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如何算吐奶严重(怎么分辨要不要紧)
昨天邻居家的2个月的二宝又吐奶了,这是这周第五次吐奶了,相对之前,好像次数有点频繁了,邻居便急着跑过来问我,让我帮忙看看为啥宝宝老是吐奶。
我跑过去一看,便告诉邻居去医院看下为妥,因为宝宝这种吐奶情况以及吐出来奶的状态属实有点“不正常了”,在养育我家二宝也曾遇到过,花了一段时间才得以改善。
婴儿出现吐奶,有的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有些情况是不正常的。怎么分辨婴儿吐奶是否正常、要不要紧呢?作为一个踩过吐奶“坑”的妈妈,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关于婴儿“吐奶”的相关经验。
普通的正常吐奶是怎样的?
一般6个月的宝宝都会出现吐奶的情况,尤以3个月的宝宝吐奶居多。正常的吐奶一般是由于婴儿胃未发育完善或吃奶时吸进控制造成的,普通的吐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并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
婴儿普通的吐奶,吐的量很少
如果宝宝吐奶只是吐了很少的量,比如一小口或是直接从嘴角流出来一点点,这都是正常的。正常的生理性吐奶,吐出来的奶和喝进去的奶不会有太大的形状、颜色、气味的差异,并且吐奶发生在吃奶后不久,并不会隔很久时间吐出来。
正常的吐奶宝宝不会有难受感
宝宝正常的吐奶比较像我们“一口水含在嘴里故意从嘴角流出来一点的感觉”或“嘴里的一口小水轻轻吐出来的感觉”。这样的吐奶,宝宝不会有难受感(即我们大人呕吐时面部表情的难受恐惧),身体也不会有难受感,生理性吐奶就像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生理性吐奶除了少量吐奶,并不会存在其它不适问题
正常的生理性吐奶,婴儿除了会吐少量的奶出来以外,他们不会再出现其它不适的问题,比如精神状态不佳、不爱吃饭、爱哭闹、大小便异常等等。他们在吐奶后仍然表现得精神愉悦、能吃能喝能睡能玩。
怎么分辨吐奶、溢奶和溢吐?
婴儿吐奶有三种情况,分别是正常的溢奶、普通的吐奶以及不正常的“溢吐”。同样是吐奶,吐出来的“情况”不同、吐出来的“奶”性状不同,代表着婴儿的身体状态不一样,家长们要学会正确分辨。
普通吐奶——对宝宝身体健康没影响
一把正常的吐奶发生在宝宝刚刚吃完奶后,会吐出一口奶的情况。6个月以内胃没有发育完善、妈妈喂奶姿势不对、给宝宝买的奶瓶问题、一次性喂太多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正常的吐奶,只要精神好,家长无需焦虑,大一点就自然不吐了。
预防吐奶的小方法:
-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最好一次性不要喂太多;
- 每次喂完奶及时拍嗝,如果宝宝睡着了,则可以适当竖抱一会;
- 在喂奶前,尽量避免宝宝哭闹,因为哭闹会导致吸入大量空气,引发宝宝吐奶;
- 妈妈的喂奶姿势有讲究,吃奶粉的宝宝尽量选择防胀气的奶瓶,避免吃进去过多空气;
- 喂完奶、拍完嗝,保持侧睡姿势入睡;
- 平时趁着宝宝清醒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揉揉小肚子、做做排气操。
溢奶——正常的生理现象
溢奶,重点是“溢”,就好比一杯水装满了,拿着走的时候会一晃一晃溢出来一点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发生于宝宝吃完奶后哭闹或晃动引起的溢出现象,大约1岁左右就会消失。
预防溢奶的小方法:
- 一次性喂养的量要适度,避免过度喂养;
- 6个月以内的宝宝喂奶后及时拍嗝;
- 喂完奶不要用力摇晃宝宝;
- 拍完嗝后侧睡入睡。
溢吐——严重的吐奶
溢吐是指宝宝出现大口大口地吐奶,量多,且宝宝表情非常痛苦,并伴随着哭闹,这种情况,家长要引起警惕。出现溢吐大多是由于宝宝身体不适或不当的喂养方式所引起的,家长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状态即可轻松判断。
Tip:宝宝出现溢吐非小事,发生溢吐时,记得让宝宝保持侧身的姿势,以免呛奶,偶然发生一次溢吐家长需多加注意,如果多次发生溢吐需及时去医院。
婴儿出现吐奶,分辨要不要紧三原则;一看量、二辨状、三闻味
针对婴儿出现的吐奶,家长们分辨要不要紧、是自己可以想办法缓解改善,还是需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家长们可以参考如下三原则先自我判断。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宝宝有没有持续异常吐奶,如果有,家长则要引起警惕。
一“看量”
上面也说了,不管是普通的吐奶还是溢奶,吐出来的奶量都是比较少的,不存在大口喷射的情况,这一点家长就很好判断宝宝吐奶是属于哪种情况。再结合宝宝吐奶时的表情、吐奶的次数,就更加容易得到结论了。
二“辩状”
正常的吐奶,吐出来的状态和喝进去的牛奶状态差不多,而且发生在吃奶后半小时居多;不正常的吐奶,不仅吐出来的时间不对劲,而且吐出来的奶状态不对,比如呈现奶渣或奶块状态、跟豆腐渣一样,家长就要引起注意。
发生的几次不多,家长可以先自行调整下喂奶的次数和方式,如果经常发生,还伴随睡眠不好、爱哭闹、难安抚的情况,那么家长最好咨询下专业人士解决。
三“闻味”
普通吐奶吐出来的奶味和喝进去的气味闻上去差不多,不正常的吐奶,吐出来的奶有股臭味或酸味,那么这就代表吐奶是不正常的。甚至有些非常严重的吐奶,吐出来的颜色都不对劲,一般来说,家长只要仔细观察便能看出来。
一旦发现宝宝吐出来的奶有问题时,家长就需要开始适当调整喂养方式,继续观察两天,如果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的话及时去医院。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于育儿知识以及经验分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