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公服饰 谁说蒙古女人只会骑马

引言

蒙古勒津刺绣的运用相当广泛,长袍、坎肩、靴子、帽子等常规服饰和摔跤服、赛马服等特殊服饰中,都大量运用刺绣增添装饰性。

刺绣的图案中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有的表示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情态,有的寓意人生飞黄腾达,图案的造型生动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反映出蒙古勒津劳动人民的精巧手艺和艺术智慧。

蒙古勒津刺绣艺术充满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是蒙古勒津文化的重要缩影,以深厚的艺术魅力不断吸引后人去探问与求解。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刺绣的花纹可能是纹身习俗的延伸,人们习惯于运用各种图案装饰身体。

蒙古族民间刺绣广泛运用在各类不同的服饰上,如坎肩、长袍、靴子、裤装等处,让服饰更具有观赏价值。

刺绣图案的使用有几种常见的样式,如云纹、回纹、万字纹、植物藤蔓的造型等等,这些图案运用多种刺绣针法精巧织就。

每种针法都有独特的施针要求,适用于表现不同的图案,要求刺绣者根据图案的特点巧妙选择针法。

在刺绣针法中有的相当复杂,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会熟能生巧,保证在施针时不出错误。有的刺绣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用针法表现绣稿纹样的同时绣入珠片、串珠等缀饰,进而提升服装的美观性。

蒙古勒津刺绣图案类型多样、表现力强,主题与民间的文化紧密切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令蒙古勒津刺绣技艺流传数百年,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穿着,并且成为当代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勒津女性自小就熟悉各种刺绣技能,擅长使用刺绣完成各种服饰的制作,蒙古族女孩往往会用刺绣的方式为自己准备嫁妆。

已婚的蒙古族妇女操持各种刺绣工作,会为丈夫制摔跤服、长袍、腰带、礼帽、坎肩等衣服,而且孩子从小到大穿着的衣服也往往出自母亲之手。

刺绣图案贴近生活和人们的心理,如许多蒙古族人都信仰藏传佛教,观点深受藏传佛教影响,因此在蒙古人的刺绣图案中就出现了神佛像、唐卡等图案,它们取材自佛家故事,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寄托。

固定的刺绣图案的出现离不开熟练的刺绣工艺,蒙古勒津的劳动妇女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有效的针法。

蒙古勒津绣花针法丰富多样,无论是绣万字纹、吉祥纹还是牡丹、番莲等植物纹弱都显得凝重质朴。在蒙古勒津服饰的制作中经常采用顶针法,运用顶针法可以增强针的穿透力,让绣花针能够穿透一些相当紧固和厚重的材料。

如在毡子和皮毛等材料上刺绣时,顶针法用起来比普通的持针方法要适用得多。顶针手法可以进一步细分,包含攻针、塞针、澡针、巧针、纳针、缉针、马铃薑针等等许多种类,运用这些方法能帮助制作者在面料上巧妙地布针,构造精美的图案,在制作一套蒙古族服饰时往往要融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施针方法,才能表现出刺绣图案的生动性。(图 4.2 蒙古勒津刺绣)

(1)齐针

齐针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强调要用针法勾勒出完整而平滑的图案,线条要相互平行且自然过渡。针法不可重叠交叉,要用多个针脚共同构成细密充实的效果,覆盖住布料中的背景图案。初学者学习刺绣都必须先掌握齐针的手法,在起针和落针时都要做到整齐、准确,形成协调完好的面料构图。

蒙古王公服饰 谁说蒙古女人只会骑马(1)

  1. 套针

套针的起针从绣稿外缘开始,落第二层时并不直接与第一层的针脚平行,而是从两层线的中间缝隙中开始落针。

第二层的针脚要保证融入两条线中而且与之等长,线条应完好贴合面料,令绣面显得平整而且色彩和谐。

套针将两层针脚融在一起,因此称为套针,可以让不同色彩相互穿插,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羽毛,嵌入式的针脚有助于表现色彩的渐变与和缓过渡,使得刺绣的成品观感更为自然。

蒙古王公服饰 谁说蒙古女人只会骑马(2)

(3)接针

接针是连续施针的短针技法,可以表现出均匀和紧凑排列的质感,能够显示出绣样细密的质地。运用接针法时要先沿绣稿绣成一个小线段,然后运用连续的短针勾勒出绣稿的形态,并且填充绣稿中的色彩。

各针的线段长度要均等一致,而且要正好在上一针的落脚点起针,对刺绣者的细心、耐心以及手艺熟练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男靴上经常可以看到接针法绣出的图案,这种绣法使图案显得凝重、充实而且朴实,可以用于表现一些较为简洁的图案化纹样。

蒙古王公服饰 谁说蒙古女人只会骑马(3)

(4)打籽针

打籽针可以形成具有颗粒感的针脚要,往往用来绣制花朵的花蕊,能够增添画面的生动性。使用打籽针法时,要用手拉住绣线,再将绣线绕线一圈形成针脚,就可以落针成“籽”,用来表现花蕊的形象十分贴切实用。

在使用打籽时,要注意落针必须在原来起针的旁边,才能形成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否则可以会令“籽”的成型过于粗糙,对刺绣画面的整体和谐造成破坏。

蒙古王公服饰 谁说蒙古女人只会骑马(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