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难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

尘封三千年,一朝天下知;出土80载,风靡海内外。作为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39年3月19日,“司母戊鼎”在安阳市武官村被发掘,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80年后的同一天,2019年3月19日,“纪念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暨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安阳市殷都区武官村举行。

历经磨难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1)

如何传承司母戊鼎背后的殷商文化、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转型、升级,挖掘以司母戊出土地武官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让文物活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国家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院院长于成龙、哈佛大学博士朱冰、武汉大学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黄山等先后做了主题发言,旨在推动以殷商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历经磨难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2)

大鼎出土80年,成为重要历史的见证者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历经磨难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3)

作为举世闻名的青铜瑰宝,其出土后与发掘人经历了种种磨难。既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80年前,作为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者、保护者,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冒着生命危险,用智慧和勇气捍卫了民族尊严,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了不让日寇抢走,大鼎在他家的院子里埋藏了整整7年。1946年后存放在当时的中央博物馆。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这尊鼎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2005年9月19日,为配合安阳殷墟申遗,国家博物馆将阔别家乡59年的司母戊鼎运回安阳“省亲”,已有85岁高龄的吴培文作为特邀嘉宾为大鼎掀起“红盖头”,并被特许抚摸大鼎,同年吴培文被授予“河南省文物保护特殊贡献奖”。吴家大院被评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申报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殷商文化,司母戊鼎殷商文化风靡海内外

在武官村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司母戊鼎保护地吴家大院,共同缅怀当年保护国宝的英雄事迹,体验武官村民俗文化旅游研学基地。据介绍,殷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从最初致力于青铜、甲骨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到今天,已经从武官民俗文化村、殷商国际研学旅行、影视动漫产业等多个方面着手,实现殷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创新。

历经磨难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国宝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4)

此次“纪念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暨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由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郑报融媒·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