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拉肚子一般什么情况(别拿拉肚子不当回事)
肠胃不好的你,是不是也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稍微饮食不慎,就会在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会见重要的客户/跟心仪的另一半花前月下时,肚子隐隐作痛,只想要马上找厕所……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在重要时刻拉肚子,真的是让人焦虑又崩溃!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西药止泻,却常常是治标不治本。不妨试一下中医,今天分享一下侯政昆医生治疗腹泻问题的医案故事。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认识
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出如水样的粪便。如果排便次数大于每天三次,排便量增加到每一次 200 克以上,且持续超过四周,就被称为慢性腹泻。
中医药对腹泻的认识从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就开始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对这个病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并积累了较多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风邪、寒邪、热邪、湿邪、饮食不当、起居失常、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等多种身体内外原因都可能引发腹泻。
慢性腹泻多见于虚证,与肝脾肾相关。具体有如下证型:
1脾虚泻
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症状: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2肝郁泻
常因生气、抑郁或情绪紧张引起,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
症状: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治法:扶肝抑脾,调中止泻代表方:痛泻要方
3肾虚泻
多见于老年病人,常常在黎明之前发作。
症状: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四神丸
>>>>
特别提醒
如果不明原因的腹泻且伴有血便、黑便、粘液便、细便、消瘦、贫血、乏力、低热、长期腹痛腹胀、腹部肿块等表现时均有可能为危险信号,请及时就医。
验案举例
张某,男,43岁,已婚。
初诊 反复腹泻5年。
患者5年前出现间断腹泻,自诉长期饮食不节制,喜欢生冷、油腻和海鲜饮食,虽经治疗可停止,但总是反复发作,甚至正常饮食后也经常腹泻。
就诊时表现为腹泻,一日3-5次,大便稀烂糊状,有时呈水样,时有少量清泡沫,无脓血,时伴腹痛,全身乏力,纳食一般,睡眠差,舌淡苔白腻,中间和根部略黄,边缘有齿痕,脉沉细。
辨证:脾虚湿蕴、寒热错杂证
处方:党参、茯苓、炒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木香、黄连、法半夏、陈皮、五味子、焦山楂等
共七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二诊:
腹泻好转,一日2-3次,大便软,成条状,部分稀烂,无泡沫、脓血,偶发腹痛,纳可,睡眠可,舌淡苔白腻,边缘有齿痕,脉沉细。
辨证:脾虚湿蕴证
处方: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木香、小茴香、法半夏、陈皮、五味子、焦山楂、神曲等
共十四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三诊:
无腹泻,大便一日1-2次,成条状,无泡沫、脓血、腹痛,纳可,睡眠可,舌淡苔白,边缘齿痕轻,脉沉。
辨证:仍考虑脾虚湿蕴证,以脾气虚弱明显
处方:以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芡实、法半夏、陈皮、苍术、藿香、鸡内金等,共十四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随诊诉无腹泻,大便一日1-2次,成形,纳可,睡眠可,嘱平时尽量避免生冷、油腻饮食,注意作息规律,适时间断调理。
腹泻的中医外治法
除了内服的汤药,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例如:
1推拿疗法
常用手法是分阴阳、推脾经、摩腹、运土入水、揉龟尾;湿热泻加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等,伤食泻加揉板门、清大 肠、运内八卦等。
2灸疗法
常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多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3中药外敷
可用丁香、吴茱萸、胡椒等,共研细末,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适用于脾虚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