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南十大美景(绿色名城无锡那些美丽的鸟)
王武/文 虞定华/图
人类认识鸟,还有待进入更高的境界。
中生代侏罗纪的始祖鸟在白垩纪初期进化出早期的鸟类,如甘肃鸟、辽西鸟。人类和鸟类的关系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哺乳类进化于鸟类,二者之间不仅是生物进化链的上下游关系,中华先人在创造上古璀璨文明之初,也得益于鸟类的启发。仓颉造字传说人皆晓之,距今五千年的炎黄时代,传说黄帝南巡至洛水之滨,阳虚山下,仓颉作为地方官吏,因记事所需,苦思冥想,创造文字。仰观日月星辰、天象演化,俯察山川地理、鸟影虫迹,又忽见灵龟负书,洛水浮现,仓颉备受启示,灵感迸发,首创28个汉字精灵,结束了人类结绳刻木记事历史。
一窝小野鸭
文字的诞生极大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人类受鸟类启发创造的文字总就闪动着鸟的姿影,鸟虫文——那种精妙的象形文字今天依然出现于书法艺术之中,比如“鸟虫篆”。
秋之枫栌
正处江南佳绝地
无锡是一座美丽的生态城市,亲朋好友经常流连于湖岸园林,拍摄到不少鸟类照片,那些千姿百态、腾挪翻飞的精灵靓影,不仅多彩纷呈,也折射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地球的北纬30°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这条神秘的纬线环带既聚集了无数文明发祥地,营造出千奇百怪的地质现象,也有着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位于这一纬度的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社会最繁荣、文化最多元的黄金地带,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人文蓄养博大精深。这里的气候也十分温润宜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受长江下游、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复杂地形的影响,绝对年温差不超过45°,具有南北生物物种生长皆宜的特点。
春泉新蒲
这里山清水秀,郁郁葱葱,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经济,不忘生态保护,努力打造绿色城市,退耕还林,修复生态,修建了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贡湖生态保护区等多处生态园地,使得这座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城市拥有600多万人口的同时,水草丰美、花木葱郁,绿化覆盖率竟高达43%。不久前,在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发起的又一轮“全球绿色城市”评选中,无锡获得了“全球绿色城市”的荣誉称号,据说获此“城市绿色奥斯卡”殊荣的中国大城市屈指可数,真是可喜可贺,可书可歌。因为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美丽的鸟儿也纷至沓来,与这座城市结缘渐深,给市民们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夏季荷塘
拂曙能先百鸟啼
鸟类的进化只能从鸟化石的发掘和考证中科学推演。目前更多的鸟类专家认为,鸟类历经恐龙、始祖鸟到现今鸟类的亿万年进化历程。亿年前鸟种类繁多,推测为16万种。后因气候巨变、地质灾害等原因,鸟类数量不断减少,特别是地球上最强势的生物——人类出现之后,鸟的种类进一步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为止,全球范围内只剩下9千多种。人类的繁衍过于迅猛,人类的能力发展飞速,与此同时,人类过度挤占其他生命体系的自然领地,对生态发展的失衡负有主要责任。是时候了,人类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人类必须为修复生态付出更多的努力。
翠鸟
野生鸟类按迁徙习性而言,可分为留鸟、候鸟和旅鸟。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栖息,如乌鸦、喜鹊、麻雀等,除非特殊的生态环境变化,基本上没有迁徙现象。据观察无锡地区的留鸟种类越来越多,连同灰喜鹊、珠颈斑鸠、椋鸟、鸫类、多种莺类、鹭类、秧鸡,甚至戴胜等,常年可见,光是在江南大学校园里生活的留鸟就有几十种。
池鹭
候鸟随季节变化必须变更栖息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夏季前又飞往北方渡夏,如家燕、大雁、天鹅和某些野鸭等,这类鸟在无锡也不少见。加上无锡地处南北中段,山水秀美,湿地浅滩面积大大增加,候鸟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无锡地区良好的环境吸引着更多的候鸟中途再次歇脚。还有一些称之为“漂泊鸟”并无固定的栖息场所,随食物和环境变化而灵活改变栖息场所,如蜡嘴雀、山斑鸠等,来去并无固定的规律。有意思的是,近来无锡还出现了原先以为只能在外域生活的鸟类,如,日本鹡鸰、西域山雀等。鸟类是地域生态优化的显著标杆。
小鸦鹃
野生鸟类大多隐匿在苍苍蒹葭、丰美水草、浓荫绿树、深深花簇之中。它们多数在清晨和傍晚最为活跃。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管是鸣禽,还是涉禽,它们捕食的趣事往往是在清晨被拍摄到。有些鸟儿在傍晚特别活跃,如夜鹭具有超群出色的夜视能力,暮色渐深,夜鹭才开始批量出动,在沼泽浅滩的上空巡航,发出啪啪的扑翅声响,亮出扎猛子准确捕鱼的真本领。
深花丛里只如无
无锡的野生鸟类究竟有多少种?很难准确统计。
领雀嘴鹎
一些资深鸟友说;在无锡被拍摄到的鸟类至少有400多种,大概不包括躲在宜兴深山里的鸟儿。某鸟友组织提供了一组有价值的记录:他们的相机里摄录了从2009年1月28日到2011年12月13日期间所拍摄到的新鸟种就有196种。当然新拍摄到的,不等于就是新发现的,但是只有拍下来,才能证明鸟儿在当地的存在。
相思鸟
其实仅在江南大学校园里,从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光由一位鸟友拍到的数千张鸟照片中,就可鉴别出共有鸟分类学上的种(specie),不少于120种(且看下集介绍)。
鸟类对生态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在无锡栖息或越冬的鸟儿大多数是荤食性,或荤素兼食。一只灰喜鹊一年要消灭几万只害虫,戴胜既能在空中捕食飞虫,更善于从软泥中揪出虫蛹、幼虫等,吃饱了便张冠自庆。难怪乎,他们分别成了韩国、以色列的国鸟。随着无锡地域农田的减少,麻雀也正在适应新的环境,我们拍到的麻雀倒是经常捕食虫子,或草籽。
白腰草鹬
鸟类对无锡地域生态的贡献功不可没。鸟儿多了,农药就省了,绿植受到保护,人类所受的化学品威胁也就减轻了一分。植物茂盛了,鸟儿更喜欢在此地栖息。鸟类——植物——人类的三角互生共赢的关系真是玄妙,可惜并非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人人都愿意为维护和发展这样的生态和谐关系,而自觉地做点什么。本文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鸟专家,也卖弄不了什么噱头,只想呼吁大家共同维护和发展生态文明。
便引诗情到碧霄
鸟儿早就登入人类的大雅之堂,殊不知中华祖先自从发明了文字以后,就开始记载鸟类的形象和行为,年代不明的某些摩崖石刻上刻有鸟的姿态。有意义的是,“诗经”的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鸟类鸣啼求偶的行为习性,用来类比人类的“君子好逑”,真是美哉妙哉!诗经中的“鹡鸰在原,兄弟难分”,以鹡鸰喜欢结群的习性,形容兄弟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很是恰当。
红嘴蓝尾鹊
笔者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曾经翻阅参考古人对鸟类的描绘,本想了解究竟有多少名典、诗篇描及鸟类,结果难以得到可靠的数据,期间也有意外的收获,原来今天的许多鸟名已经被沿用了数千年,如,鹏、鹤、鸠、雀、鹡鸰、燕、伯劳、鹅、鸦等等。从古至今,鸟类被拟人化的程度登峰造极,庄子的“逍遥游”中对鲲鹏赋予浪漫自由、出神入化的描绘,以至于不少现代男子依然喜欢用“鹏”作为名字,以寄托“鹏程万里”的夙愿。笔者还发现早先对某些带鸟的成语的理解有些偏颇,如,“劳燕分飞”,一直用其形容“辛劳持家、相濡以沫的夫妻一时间却分手了”,直到读了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应是“劳燕分飞”的出典吧!照这么推测,此成语的本意隐指“本来就不同类型的人,现在各奔各的前程”。
冬雪腊梅
千百年来,无数的鸟儿进入古今画家的笔墨丹青,甚至可以说,古代画艺瑰宝之一——工笔画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鸟类形态和羽毛的精美。在所有的动物中,鸟类具有最丰富多彩的色质,折光的体羽,吸光的绒毛,还有轻飘的蓑羽。能将其丰富的细节、羽色栩栩如生地描出,才算得上道地的工笔画家。
绶带
怪不得那么些画师不厌其烦地画鸟,怪不得宋徽宗对鸟儿的观察如此细微贴切,他画过的鸟儿不下数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就有赵佶画的“梅花绣眼图”,那鸟活宝和今天的“暗绿绣眼鸟”几乎一模一样。
本文作者:王 武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摄影:虞定华 江南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