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几个故事(聊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齐鲁大地,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星光熠熠。是一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沃土,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篇章。
在这片大地上,不但诞生出了孔子、孟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管仲、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一大批声名赫赫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有鲁班、贾思勰、扁鹊等一批科技、医学名家,更有王羲之、颜真卿、东方朔、孔融、刘勰、李清照、辛弃疾、孔尚任等等享誉世界的文学艺术大家,而蒲松龄就是这些大家中颇为耀眼的一员。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坐北朝南,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匾额。
蒲松龄旧居抗日战争时期曾遭日军焚毁,解放初,政府进行了修缮恢复,对其进行了妥善保护。并陆续征用周围的农舍,扩充修建成了蒲松龄故居纪念馆,先后列为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蒲松龄一生穷困,原来的蒲松龄旧居,其实是一座非常简陋的四合小院,只有三间北屋的土坯草房和东西厢房各一间,就在纪念馆的中心位置。
现在的整座故居纪念馆是解放后扩充以后的格局,前后四进院落,有侧院花园,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古木亭轩,相映成趣;翠竹摇曳,绿藤爬满了一面面屋墙,到处充满了雅致与生机。
蒲松龄塑像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穷困坎坷,科场失意,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先后做过幕宾、塾师,舌耕笔耘不缀四十多年。在发妻刘氏病亡的打击下,于1715年在聊斋中倚窗危坐而卒,享年76岁。
蒲松龄旧居,蒲松龄就诞生和卒于这里,书房聊斋的所在,《聊斋志异》创作于此。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清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众多著作中,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书。《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收录短篇小说491篇,内容虽多为鬼神狐怪之说,但却是蒲松龄的精神寄托,反映的是对腐朽的封建统治制度、礼教的抗争与抨击,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目前,国内外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已达30余种,有2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全国有关的出版物已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部。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蒲松龄一生穷困,饱经生活的磨难。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在诗中《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盛,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此时,蒲松龄异常的心疼自责,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
坎坷一生多磨难,终成巨著传千古。
一个才华横溢,满腹诗书的才子,因不善投机钻营,与封建制度和礼教不合拍、所不容,穷困潦倒到如此地步,真是那个社会的不幸和悲哀。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穷困与磨难,有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才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成就了他的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鸿篇巨著,而流芳百世,被后人敬仰。《聊斋志异》被人们称之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有人曾评价,“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这些都是后来政府为其扩建的
据说,蒲松龄在四十多岁后,就开始收集素材,着手创作。曾为了搜集民间的传说、故事,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以后,将其吸收运用到了《聊斋志异》中。
这个传说,鲁迅评说其是不真实的,因为蒲松龄当时非常穷困,吃饭尚成问题,哪还有能力开茶馆施舍向人要素材呢?但蒲松龄一直专心致志地搜集民间传说、故事,丰富构思写作却是真的。
淋漓尽致鞭丑恶,嬉笑怒骂皆文章。
由于蒲松龄一生失意科场,因而对试官的昏聩、考场的弊端、士子的痛苦与渴望都有极深的体会与明晰的洞察,深恶“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
也由于蒲松龄一生穷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普通民众的疾苦和受封建礼教的迫害体会犹深。因此,《聊斋志异》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基层民众、十分广泛,以狐魔鬼妖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和面貌。其中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答,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称赞。写得最多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的爱情篇章。
故事情节传奇生动,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并运用象征手法,把当时的社会矛盾、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堪。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而产生共鸣。
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人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抑恶扬善,驱鬼迎神,弘扬人间正气,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祥和、美好!《聊斋志异》就是最好的借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