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狍子这么傻为什么没有灭绝(傻狍子究竟有多傻)
文|科学虫洞
狍子属于鹿科动物,但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它那水汪汪的灵动眼睛,而是它身上那股呆萌的气质。
在我们的观念中,狍子总喜欢做一些傻乎乎的事情,所以才被称为"傻狍子"。那么,傻狍子究竟有多傻呢?
傻狍子的三大蠢萌表现
1、追着车灯跑
如果是生活在东北的小伙伴,应该有机会亲眼看到傻狍子的身影。在以前,人们晚上开车行驶在山间公路上,经常能发现狍子在车灯前"领跑",仿佛在借光赶路,有些狍子还会因此不小心被车撞到。
不少网友都分享过自己的见闻,在几年前就有网友表示:人类开车追赶狍子,如果突然停车不追了,原本正在奔跑的狍子会停下来回头看,好奇这辆车为什么不继续追。
2、受惊第一反应不是逃跑
在感知到危险之后,动物一般情况下要么迅速逃跑,要么会出来驱赶自己领地的入侵者,而傻狍子,却第一时间愣在原地。
在受惊的时候,它们尾部的白毛会炸成一个近似于心形的图案,之后在原地思考要不要逃跑。而在逃跑之后,狍子很可能还会回来查看情况,导致陷入猎人的圈套,这样的反应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3、掩耳盗铃
发现有猎人追赶自己,狍子也是会逃跑的,但人们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的狍子跑着跑着会一脑门扎进雪堆里,好像是在把脑袋藏起来不让猎人发现自己,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傻狍子"为什么这么蠢萌?
狍子学名为西伯利亚狍,是鹿科动物的一个亚科。它们有着黝黑的眼睛和大大的耳朵,毛色草黄,尾巴非常短,只有2/3厘米,根部有一圈白毛。
狍子也会长角,不过只有雄性才有角,并且比较短,仅有23厘米左右。
狍子的胆子非常小,白天就生活在密林中,只有早晚才会到空旷的草场、灌木丛活动。在我国,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那为什么狍子胆小,受惊后却不立刻逃跑呢?其实狍子很多看上去傻兮兮的行为,都跟它们自身的习性、动物习性有关,并非人类口中的"智商低"。在这里,我们要给狍子正名:它们并没有人类想象中那么傻。
首先是追赶车灯,其实很多动物都有类似的行为。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公路距离动物的栖息地非常近,甚至会穿过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可能害怕人类,但对车辆和灯光却会感到陌生。
在看到行驶快速的车流时,动物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是在夜间,它们还会受到车灯强光的影响而短暂失明、愣在原地,有些动物则会下意识跟着光——车灯前行,狍子也不例外。
各个国家每年都有野生动物死在车流中,在2013年,若尔盖花湖沿线210公里的公路上,8个月内至少有4500只野生动物死于非命,很多动物都是在夜间被撞死的。
动物穿过公路
其次,受惊后先炸毛再思考是否逃跑,也跟狍子的习性息息相关。"炸毛"是很多鹿科、牛科(羚羊类)都有的特征,属于应激反应,会起到两种作用。
一,警示或者迷惑作用。狍子喜欢成对活动,一旦遇到威胁,它们会炸开尾部的白毛,有利于迷惑敌人的视线、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提高逃生的几率;同时"炸毛"还可以提醒周围的伙伴有危险。
二,视觉引导作用。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有些狍子也会"炸毛"。在森林中,这圈白毛就像信号灯一样吸引着幼崽的注意力,能够引导幼崽跟着自己。
而炸毛后,狍子之所以愣在原地,并不是被吓傻了,而是在确认威胁,一旦确认会迅速逃走。
那么,为什么狍子逃走了还要"回头看看"呢?这是因为狍子是一种"安土重迁"的动物,它们不会轻易放弃原来生活的区域。逃走之后过段时间,它们会回到领地观察是否还有危险存在、适不适合继续居住。
尤其是在冬天,为了生存,狍子只能寻找那些能够遮挡寒风的地方休息,有时它们会刨开地上的积雪,打造一个"家"。对于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屋子,疲惫的狍子舍不得轻易放弃。
最后,狍子"掩耳盗铃"的表现,则可以说是人类的误解。在寒冷的冬天,狍子的生存变得艰难起来,被猎人追捕时,厚厚的积雪会加倍消耗它们的体力。
对于饥寒交迫的狍子,猎人采用围捕的手段,很快就能将它们的体力耗尽。体力不支的狍子只能倒在积雪中,所以也有猎人表示自己曾在雪地里捡到过狍子。
傻狍子虽然凭借蠢萌赢得了网友的好感,但它们的处境却一度十分艰难。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农业活动等)的影响,狍子的栖息地变得破碎化,导致狍子小种群遗传多样性单一;
另一方面,猎人利用狍子的特性大肆捕猎,为了利益和满足口腹之欲,让它们成为餐桌的食物,使得这些野生生灵的数量急剧下降。
这些年来,我国东北的狍子传统栖息地实施禁猎等政策,狍子的数量才逐渐有所恢复。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