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个境界完整版(读书的三重境界)

陈必武

读书的三个境界完整版(读书的三重境界)(1)

什么是境界?佛教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六祖慧能云游到广州,在法性寺(光孝寺)做挂单和尚。有一天,印宗法师在寺院宣讲《涅盘经》。 此时,寺院旗杆上的幡被风吹拂。印宗法师考僧众:“你们看,这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有人大声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反对:“不!是幡在动!”慧能说:“其实,诸位所言都未能言及其中的真谛,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说得多好,这就是境界。

作画有境界。板桥先生画竹十分注意对物写生,花了一生中三分之二的岁月,专门为竹写影。但他不是重复自然物,而是经过了一番提炼加工、集中概括,以致达到画竹的最高境界。他在《题画竹》中阐述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游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之乎哉?”这“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他在艺术创作上,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统一起来,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做人有境界。王国维先生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冯有兰先生有人生四境界说。他说的第一种境界叫自然境界。就是适应人的生物本性、生理本性的要求,吃饭、穿衣及结婚生子等,还有适应世俗的习惯。第二是功利境界,有些人做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对我有没有利?第三个境界是道德境界,它是为社会谋福利的,我做的事情是为了国家、社会。第四是天地境界,就是人是天的一部分,人归根结底要和天统一起来。我们想问题、处理事情是从人与整个自然统一的角度来思考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其实与弗洛伊德的“超我”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书的三个境界完整版(读书的三重境界)(2)

作画有境界,做人有境界,读书有境界吗?回答是肯定的,读书也有境界。

张潮《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是不同年龄读书人的三重境界。

也有人认为,读书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话颇有道理,也很形象,可惜略微简单了点。

香港散文家董桥用毛泽东三段词来比喻的读书三境:

一曰:“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风雪迷漫”写出学海之苍茫。“十万工农下吉安”则目标明确,气势浩荡,颇合决心读书的境界。二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表现读书过程中斩关夺隘、所向披靡之豪情;三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喝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往事”三句写“神驰八极,心游万仞”。末二句写此后的光风霁日、清渚白沙、思想认识升华的别开生面。这样的三境用于今天更合新世纪潮流,更富时代精神。三段词比喻读书三境,选得很好,大气磅礴,别是一番兴味。

读书有“外在之境”和“内在之境”之分。古人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孟浩然“日长闻读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黄庭坚“日长宜读书”。这是读书的“内在之境”。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岂异神仙地,俱兼山水乡。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在开着花的山坡树丛中,悠闲地读书,周遭环境优雅,花香宜人。身闲心静,这是读书的“外在之境”。

当今读书之人,也存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不为读书而读书”。无聊时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

第二重境界“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是一种追求,读书是一种需要。这种读书境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与实用性,为有用而读书,为一定目的而读书。

第三重境界“读书就是读书”。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就是生活。读书与生活融为一体,生活离不开阅读。需要时读书,不需要时还是读书。没有人要求,纯粹是发自内心的阅读需要。案头榻下,书随手可得,随时可读。杜甫“散乱床上书”,“身外满床书”; 瘐信“书卷满床头”;毛泽东先生走遍四海皆读书等就是这种境界。

读书的三个境界完整版(读书的三重境界)(3)

活到老,读到老。生命与读书相连,生活与阅读为伴。

参考书目: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35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谭汝为校注,群言出版社,1995年。

方立天:《人生价值观的要义》,《发现》2006年第九期。

本文原载于《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0期,原文题为《谈读书的三重境界》,头条发表时有改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