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黄金之城(黄金之城马加丹)
“马加丹是苏联时代最臭名昭著的城市,因为它不仅是第一批设立集中营的城市,更是最大的囚犯中转地”
这段话是俄罗斯朋友妮萨琳跟我说的,而我在《古拉格:一部历史》一书中所了解的可能比她说的还要恐怖,作者安妮根据大量史料与幸存者的口述做出预估:“至少有40万囚犯通过海运被送到马加丹,再发往西伯利亚各地修路铺桥或挖矿洗煤,最终活着离开的人不到10%”。
马加丹位于俄罗斯东部鄂霍茨克海沿岸,是俄罗斯最偏远的一个州府,也是整个科雷马地区最大城市,全州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却是俄罗斯人口最少的联邦州,人口仅15万左右。
几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是从雅库茨克一路自驾科雷马公路到马加丹,也就是冻死1.7万修路工的西伯利亚“死亡之路”,沿途所遇俄罗斯人几乎都把马加丹形容为一座“邪恶”与“黑暗”并存的城市。
马加丹的偏远不同于海岛那么封闭,但生存难度却远比海岛要高的多,最近的内陆城市雅库茨克在2200公里外,而且冬季河流结冰后才能通行。
航班即将抵达马加丹时,机长在广播中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海风很大注意保暖,不买猛犸象牙,也不买印有“Kolyma Prisoner(科雷马囚犯)”的T恤和明信片。不得不说,俄罗斯人在文化封锁和入侵方面的思维很独特,我朝妮萨琳笑了笑:不说我还不知道,这么一说,那肯定要去看看了。
马加丹原本并不存在,1927年苏联地质学家偶然间在这里发现了金矿,从此揭开马加丹“黄金之城”的面纱,相继勘测出金、银、锡、煤、钨等丰富矿产,几乎不停的连续开采到21世纪还没有枯竭,可想而知储量有多么的惊人。目前已知的砂金矿床就有2000多个,还有100多个金矿床和48个银矿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伯利亚能拥有如今的城镇建制,臭名昭著的古拉格集中营“居功至伟”,因为西伯利亚东北部绝大部分城市都是囚犯修建起来的,侥幸不死的囚犯也大多被禁止离开,成为这些城市的最底层工作者,比如矿工、渔民以及造船厂工人等等。
从无人机视角看马加丹城区,一股浓浓的苏联建筑风,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电梯的9层公寓楼,这些房子都是苏联时期修建的,作为奖励无偿送给移居到马加丹的俄罗斯技术人员,据说三口之家就能分到120平米的住房,每个月还免费供应水电暖气以及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而远处的民房则多数是囚犯后裔的住房,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命硬不硬的那种。
虽说人口少的可怜,但马加丹也有新区和老城之别,自驾游时曾到访过马加丹半岛新区,也就是俄罗斯特设的经济特区所在地,房价比老城高了一倍有余。当然,新区的设施与环境也比老城要好很多,如今大部分酒店旅馆都集中在半岛沿岸,还有不少俄罗斯土豪买来冬季捕猎或滑雪时短住,身价1700亿卢布的俄罗斯石油大亨叶夫根就在这里买下相邻的7栋楼,一共有300多个房间。
冬季在马加丹旅行,除了四驱越野车外,还要经验丰富的向导来安排行程线路,尤其是线路中转点的食宿问题,在妮萨琳的建议下我们选择跟团自驾游,五辆车同行4天3晚,食宿全包人均1万卢布(性价比超高)。
行程第一天,向导在车上略带炫耀的说:1944年邱吉尔到访马加丹,目睹当地人在冰天雪地的街头吃冰淇淋,感慨的说“马加丹人是不可征服的”。我回头跟妮萨琳说:有机会带你去中国哈尔滨,冬天满大街都有人吃雪糕。
第一站参观“悲伤面具”(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没翻修),一座15米高的混凝土纪念碑,纪念冻饿致死被就地埋在科雷马公路下的古拉格囚犯修路工,而纪念碑的背后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50年代末,先后有十几个囚犯成功逃离马加丹,他们多年奔走相告促使苏联承认集中营的“不妥行为”,可面对幸存者们要求修建纪念碑时,苏联却百般推诿拒不施工。直至1995年,仅存的一名幸存者在病危时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捐出来自费修建纪念碑,才有了这座“悲伤面具”纪念碑,悲伤是指尸骨无存的囚犯们,而面具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前往150公里外的玛格图尔大本营路上,我感觉到路面与之前的崎岖坑洼有着很大差异,经过向导的解说才知道,俄罗斯为了重启马加丹油田,耗费巨资翻修了其中的400多公里路段。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变的话,那就是这条公路依旧没有手机信号,换句话说,汽车一旦抛锚就有生命危险,这里的冬夜低温基本都在-40℃以下。
玛格图尔大本营是早期渔民的聚居地,随着马加丹城建设施越来越完善,渔民们纷纷搬到市区周边生活,使得玛格图尔成为自驾游客的补给站之一,如今只有一对夫妻和20多只雪橇犬留在这里,专门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
大本营附近有两个景点,一个是南面海湾边的猛犸村,曾经出土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猛犸象化石,当地人收集被苏联淘汰的各种坦克、飞机以及武器等金属废材,一点点的垒成一个巨大的猛犸象雕塑。另一个是俄罗斯最北的边防哨所,也就是马加丹被冠以“邪恶城市”的根源之地,据说有上千名逃犯死在这个哨所的机枪下。
继续往北就是传说中一年有十个月是冬天的巴赫托亚姆斯镇,这段约长90公里的公路是真正的无人区,路面积雪厚到令人胆颤心惊,沿途没有村落也没有人烟。
途中遇到一辆运送蔬果的保鲜车陷在一米多厚的积雪中无法动弹,向导带着我们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车拉出来,差点哭出来的司机一直弯腰感谢,妮萨琳说:如果不是遇到我们,他今晚必死无疑。
巴赫镇的历史也很令人唏嘘,二战后期,苏联准备将勘察加半岛内海打造成北方最大军港,先后调遣7000名战俘前来修建海湾驻地,结果第一年就冻死了一半战俘。意识到难度太大后,苏联不想再劳民伤财的将这些战俘送走,剩下的战俘就这么被扔下自生自灭,尚在施工中的建筑也就此半途而废。
在苏联解体前,战俘们利用遗留的建材以及时不时的物资供应倒也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还设立了小学等等设施。可随着苏联解体经费匮乏,巴赫镇所有物资供应都被断绝,刚刚有些人气的巴赫镇瞬间沦为“鬼城”,如今只有一个德裔老人还在这里生活,常年走这条自驾线的向导,是免费向老人提供生活物资的五个人之一。
巴赫镇的海湾另一面是艾伊镇,方圆数百公里唯一有卫星信号的城镇,2013年开始被用作西伯利亚冬季越野赛的起点站,巅峰期一年能接待五六万游客。然而,除了赛车期间有人驻守外,其他时候这个小镇也没有人烟。
继续往北就是埃文斯基边疆区的吉日加镇,也是我们行程的终点站,这座小镇最早是日本渔民用来避风的小渔港,上个世纪日俄战争期间有几十名日本渔民在这里被逮捕,遣返途中在库页岛海域遭遇暴风沉船,吉日加镇因此被日本史学家称为“屠杀村”。
小镇总人口不足千人,但仰仗一年可维持十个月的天然滑雪场,使得小镇设施相当完善,三星酒店都有五六家。
这里是向导老家,听说我喜欢拍照就喊来了他的叔叔,穿着科里亚克民族服饰的老爷子令人眼前一亮,只可惜他说的话连妮萨琳都听不懂。
镇上有座“飞碟博物馆”,据说在苏联时期多次发现有不明飞行物飞抵小镇上空,但馆内的收藏品却令人失望至极,要么是五毛成本的特效影片,要么是清晰度感人的飞碟照片,300卢布的门票一点都不值得。
最值得推荐的反倒是雪地车,人均1000卢布随便开,一直到没油为止,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上雪坡却不用担心侧翻。回程加油时才明白,马加丹之所以旅游消费这么低,原因是俄罗斯政府实行的两项补贴,一类是自驾车辆35%的车补,二类是油补,原本就很低的油价补贴后一升不到15卢布,难怪雪地车都那么便宜。
之所以推荐跟团自驾,是因为马加丹租车自驾也很麻烦,尤其是冬季低温时,汽车连启动都很困难,回到市区后经常看到有司机用液化气给车加热,一名皮卡司机苦笑着跟我说:这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预热工作,车上随时带着一个液化气瓶。
市区交通还不错,游客可拨打专线电话预约计程车,冬季起步价100卢布,3公里后每公里收费20卢布,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网约车还便宜。
专程去马加丹几个超市看了看物价,发现水果蔬菜的价格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苹果一公斤200卢布,相当于一斤10元人民币,猕猴桃一斤8元,最贵的是一斤差不多要17元的橙子。
和俄罗斯其他地方一样,马加丹的肉类价格也很低,便宜的一公斤装鹿肉火腿23元,这可是含肉60%的野生驯鹿,最贵的是牛羊腿生肉块,一公斤约70元,马血肠之类的加工品也一般都在7-10元之间/根。
行程最后一天向导在他家请我们吃了一顿海鲜,有北极甜虾、马加丹大头虾、帝王蟹腿、春子鱼等等,但最受欢迎的却是小龙虾,十分惊讶的我马上抓着向导问这是哪来的,结果回答是从中国进口的,一公斤700卢布,是当地招待贵宾的硬菜之一。没想到我千里迢迢跑到马加丹,却吃上了家乡的小龙虾。
如果说马加丹最让我难忘的美食,我的回答可能会是红鱼子酱,马加丹人喜欢吃牛奶煎饼夹鱼籽,一口一张夹着奶香和鱼籽鲜味,入口鲜香无比。而这却是当地最普通的小吃,上不了餐桌的那种。
一般来说,来马加丹的游客都会买一些黄金带走,毕竟是全球五大黄金富矿之一,但最好别去专门接待游客的饰品店,价格普遍要高出市场价一半以上。找个当地人带路或提前去马加丹黄金博物馆,馆内有显示本地实时黄金价格,参考这个价格再加5%-10%就是正常的市场价。
实际上,马加丹最值得购买的纪念品是猛犸象牙,马加丹从上个世纪西伯利亚永冻土开始融化后,相继出土了几千具猛犸象化石,甚至衍生出职业的“猛犸猎人”,他们带着专业的探测器终日游走在深山老林里,沿途做好标记后呼唤队友前来挖掘,据说人均年收入可达百万美元。
按照向导的说法,马加丹猛犸象牙一般都是公斤卖,市面价格600美元/公斤上下,大约4000元人民币。当然,我并不建议购买猛犸象牙,虽说不涉及虐杀大象,但海关对象牙交易的打击力度还是很强的,没必要为了一个纪念品让自己陷于违法的境地。
(下一站海参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等待更新,长文不易,请不吝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