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天资聪颖,过目能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可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却为什么总是遭到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刁难,不受待见呢?且往下看。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1)

话说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时,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拜在当朝宰相荆公王安石的门下。苏轼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王安石甚为器重。

一日,王安石与苏轼谈论到自己所作的《字说》,荆公对苏轼说到:“古人做字,一字解作一意。看你这‘坡’字,从土从皮,乃土之皮也。”苏轼笑道:“如荆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王安石听后不悦。后又一日,又与苏轼谈论到此事,荆公说:“这‘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曰‘蚕’。古人造字,一定是有意义的!”苏轼又笑到:“‘鸠’字九鸟,荆公可之解?”王安石信以为真,便请教苏轼,苏轼道:“古有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爹娘,共是九鸟!”言罢,哈哈大笑。王安石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后来,王安石认为苏轼对学问非常轻薄,油嘴滑舌自做聪明,遂将苏左迁为湖州刺史。

正所谓: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2)

苏轼自知得罪了王安石,在湖州做官三年后,回京复命之时,便想着向王安石请罪。这日,苏轼来到王安石府邸,王安石正在午休,苏轼不便打扰就在堂前等候。早年苏轼在荆公门下时,荆公府内有一书童,名叫徐伦,徐伦现已长大,在荆公家任书房管事。徐伦见到苏轼,知苏轼曾是荆公门生,便请苏轼东书房相坐。这东书房,便是荆公会客之处,少时,徐伦因有事在身,便辞了苏轼,留苏轼一人在那书房之中。

苏轼在书房中独坐,见四壁书橱都被锁着在,房中有一书桌,那书桌上,有一纸字,苏轼上前一看,看笔迹便知道是王安石所写,眼见墨迹未干,怕是刚写不久吧。只见是一首诗,题是《咏菊》,却只有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看罢,不觉哈哈大笑道:“想那荆公曾下笔千言不假思索,如今只落得两行便休笔不作,怕已是江郎才尽了啊!且不说只写得两行,这两行也是在乱写。”苏轼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在乱写?西风是为秋风,那第二句“吹落黄花满地金”,这黄花即菊花,菊花开于深秋,其性数火,最是耐久,即便枯萎,也不会落瓣。现在荆公说菊花被吹落一地,岂不是胡说?苏轼想到此处,诗性大发,不能自已,便举笔舔墨,续上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3)

要说写便写了,可苏轼又想到,三年前曾得罪了荆公,现在又自做主在荆公做所之诗后面添了两句,若是荆公睡醒相见之时,见了这两句诗,怕是面子上会过不去。想到此处,苏轼便告知门童,自己还有事要处理,要先行一步,改日再来拜会荆公。说罢,便出门而去。

不多时,王安石醒了,想着睡之前那首《咏菊》还未作完,便径直向东书房走去。来到东书房,坐定刚要下笔,却只见纸上多了两句,便唤门童问道:”适才何人到此?“门童说到:”湖州府苏轼苏老爷至此。“王安石恨到:”苏轼这个小畜生,前番虽遭了挫折,但轻薄之性不改,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却来讥笑老夫!明日早朝,便奏明天子,言那苏轼才力不济,左迁至黄州团练副使。“话毕,命人将此诗贴在书房柱上。

次日早朝,王安石奏请皇上,皇上准奏,左迁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知定是昨日改诗之事得罪了荆公,今天荆公公报私仇,心中甚是不服,没奈何,也只得谢恩领命。话虽如此,苏轼临上任之前,还是拜会了王安石。席上,王安石对苏轼说到:”子瞻左迁至黄州为官,乃是圣上旨意,老夫也无能为力,还望子瞻莫怪。“苏轼暗笑,口中却言到:”晚生自知才力不及,岂敢怨得老师?“酒过三巡,饭过半饱,王安石又说道:”老夫灯窗数载,患有一疾,只有阳羡茶可根治,前日圣上方巧赐予老夫阳羡茶,可太医说此茶需瞿塘中峡水泡饮为最佳。那瞿塘峡分为上中下三峡,子瞻是四川人士,若来往方便,便取一瓮中峡水于老夫,则老夫感激不至!“苏轼领命,是夜,便出京前往黄州上任。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4)

光阴如梭,不觉间苏轼已在黄州任官将近一年了。这日秋高风急,苏轼在书斋正无事之时,想到后院种有黄菊数种,心下决定去观赏一番。待到后院,只见满地金黄,枝上全无一朵,苏轼惊的目瞪口呆,半晌无语。这才想到,荆公让自己来黄州不是做官而是赏菊,是自己才疏学浅,错怪了荆公,原来黄花是可以落瓣的!顿觉羞愧不已。又想到自己辞京之时,荆公嘱托自己取一瓮瞿塘中峡水于他,于是决定,前往瞿塘中峡取水,以向荆公谢罪!

此时尚在秋后冬前,瞿塘峡水势正大。苏轼于陆路来到瞿塘峡,在上峡乘船便可顺水势一贯而下,好不顺溜。这日,苏轼正于船上,有感于三峡巍峨风貌,想着赋诗一首,可是舟车劳顿,想着想着,便呼呼睡去。顺水时,水速甚快,苏轼只睡了几个时辰,船便已经过了中峡,行至瞿塘下峡。苏轼与船家吩咐道:”快于我调转船头,回到中峡!我要取中峡之水“船家说到:”水势甚大,逆水颇为困难!这上中下三峡水质一样,客官便就在这下峡取一瓮水吧,权当是在那中峡取的了。“苏轼无奈,只得听了船家的话,在下峡取了水,心想到:”这三峡水质无二,取下峡水给荆公,怕是也不打紧。“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5)

数日后,苏轼来到了京城,乘马带上水瓮,便去拜会王安石。王安石于东书房会客,苏轼见了那贴在书房柱子上的《咏菊》,自觉羞愧难当,对王安石说到:”晚生才疏学浅,当日是错怪了荆公,前日在黄州赏菊,观那枝头并无一朵,却是满地金黄,这才恍然大悟,万望荆公恕罪!“王安石笑道:”子瞻也是先前未曾见过,才出此言,何罪之有?“苏轼道:”前日晚生在瞿塘中峡取得一瓮水,今日带于荆公。“言罢,将那瓮水奉上前。

王安石取水煮茶,茶色半晌方现,王安石不觉眉头稍皱,对苏轼说到:”你又来欺老夫了,这水乃是下峡水,不是中峡水!“苏轼听罢大惊,哪敢再有隐瞒,于是全盘托出,说到:“是晚生误听人言,这确实是下峡水,可荆公是怎么知道的?”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苏轼离席谢罪。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6)

后王安石惜才,又奏明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

正所谓: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又道是: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故事就到这里,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哦!

王安石和苏轼不是一个阵营的吗(苏轼为何不受王安石待见)(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