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戏精对话(原创忠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谚语旨在告诫人们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因为别人的批评对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有好处。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常把“忠言”与“逆耳”联系在一起。

孰不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应。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因而,尽管“逆耳”的“忠言”是善意的,有益的,也难免会带来误会甚至冲突。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冲突事例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实际上,我们只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掌握好人的心理规律,“忠言”也是可以“顺耳”的。实践证明,“顺耳”的“忠言”比“逆耳”的“忠言”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1923年至1929年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就很深谙此道。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却经常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来走出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的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差错。一位朋友知道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个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抹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其实,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很讲究劝谏(批评)艺术的,很明白“忠言顺耳”比“忠言逆耳”要好,晏子就是一例。一次,一位大臣因说几句独到见解,触犯齐景公,齐景公大发脾气,下令把此大臣处以“肢解”酷刑。晏子没有跪下来直谏明君齐景公不该对大臣施以酷刑,而是手提屠刀,做出一副亲自动手杀掉大臣,为齐景公泄怒的样子,然后慢慢地仰起头来对齐景公说“报告皇上,我看了半天,很难下刀,好像历史上记载尧、舜、禹、汤、文王这些明君圣主,要肢解犯人时,没有说该从哪里开始下刀才对。请问皇上,对此人应该先从哪里开刀?快让史官记载下来!”齐景公听到晏子的话,立刻明白了其言外之意,便警醒自己要堂堂正正做一个开明君主,最后放掉了那位大臣。晏子这样做,既对齐景公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又没有伤到齐景公的面子,齐景公听了也不觉得“逆耳”。再者,古代“伴君如伴虎”,如果“逆耳”的“忠言”,是对开明的“皇上”,如魏征之于唐太宗,倒也无大碍,是对昏庸的“皇上”,如比干之于商纣王,不仅听不进,“说也白说”,而且还会使自己掉“脑袋”。这方面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事实上,“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从理智上理解并同意而已,情感上却依然难以接受,有的甚至会发生冲突而激化矛盾。倘若能把“忠言”说得“顺耳”些,岂不更好!

古言戏精对话(原创忠言)(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