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上的十大明君(南北朝历史上十大明君)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总共出现过的割据朝代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刘宋、南齐、南梁、南陈,一共九个。虽然这些割据朝代都曾经有富强的时候,但没有哪个割据朝代能统一中国,最终统一中国,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
尽管南北朝没有哪个割据朝代能统一中国,但这些割据朝代还是出现了很多文治武功卓越的、出色的皇帝。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南北朝历史上十大明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道武帝拓跋珪的长子,其母为刘贵人。登国七年即公元392年生于云中宫,天兴六年即公元403年封齐王,拜相国,加车骑大将军。最初拓跋珪把拓跋嗣立为太子的时候,要把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处死。拓跋珪告诉拓跋嗣说:“从前汉武帝立其子为太子的时候,而要杀死太子的母亲,为的是不让夫人参与国政,你应当继承这一传统。我之所以效仿汉武帝,是为了长久之计”。拓跋嗣很孝顺母亲,痛哭不止。拓跋珪大怒,理完朝事返回宫中,拓跋嗣仍旧号啕大哭。拓跋珪召见他,他要进宫,手下人劝告他说:“皇帝极为愤怒,入宫怕有大祸临头,不如躲避”。拓跋嗣非常害怕,听从手下人的劝告,逃出来了皇宫。拓跋嗣出逃后,白天躲藏在白登山的山岭之中,晚上悄悄地藏到东宫旧臣洛儿家。
天赐六年即公元409年,道武帝拓跋珪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得知拓跋绍杀死拓跋珪的消息后,洛儿往返京城和众大臣商议,迎接太子拓跋嗣回宫。行至平城(大同)西,众卫士逮住了清河王拓跋绍,拓跋嗣下令将拓跋绍处死在都城南街(今大同火车站附近),群臣、百姓怒极,撕割拓跋绍身上的肉而食之。拓跋绍是拓跋珪的次子,贺氏所生。贺氏是拓跋珪母亲献明皇后的亲妹妹。拓跋珪见其貌美,派人将其丈夫杀死,娶后生下的拓跋绍。实际上是道武帝拓跋珪娶了自己的亲姨姨。拓拔绍生性凶险,好在街上掠夺行人,常常砍杀平城居民的猪狗寻开心,实归泼皮,地痞一流。拓跋珪曾大怒,将其倒吊于井下,垂死才放出。正是鉴于此,才留下被其子反杀的祸根。
拓跋嗣除掉拓跋绍后称帝,当年改年号为永兴(409)。拓跋嗣执政后整顿朝纲,把拓跋珪免职回乡的老臣重新启用,把被其父杀死的大臣,安抚家属,任用其后代。并派大臣巡并、定各州视察民情,安抚百姓,派大将防守边境,巩固边疆。拓跋嗣特别注重兵员的挑选和训练,永兴五年即公元413年正月他命令機内十二岁以上男子全部集中,亲自检阅,后来组成了十二支十二万的骑兵部队。
拓跋嗣喜欢浏览史转,他认为汉代刘向所撰写的《新序》、《说苑》有缺漏,便编撰了《新集》三十篇,博采经史,进行核实,并下诏招纳有才之士说:豪门强族,被州县举荐的;有文武才干,遇事能决断的;或者先贤后代、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可为人师的;都让到京城(大同),按才录用,以帮助打理朝政。并继续推行移民与计口受田发展农业的策略。
永兴五年(413)八月登白登山观看降民,将奚斤破越勤信泥部落的两万降民安置在大宁川(今河北张家口与宣化一带),给农具,计口受田,拓跋嗣认为百姓足,君才有余,对于饥寒不能自理自存的,给予赈济。
拓跋嗣对邻国与民族采取睦邻友好的政策。神瑞元年即公元414年八月,命马邑侯元陋孙出使占据长安的后秦姚兴,派悦力延抚慰蠕蠕,派于仕门出使北燕冯跋等等。后和姚兴和亲。由于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不断有部落归附。但若是有侵犯者,明元帝拓跋嗣并不手软,利用归附的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人的军队北伐。泰常二年即公元417年平灭了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等。泰常三年即公元418年徒冀、定、幽三州数十万之众于平城大同,攻北燕至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民万余户而返。
泰常八年即公元423年,年仅三十二岁拓跋嗣病亡于平城(大同)皇宫之中,谥号明元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号太宗。拓跋嗣在位期间征发京师民众筑宫苑周回三十多里,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扩建了西宫,筑外城墙,周回二十里。北魏这次对平城大同采取了大规模的扩建表明,拓跋王朝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它雄浑的财力和凛凛威仪,当然了,这一切和这位聪明睿智,宽厚弘毅的明元皇帝拓跋嗣是分不开的。
九、陈文帝陈蒨(520年,一说522年—566年),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南朝陈第二位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
南梁时期,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担任朝吴兴太守。绍泰元年(555年),参与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册封临川王。永定三年(559年),即位为帝,改元天嘉,成为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平定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
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陈蒨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为文,庙号为世祖,葬于永宁陵。
八、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支南齐房。
建元元年(479年),成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延续推行检籍政策。
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阳郡唐寓之叛乱,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永明八年(490年),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对外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的统治环境,推动了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齐武帝萧赜在位时期还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说,“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
第二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
永明十一年(493年),皇太子萧长懋病逝,谥文惠,遂立其长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同年,萧赜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为武,葬于景安陵。
历史政绩
1.武帝还下令多办几所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武帝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他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
2.齐武帝时,还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3.史家赞之曰:
武帝丕显,徽号止戈。韶岭歇祲,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
七、宋文帝刘义隆生于407年,其父是宋武帝刘裕,他在424年继承皇位,453年被太子刘劭所杀,共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庙号“太祖”,位列中国刘宋王朝第三位皇帝。
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宋武帝刘裕的治国政策,在政治上:他主要通过整顿吏治、清理户籍等有效措施,以使官吏清廉为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内的农业生产也因其“役宽务简,氓庶繁息”政策得以迅速发展,这一期间也是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并被后人称为“元嘉之治”;在文化上:他颁布一系列劝学、招贤措施,促使经济文化发展日渐繁荣,譬如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而修缮丰富的《三国志》、范晔呕心沥血所作“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在军事上:他延续刘裕的北伐政策,并于公元430年和公元450年发动两次收复河南的北伐之战,这两次声势浩大的北伐最终都因他的指挥失误而以惨败告终,刘宋的国力也因此大受损失。
后人评价宋文帝刘义隆多是褒贬各半,他在位期间是南北朝国力最昌盛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及军事发展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文有文采斐然的谢灵运、陶渊明,武有檀道济、沈庆之等;但同时,他好大喜功,做事不切实际,几次北伐战争劳民伤财最终都以惨败告终,不仅如此,他非常善妒好猜忌,名将檀道济、忠心大臣谢晦等皆因此被杀,刘义隆也因此大失人心。
六、拓跋宏(467年—499年)汉名元宏。鲜卑族。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北)人。北魏第六任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政治家、改革家。献文帝拓跋弘长子。
拓跋宏五岁登基(母亲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太和十七年(490年)冯太后卒,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由于他深受祖母冯太后的影响,亲政以后继续推行汉化政策。在整顿吏治,颁行俸禄法,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494年以“南征”为名将都城由大同迁至洛阳。
改革鲜卑旧俗,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参照南朝的典章,修改北魏的政治体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汉化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史称“孝文帝中兴”。
从497年开始,拓跋宏多次出兵伐南齐,取得了一些胜利。499年病逝于南征路上。葬北邙长陵。谥孝文。
五、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即齐高帝,字绍伯,小字斗将,祖籍东海兰陵(今属山东),后定居晋陵武进,为南兰陵人,南朝齐的开国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4月11日)。
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明帝末,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中领军刘勔共掌机要。
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自请屯新亭(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当其锋。事平有功,迁中领军,进爵为公,与袁粲、褚渊、刘秉按日入值决事,号为“四贵”。
五年,杀后废帝,立顺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于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反于石头(今江苏南京),领军刘韫、直閤卜伯兴反于宫廷,萧道成悉击平之。进位至齐王。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迫顺帝禅位,年号建元。
萧道成即位后,急于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求得长治久安,便向儒生刘献(huan桓)请教治国之道,刘献说,刘宋所以灭亡,是因为对百姓太刻薄,内部又自相残杀,萧道成深表赞同,就努力改革刘宋暴政,减免赋税和旧债,限制皇族营建私邸,设置校习官,整顿户籍,他更以身做则,提倡节俭,皇帝的礼服上本应佩上一种装饰品叫玉介导,他认为这是奢侈的源由,命人将它砸碎,不准在用,宫中的器用也较为简朴,他说,让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和泥土同价,他又一再训诫儿子们,要他们互相亲爱,同心同德,共保江山。
公元482年2月,萧道成得病,3月病重,召司徒褚彦回,左仆射王俭进卧室接受顾命,命太子萧赜继位,并嘱咐萧赜说,宋朝的刘氏如果不是骨肉相残,我也不会得到天下,你必须牢记这个教训,我死后你要爱护兄弟子侄,有过失可以严加教训,千万不能杀,这是一条规矩,一旦骨肉相残,江山就要断送,几天后萧道成病死。
萧道成博学有文采,工草、隶,弈棋第二品。尝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萧道成死后的庙号为世祖,谥号为高帝。
四、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颇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
次年,受任为交州司马,前往交州讨伐李贲等人。侯景之乱,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大宝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杀。陈霸先与王僧辩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承圣四年,北齐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即位。九月,陈霸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
陈霸先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受梁禅称帝。陈朝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据史书记载,王僧辨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
后世认为,陈武帝不仅是一代英主,其个人品德和人格魅力更是深得后世称赞。
三、北周武帝宇文邕,小字祢罗突,是汉化的鲜卑族人,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他是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作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实际在位的皇帝,宇文邕于武成二年(560)至宣政元年(578)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他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宇文邕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
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他即帝位。建德元年(572),他终于诛杀了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宇文邕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此举有力地扩大了兵源,充实了军事力量,为兼并北齐打下了基础。
建德五年(576)十月,宇文邕复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正月,他又率军乘胜围邺,并一举攻城,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不仅军事成就斐然,他还带领鲜卑族摆脱了鲜卑旧俗。随着他一步步整顿吏治,北周的政治也越发清明,百姓生活更加安定,国势越来越强盛。而宇文邕本人却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不过他很快就因病诏停进军。六月,他病情加重,不得不还军长安,当月便病逝,年仅36岁。宇文邕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说宇文邕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确实是基于他的为政成就的。在内政上,他发展生产,释放沦为奴隶的人民,给他们以平民身份。同时,不好奢侈的他下令将华丽的宫殿毁坏,修政为民。
他还大举灭佛,因为佛在当时已经是北周的负担。当时僧侣不需要负担兵役,不需要纳税。当遇到天灾时,僧侣不救济百姓,反而是乘虚侵占农民土地。于是宇文邕在建德六年(577)将整个中原4万多所寺庙变为王宫宅地,将300多万僧侣编为百姓。灭佛时,一位僧侣对周武帝说:“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吗?”宇文邕却回答:“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旺,我宁可受尽苦难。”
在对外上,建德四年(575),他与齐王宇文宪率18万人分三路进攻北齐,一路上势如破竹。到了九月,北齐援军赶到,宇文邕重病,于是北周才撤退。但此时北齐已经受到了沉重打击。
两年后,经过休整的北周再次攻打北齐。大臣都反对出征,但北周武帝却一直坚持。十月,宇文邕攻取北齐晋州,齐后主援军未到,晋州守将投降。十一月,齐后主包围平阳。十二月,周武帝率8万人援助并将其击退。正月,周武帝率兵包围齐首都,齐投降,北方再次统一。
可以说,宇文邕是南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是一位“沉毅有智谋”,“性格又果决,能断大事”的帝王。虽然这个人仅活了三十六年,在位不过十八年,甚至亲临朝政不过六年,但他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壮举。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在强调“总戌北伐”,想要率军抵抗突厥的侵袭。虽不久后他便因病去世,但其豪气干云长存历史。尽管胜利果实最终被隋文帝杨坚占去,但他却是不改英雄本色。
二、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拓跋焘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从谏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
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后世认为,太武帝统治下的北魏,是北魏享国一百多年最富强的时期。因此有人认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朝第一帝。
一、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后世评价宋武帝刘裕为“南朝第一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