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的童谣(马蹄上的歌谣)
《马蹄上的歌谣》——倾听川人李新勇的行吟
泛着油墨芬芳的《马蹄上的歌谣》是李新勇又一部散文集。这本书一直放在枕边身边。闲暇或者睡觉前总要看上几篇,仿佛纵横阡陌,在的文字原野上徜徉,与远古的甲秀之楼那些文人墨客吟咏赋诗。对于甲秀楼也只是和读者一样,只看见过那种甲秀牌香烟,便印像在头脑里,其余便一无所知。2016年春节期间,我因采访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的一对农民工兄弟,在省府贵阳驻留几日,去看过这一著名的景点。说实话,甲秀楼重陷于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如同一个暮年老者,眼眉低垂,腰背微屈。通过文章我一步步的跟着作者登楼怀古思今,虽然作者写了“今天的甲秀楼虽仍立在鳌石之上,却难见当年气势和雄姿。在两岸大山巨崖般壁立的高楼对比衬托下,甲秀楼谦逊秀气得好似时光长河里的一个逗号。可是贵州人认这个牌子,中外游客也认这个牌子,我也依然认这个牌子”。
追随着作者的足迹,卧游无数名胜古迹。他用恭敬之心感受天地灵气,用细腻笔触深情描绘那些沟壑,山水,寺庙。随着那些描写徐徐展开,身未动心亦远,更飘渺。感叹世间之美,人间挚情。他去过的五台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壶口瀑布,我也去过,我也写过,然而我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没有深邃的感悟,显得文字浮泛,而作者却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精神,从而投射出文章的深度,广度以及厚度。也许因为切入的视角与常人不同,也许他的功力深厚以及驾驭文字贴切达意,我的感受比亲临此地更加印象深刻,更加触动心底柔柔的琴弦。新勇的文字是纯净、明亮的,是深邃、质朴的。突然想到“卧游”一词,有时候我们真需要挣脱尘网的羁绊,让心灵空寂下来,用心想象、感受自然山川风月,何必竹杖芒鞋寻月余,仿佛仅得其肌肤。
认识新勇是在2014年启东摄影界为我的《藏风》摄影展举办的酒会上,一面之交的印象是他的风趣、健谈,让我们一下子热络起来,我开玩笑说,怎么看你真有点像路遥,屁股敦实坐得住屙得出。年底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我是李新勇。人与人相识相知是又机缘的,也许我的西藏人文摄影作品打动了他,他便在自己的新作《马蹄上的歌谣》散文集即将付梓出版前,诚请我过去为他拍照。
特别是那篇《栖霞晨课》强烈引起了我的心灵共鸣和悸动,因为我不是完全的信佛者,也不是完全的唯物论者,只是都想感受,都想了解其博大精微之外的日常。但是对于有信仰者都是尊敬的,都是怀着虔诚的心情去倾听,倾听这些讲经说法,倾听哲人对生命的诠释。从小便随着长期吃素皈依佛门的奶奶在庙宇里耳濡目染,对于庙宇里的香烟缭绕,梵音缈缈,晨钟暮鼓,顶礼膜拜神仙菩萨,都有那么深切的感受和情感,然而我却没有去描述过,好像那些东西离我很远又很近,很熟悉也很陌生,不知道从何而起,任其湮灭在时间记忆里。他在文中说,曾经在高考前父亲带着去庙里祈祷神灵让自己考个高分,那晚就住在庙里,那夜大雨入注,住通铺,晨临凡俗之人只能隔墙听佛音,僧人们做早课。
看到这儿,我的耳边响起了如天籁如海潮的诵经之声。不觉想起2009年秋日,女儿考取大学,我也如释重负背起行囊的一次远行。那个夜晚有点清冷,我有缘在青海热贡乡的上吾屯寺,年轻的唐卡大师达娃闹日的寺院家中借宿一宿。那晚,大殿诵经堂席地而坐着一百多位僧人,在主持低沉、徐缓的引领起板之后,诵经的梵音如海面前赴后继的潮水,夹着皎洁的月光和洋洋洒洒的酥油灯闪闪火苗,一浪浪、一层层,抑扬顿挫、如天籁之声伴奏的合唱,不断强化撞击着诵经者和倾听者,如行云般舒缓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心被温暖的潮水包围着、融化着,此刻肉身已经消失,魂魄在蒸腾飞升,转眼看见一位席地而坐的长发女子双手合十,昏暗的油灯映照着秀美的脸上两行泪水。这个夜晚我沉浸在幸福中,在僧房客厅的通条长椅上酣然入梦。
次日醒来,我在厅堂佛像前恭敬地放下300元钱。达娃闹日已研磨好了从山里采集的矿石颜料,开始绘制唐卡了。我就和这位年轻的大师攀谈起来。院子里湿漉漉的,格桑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那一夜屋外细雨飘飞于窗上,古老的寺院,尤其显悠远沧桑,他的侃侃而谈“得失随意,万事天定,尽努力做喜欢的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苦短,活在当下,生命中没有太多的事,都是自扰之啊,放下一切杂念,很多不愉快来自于自己的心,保持安静,远离喧嚣繁华而修身养性,不再有贪嗔痴”。这些要真正做到很难,可是我还是反观自己,自省内心,慢慢的去做到吧。不得不说从那以后,我的心智和思想得到了洗礼,有些释然,有些清晰,不再有太多的患得患失,不再有太多的心里负担,脚步轻盈,从容不迫,学会享受生命,安于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旅游,读书、摄影、写作成为我的日常。可是后来我却没有花笔墨去描述,那一晚宿上吾屯寺,那一隔墙听诵经声伴着雨声,细细想来也许因为才疏学浅无法写出内心感受。
其实那梵音没有几个人能听懂的。李新勇说“听不懂有什么关系呢?佛经是心与心的沟通,有音韵,有节奏,有虔诚的情态,有庄严辽远的声音,一切都是可以用心来感受的。”很久以来我虽然喜欢听,确实没有听懂,也就和作者所写的一样,只是用心去感受。有这么一段描写诵佛经的情景以及非常触动我“无丝竹伴奏,仅钟磬、木鱼间或敲打,每个僧人口中都有一片穹顶空阔的天空,嗓音在口腔和鼻腔的共同协作下,旷古高远,醇厚干净,充满雄性的魅力而无雄性之躁动,洒满阳刚之光明而无阳刚之冒失冲动,或疾或徐,或扬或抑,或高或低,抑扬顿挫,汩汩滔滔,静若万川之月,动若潮涌潮奔,聚若百川归海,归若山鸣谷应。齐颂之中,众僧还注意到不同声部的配合,不同音色的协和互补,诚诵的佛经犹如一首首乐曲,即使听不懂颂词,也能感受到乐曲的饱满与丰富,能感受到佛经的慈悲和阔达,能体会到众僧之无欲无求与虔诚纯粹,每一卷经颂,都堪称天籁”这可看出作者的语言丰富如一座巨大的矿。
青年作家李新勇
知道新勇是川人,来自西昌大凉山。怀揣“君住长江首,我住江之尾”诗人学子的激情,来到大江入海的沙洲小镇启东,十多年如一日,笔耕不缀,每个夜晚文思星汉璀璨,已发表的诗集、散文和中、长篇小说。目前已经超过500万字。不知道这个敦实的川西汉子内心有如此丰富的矿藏,在茅家港初级中学破旧的校舍里炳烛夜读,手脚冻僵,在他家一张很小的书桌前每夜走笔疾书至凌晨两点? 随着篇幅的增加,一篇篇的看下去,我看到了一个诗情画意,有着浓郁乡愁,浑身散发出书卷气,善良、大气,情感深邃的作家。我看过他的几部书里,不厌其烦的大篇幅描写他的故乡,他的父母,他的故乡那些山水,那些曾经一路上扶着他,拉着他,伴着他的人。那些他足迹所到之处的大美,以及典故,令人不舍放下书本。这本《马蹄的歌谣》,因为是新勇亲笔签名赠与的,我倍加珍惜。平时杂事多了,也就将书随身带着,空闲便拿出来仔细阅读,让我的心宁静致远,让我的人生感悟加深,不再心急浮躁而平心静气。我想,如果你不了解他,那么不用走进他,就读他的文字吧,他的真善美,他对故土炙热的情感,便在书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就在这本书里,我读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聆听了最美佛音。有人说花与人是缘分,人与人是缘分,佛与人也是缘分,要有福报慧根方可相遇,而我却觉得人与书也是缘。作家用心灵的声音,轻轻呼唤我们沉睡的灵魂,不能不道谢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