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行时宜居宜业惠生民)
□本报记者 张海涛 高长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发展更全面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本报记者 张海涛 高长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发展更全面。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有着浓重农耕底色的河南,加快城镇化步伐,更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尤其是近一年来,河南步入了城镇化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2021年,我省城镇常住人口55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45%,比上年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大力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中原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城镇,如同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映照着千家万户的兴旺,映照着中原父老的幸福。
规划先行
国土空间科学安排
又到一年开学季,初到黄淮学院求学的河北女孩李佳倩,很快喜欢上了驻马店的城市气质,“虽然是北方城市,但时尚、雅致,多了一份南方的浪漫味道。”
城市散发的气质,和这座城市的规划密不可分。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河南高度重视规划先行,按照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的要求,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省市县乡同步编制。
科学规划让空间布局更有序——“它不仅能显示城市的天际线,显示全市每一寸土地的信息,而且能清晰地显示地表建筑、地下管网。”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说起“实景三维濮阳应用管理系统”,颇为自豪。
河南各地都将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摆在突出位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得其所。
去年12月,省政府发布《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为各地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科学规划让空间与发展需求相适应——
为了建设美丽中原,我省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点,规划建设高质量的沿黄生态带,构建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带等,形成绵延千里、纵横中原的生态空间网络格局。
同时各地根据发展实际,规划时注意城镇空间布局与开发强度、发展需求相适应,既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又为长远发展留好空间。
科学规划让城市生活更具魅力——每当夜幕降临,社旗县酒乡小镇就变得流光溢彩、人声鼎沸。“老城区有山陕会馆和古街,去南边的产业集聚区上班,回到城西的居民小区居住,有公园,绿化好,文化、健身设施啥都有。”家住赵河岸边的张东阳说,小县城规划建设得有条有理,生活起来比大城市还得劲。
各地通过科学规划,将生产、生活用地合理安排,“职住平衡”下的城镇生活更舒适,更有魅力。
中心带动
主副引领“起高峰”
当今世界,人口和经济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是普遍发展趋势。新发展格局下,中心城市已成为战略支点,都市群已成为“主力部队”。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全力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龙头高昂,“郑中心”高歌猛进。
宜人秋风中,漫步郑州市郑东新区北龙湖边,水光映着阳光,绿色嵌着金黄。不远处,嵩山实验室挺立,标注着中原科技的新高度;湖心金融岛上高楼林立,河南“陆家嘴”笑迎天下客。
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郑州责无旁贷,勇挑重担。
“郑中心”隆起“四个高地”。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托举城市攀升新高度。郑东新区261平方公里上,排布起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
“郑中心”辐射力强劲爆发。郑州都市圈扩容为“1 8”空间格局,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将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龙头”辐射带动能力跃上新台阶。
——群策群力,都市圈加速融合。
6月20日,济郑高铁新乡南站如期开通运营,按下了郑新一体化发展的“加速键”。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陈剑虹说:“通车后,平原示范区与郑州的时空距离被拉近。这是一条通达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高铁、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不断延伸,以郑州为中心的交通网越织越密;9个城市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一项项破冰之举助推都市圈城市深度融合。
产业协同发展,“研发在郑州、制造在都市圈,头部在郑州、链条在都市圈,主链在郑州、配套在都市圈”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鼎立中原,副中心发力竞跑。
我省将洛阳和南阳作为副中心城市重点打造,“一主二副”的布局,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动能更足。
“咔咔咔……”洛阳龙海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冷端自动化切割区,生产出一片片厚度仅1.1毫米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
“我们抢抓‘风口’,1.1毫米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实现了产销两旺。”龙海公司总经理冯坚说。
在与洛阳相距约200公里的南阳,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一天当作两天用。指着开足马力的功能镀膜生产线,总经理李智超雄心勃勃地说:“作为光电行业的‘国家队’,我们的目标是实现1000亿元产值、年产10亿只镜片、推出N个畅销终端名牌产品。”
一主两副,鼎立中原,激荡发展新动能。
四区协同
县域经济“成高原”
我省建立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东西南北4个示范区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形成各具特色、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多点共举,四区协同发展。
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4个示范区协同互补,形成河南经济的多个引擎。
在濮阳,走进车间厂房,会发现看起来相似的“白色塑料颗粒”,在下游的应用却大相径庭: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5G基站设备外壳、充电桩防护罩等都有它的“身影”;河南龙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乳酸及改性材料,则是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材”。
抓住新材料等产业由长三角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濮阳这座资源“旧”城,每天都有“新”事。
通过建立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4个示范区发展,商丘、驻马店、信阳去年的GDP都超过3000亿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优势,县域经济“成高原”。
人生五味全,酸辣最解馋。9月16日,中国(通许)酸辣粉行业大会举行。9家河南酸辣粉企业搭建了一条古色古香的“嗦粉巷”,让参会嘉宾“沉浸式”体验河南酸辣粉的魅力。
通许县县长憨振强说:“我们县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产能占全国中高端酸辣粉市场份额的六成。”
一年来,我省扎实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长垣的起重机械、临颍的食品加工、民权的制冷装备威名远扬……一批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强县,正在中原大地隆起形成“高原”。
——以人为本,城镇建设更宜居。
县城处于城尾乡头,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我省支持永城、林州等地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新郑市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打通市域断头路20余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百余个,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人口净流入县(市)。
乡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我省积极提升其服务带动能力。去年,河南联通已在省内率先实现了“5G镇镇通”。“我们镇上信号不错,直播卖花生可流畅。”方城县二郎庙镇的田庆合说。
一座座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越来越多农民落户城镇,从村民变成了市民。
城市更新
打造高品质生活
入夜,历史悠久的安阳市“网红街区”仓巷街华灯璀璨、人头攒动。“以前又破又乱,现在真漂亮,老街成了风景区。”曾在仓巷街居住了几十年的李玉英老人说。
数百公里外的永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优美的环境让人很难把它与“煤城”挂起钩来。
新型城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省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更新提质等“八大行动”,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让城市宜居、韧性、智能。
——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小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旧小区改造中,楼外立面加装了保温层,道路、排水、电力设施都进行了改造。”洛阳市洛龙区地勘三院家属院居民王红阳说。
今年,我省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惠及居民37.86万户。今年全省实施城市更新及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8397个,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建好“里子工程”。小井盖,大民生,我省连续把窨井设施整治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今年上半年完成窨井设施整治17万余处,完成年度任务的65%。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加速推进。
——提升治理水平。前一段,信阳市相继对机关大院拆墙透绿1500多处,获得广泛好评,被誉为“拆除的是围墙,立起的是民心”。鹤壁市106个城市社区完成“一刻钟生活圈”建设,群众生活愈加便捷。
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步提升。
城与乡的碰撞、交融,皴染着时代画卷,折射着中原变迁。乘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东风,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大城小镇故事,在中原大地上演。
专家点评
推进城镇化增添新动能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申兵
从“城镇化”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概念和理念的不断调整、完善,使以城市文明为标志的现代文明,越来越专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不再是农民进城的简单过程,而是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非农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聚集,以及与之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因此,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大工程,对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更是如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纳入“十大战略”,就是为了在近1亿人口的内陆大省,加快城镇化步伐、提升城镇化质量、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年来,河南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正在形成。
根据规划,到202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3%,这就意味着每年都要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50多万,不但会为河南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动能提供强大支撑,还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舒适、便捷、智能的现代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高长岭整理)
亲历者说
现在的日子有滋有味
□郑州经开区蝶湖公园环卫工张为民
我今年63岁,家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南曹村,每天来蝶湖公园上班,负责打扫卫生。这里平时游人就很多,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到处都是人,拍照的、遛娃的、健步走的,那叫一个热闹。蝶湖公园离我家很近,开着三轮车,也就几分钟的路。
别看现在蝶湖这么“吃香”,以前可大不一样。蝶湖就是曹古寺水库,在潮河上拦河建坝,就有了这个水库。我小时候,这潮河水干净得很,里面有鱼有虾,大家都来挑水吃,但后来附近建了很多工厂,特别是造纸厂,污染得厉害,水质就不行了。有些人不自觉,还往河里倒垃圾,蚊蝇和塑料袋子到处乱飞,味道很难闻。
前些年这里开始大规模整治,造纸厂关门了,不让往河里排污水,几年下来,河道干净了,水库面积也变大了,周围改造成了公园、湿地和树林。你看这蝶湖公园周围,春秋天放风筝,夏天树下乘凉,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干起活儿来也心情舒坦。
那远处就是在网上可火的蝶湖桥,设计得很特别,像个大戒指,大家叫它“戒指桥”,平时来拍婚纱照的多得很。
蝶湖边上以前都是沙荒地,种庄稼是孬地,现在成了到处是高楼、街道的滨河国际新城,哪里还有半点农村的样子。
我们村正在拆迁,现在就盼着新房子快点盖好搬进去。前几年,南曹乡改成了南曹街道,我们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找工作也不难。我和老伴儿在附近干环卫工、保洁员,我每个月工资两三千块钱,两个人都挣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报记者高长岭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