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残疾的基本知识(新版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发布)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张保富

8月25日是全国第六个残疾预防日,目前我国残疾人数量约8500万人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在所有致残因素中,先天性因素约占9.57%。

残疾预防关系着千家万户,而很多残疾是可防可控的,积极推行残疾预防的科学方法,增强公众残疾预防意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

河南省组织集中开展宣教活动

8月25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定点儿童康复基地郑州蓝鲸儿童康复中心多名老师走上街头,开展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宣传活动。

预防残疾的基本知识(新版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发布)(1)

“很多说话迟缓、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残疾儿童、小儿发育迟缓及孤独症儿童,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能让孩子尽可能快地融入社会。”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王鑫介绍,目前我省不少高校开设有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很多医学生加入康复大军,为更多特殊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郑州睿梦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技术督导时建涛告诉记者,对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

群众了解出生缺陷防控、残疾康复、残疾预防等有关知识越早,大家强化残疾预防意识越强,自我预防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他希望社会多一些关爱、理解和包容,努力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8月25日当天,河南省组织集中开展第六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

预防残疾的基本知识(新版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发布)(2)

这期间聚焦于残疾预防核心知识,重点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伤病者、残疾人等人群,加强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因素防控知识和残疾康复知识的针对性宣传,着力提升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

“高质量做好残疾预防工作,强化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是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原建设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加强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确保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超过80%;加强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强化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南省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显示,目前河南省有715万残疾人,占常住人口的7.2%,残疾人数量众多,特别需要关心帮助。

新版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发布

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致残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防止、控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告诉记者,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包括遗传和发育因素、环境和行为因素、伤害和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近期,中国残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公布了《残疾预防核心知识(2022版)》,内容涉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等,具体如下:

残疾预防核心知识(2022版)

一、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

1. 积极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健康婚育指导。

2. 有计划怀孕,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 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4. 孕早期不偏食,科学补碘补叶酸,合理控制体重。

5. 预防孕早期感染,孕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6. 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 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 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二、疾病致残防控

1.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油、少盐、少糖。

2. 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吃动平衡,避免超重与肥胖。

3. 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 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5.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就诊,规范治疗。

6.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7. 保持心情愉悦,有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8. 爱护视力、保护听力,避免视力和听力损伤。

9. 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损害健康。

三、伤害致残防控

1. 悉心照护儿童,预防坠落、道路交通事故等伤害。

2. 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预防老年跌倒。

3. 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4. 购买合格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 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 学习掌握防灾减灾、避险、逃生及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康复服务促进

1. 尽早开展伤病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 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规范康复治疗。

3. 及时适配并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质量。

4. 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融入社会。

5. 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 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7. 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