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春节习俗习惯(满族过年食俗)

来源:【中国食品报】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我国满族人口为1042万人,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的肃慎人是满族的祖先肃慎的后裔,中国不同朝代的史书都有记载,曾有“挹娄”“勿吉”“女真”“满洲”等多种称谓,1911年辛亥革命后统称“满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满族的春节习俗习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满族的春节习俗习惯(满族过年食俗)

满族的春节习俗习惯

来源:【中国食品报】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我国满族人口为1042万人,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位居第二。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的肃慎人是满族的祖先。肃慎的后裔,中国不同朝代的史书都有记载,曾有“挹娄”“勿吉”“女真”“满洲”等多种称谓,1911年辛亥革命后统称“满族”。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饮食文化。他们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当满族的美食美酒和汉族美食结合,成就了中华大宴“满汉全席”。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满族文化节上,有酒店推出《满族四十九道馔》,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誉为“满族饮食养生的代表作”。《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的“白肉血肠”、《燕京岁时记》记载的“萨其玛”、抹不去的民间美食记忆“煮饽饽”“酸汤子”等满族传统名菜精彩呈现。

满族的许多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满族、汉族有一种除夕必吃的美食,其原料、制法、造型、口味等完全相同或相近,称谓却不一样。汉族说“煮饺子”,满族则称之为“煮饽饽”或“艾吉格饽”。

百节“年”为首。春节满语称“大年”“阿涅业能业”。在满族年俗中,“过大年”要做许多繁琐的准备,为的是过一个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玩有乐、红红火火的“大年”。

吃年猪。“没有年猪,不算过年”。在满族看来,过大年吃干干净净的白煮肉片,那是“吃福肉”。

吃黏食。满族地区盛产黏玉米、黏高粱、大黄米、小黄米、江米(糯米)等黏性粮食,以此为原料,通过蒸、煮、炸等烹饪技法制成年糕、打糕、炸糕、撒糕、黏火烧、黏豆包等30多种传统美食。为过年准备的这些黏食,也称“年饽饽”。黏豆包更是过大年的必不可少,那是因为黏豆包的“黏”与“年”同音,还有黏豆包呈圆形,取“过年团团圆圆”之意,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盼。

《魏书》记载:2000年前满族先民勿吉人“嚼糜酿酒”。《五代史》也有记载:“女真地酿糜为酒”。满族有酿酒的传统,擅长利用当地特产的药材制作人参酒、灵芝酒、鹿茸酒、五味子酒等20多种药酒。满族人会酿酒,也善饮。

满族的饮食文化和习俗多姿多彩。解封后,游客有机会不妨去亲身感受满族习俗和满族特色、满族年味。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单守庆)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彭宗璐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