 李云魁 李〇为 张向天 李为大

苗大〇 杜联光 马中图 苗庆祥 高天居 杜银龙 杜保德

张文友 潘〇元 马瑞图 高德元 潘发元 潘金光 李正清

张文英 潘〇元 李守益 吕双全 高德吉 高德英 高德有

杜联中 杜从龙 李连魁 李玉畴 张庆花 张林全 杜宝德

杜世太 杜根〇 杜万世 王天喜 李长根 李为儿 潘有元

马瑞图 高求子 杜祥光 杜光龙 杜联第 杜国太 李成智

张俊英 袁太兰 吕喜子

造军村:

白永年 高满富 李兰祥 李 良 李永〇 李 富 李 信

白永清 李 生 李俊祥 李巨祥 张满子 张八十九 张福元

李秋祥 张富元 李 公 白元章 白元富 李明玉 李银兰

李二姐 杨蔚基 李光祥

留先村:

高金为 高秋玉 刘巨才 高德元 杜从龙 杜联第 杜光龙

高光龙 高天居 高天福 高元为 杜远来 王都丰 杜贵全

高德英 高玉世 高四为 高天光 杜光祥 杜光金 杜万世

苗俊祥 杜双喜 吕冬子

赤泥窊:

李树滋 李珠保 监生李芳 杨荣锦 廪生杨荣绣 杨钟秀

杨钟英 杨钟祥 杨荣邦 杨钟异 杨钟奇 杨钟贵 杨礼彰

李明玉 李明清 李保平 张 山 李 道 李泉银 李 惠

马 寿 马金牛 杨正子 李根祥 李绪保 李计根 马成玉

李在仁 王东祥 李登福 杨根邦 杨寒心 杨金刚 李玉俊

李在己 杨钟毓 张进云 李喜生 杨林相 马金玉 杨逢宸

杨 香 杨中清 杨毛儿 杨蔚基 杨逢海 李培泉 李贞相

李成相 高有贵 李心宽 杨钟基 李 寿 张双喜 李成子

杨春祥 李成玉 杨蔚基 袁玉 袁太平 袁太三 袁信春

张林成 杨寒心王石子 白永年 李长根 张配光 张配宝

张友让 李根喜 杜贵全

家条岭:

杨蔚基 杨〇康 杨〇康 袁生泰 袁太宝 袁进寿 马金玉

李正芳 李连相

土岭范家窊:

杜光春 张为屏 杜喜春 杜光祥 杜光厚 杜光生 杜光大

杜万世 杜玉春 杜牛子 杜自长 吕根为 吕冬生 杜光孟

杜映喜 杜有茂 杜有根 杜保子 杜光禄 杜有梁 石玉柱

杜阳春 杜正禧 杜玉青 杜玉云 杜光寿 杜世大 高楙子

杜茂春 石小子 杜庆云 杜高来保 石光云 杜根丑

杜乙丑 李成智

邑儒学廪膳生员杜树德撰写书丹于大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七日的这篇碑文。又一次记述了康熙年焚毁的“五龙圣母庙”在乾隆朝两次重修,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后又一次重修的情况。从碑文中可以看出赤泥窊一带在清末静乐地域相对安定的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较前有所提高了(附近村里耕牛增多,捐资数目、人数也有所增多)。

丹岭山“五龙圣母庙”内的这三篇碑文,通过不同时期寺庙的兴废风云的描述以及捐修记载。对研究静乐清代历史沿革、建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族变迁、百姓生活、民俗信仰等提供了珍贵的佐证的资料。(杨秀川 王彦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