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免费获取国学文化知识,学习国学文化,以修身养心,以齐家治企。屯元国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布道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与苗条没有半毛钱关系。好逑二字念上声,不念去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非男女之间的誓言,而是男人之间的约定!

一日不见,如三秋。并非表达思念之情,而是在说:两人一天不见,关系就已疏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并非美女,而是姜太公式的老翁!

《魏风·硕鼠》绝非奴隶逃亡诗歌,反而极有可能是晋国攻击魏国的宣传武器!

……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1)

1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今人多半相信这首诗表现了君子想要追求淑女的意愿。然而, "君子"是指有威严、有德行的贵人。"逑"原指"怨偶",西汉大儒毛亨将"逑"解释成"配偶"。古人一般很少自称君子,更不会爱上一个女孩,就说:"这姑娘是我的好配偶"。古代的《诗经》专家也不曾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爱情扯上关系。

毛亨以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指周文王的正妻太姒意图为丈夫寻求淑女做妾侍……这两句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那些文静忠贞、美丽贤惠的小妹,和我那仪表堂堂、品德高尚的夫君十分般配"。毛亨的观点,在今人看来似乎非常可笑,却也合乎时代背景。

不过,由于"好逑"的"逑"字原义是"怨偶",解释成"配偶"有些牵强,所以我们并不同意毛亨的看法。《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个草根(穷苦青年)。在上古时期,礼仪不曾完备,草根爱上淑女,还是有机会与淑女结合的。可是到了商末周初,等级制度日益森严,那淑女对于草根来说,也就像"河洲"中的"雎鸠"(鱼鹰)一样,能见其形,能闻其声,而不能接近了。于是,草根不禁叹道:"那窈窕淑女,就算不爱君子,就算满怀怨气,也必须成为君子的佳偶!"然后,他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几句诗表达了苦恋之情。接着他又说:"只有琴瑟、钟鼓这些贵族专用的乐器,才能取悦淑女。"所谓"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美丽、高贵的姑娘,的确应该坐名车、住大房"。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2)

2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今人时常引用的诗句,大家通常觉得这两句诗描写了夫妻之间的誓言,意思是"我要拉着你的手,和你相伴到老。"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解读。

《毛诗正义》对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解释是:"战场之上,两个战士历尽艰辛,在生死之际,立下誓言:我们要互相扶助,活着离开战场,回到家乡,平安到老。"南宋大儒朱熹则认为,此诗描述的是战争之中战士突然想起家中的妻子,深深叹息自己不能再与爱人团聚。朱熹的说法,虽然很感人,其实却并不合理。首先,两人的誓言是在"死生契阔"的情况下订立的,当时的夫妻不太会共同面临生死的考验;其次,"子"是敬称,略似于现代的"先生、您",通常指男子或者贵妇。上古时代,普通人在与妻子山盟海誓的时候不太可能称对方为"子",所以,这个"子"应该是指男人。

那么,男人与男人"执手、偕老",这两个战士的关系用今天的眼光看大概有些暧昧,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两个战士在战场上相互鼓励冲出重围的决心和誓言。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3)

3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今人多半觉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表达了男女的思念之情:一天不见,就像多日不见一般备受煎熬。这种看法其实是把后人的感觉强加在古人的身上。在《诗经》时代,人们认为快乐会使时间变长,而忧愁只会令时间变短,如《唐风·山有枢》、《小雅·白驹》都描绘了古人的这种感受。所以,《毛诗正义》指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真正意思是"一天不见,我们的关系就已经疏远,简直就像九个月不曾见面"。

按照这个解释,这首诗是在描述男女偷欢之后,翻脸无情。《王风·采葛》出自东周王国,当时周天子无力监管民风。并且,王朝周边的国家郑国、卫国"淫风"极盛,王朝也难免受到影响,出现男女任意胡为的现象。

我不曾熟读东周历史,不了解那时河南的风气是否真的这么开放。不过,今后我再也不会向着老伴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了。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4)

4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这"伊人"究竟是谁?"所谓伊人",并非女子,而是西周名臣、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以及与姜太公年龄接近的贤士蹇叔、百里奚。

《蒹葭》不是爱情诗。秦国是民风朴实的国家,秦国的女子不会飘然水上,等待男子的追求。东汉大儒郑玄觉得《蒹葭》是一首求贤诗,诗人意在劝说秦国君主能够访求精通周礼的贤士。

秦国位于西周故地,邻近西戎,时常处于战争状态,秦国最需要的"伊人"是神机妙算的智者,而不是精通周礼的贤士。秦国的主要河流就是渭水,渭水岸边就是周文王遇见姜太公的地方。秦人在艰苦的战争时代,最希望得到的人才应该是姜太公式的人物。并且,"蒹葭"是初生的芦荻,虽然青翠,却毫无用处。只有经历了风霜的考验,芦荻才会坚实中用。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其实类似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诗可以视作是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的鼓励。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5)

5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汝, 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汝, 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

以前,我一直相信《魏风·硕鼠》是一首奴隶逃亡诗,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一说法存在着不少漏洞。

首先,奴隶是世代相传的,奴隶的孩子从小开始就受到奴隶主的压迫、剥削。因此,一个能作诗歌的成年奴隶,不会向着主人说"三岁贯汝"(我侍奉了你三年)。"三岁"指的是三年左右,古人从来都没有将十年以上的岁月称为"三岁"。

其次,周礼规定,人民有合法迁徙的权利。当然,这个"人民"指的是自由民。自由民无须逃亡,而真正的奴隶即使准备逃亡,也不太可能作一首诗传得街知巷闻,令统治阶级产生防备之心。

再次,《硕鼠》出自《魏风》,魏国是极其弱小的国家,统治者崇尚节俭、热爱劳动。在这个小国,奴隶主疯狂压榨奴隶的几率并不大。

《魏风·硕鼠》是晋国人用来打击魏国的政治武器。晋国奸细混入魏国,散布民歌、分化民心,降低魏君的威信,最终,晋国的确轻而易举地消灭了魏国。并且,在整部《诗经》中极少存在臣民辱骂国君的诗歌。将一国之君比喻成畜生,而且是最卑贱的畜生"硕鼠",这么激烈的言辞更像是出自政敌的口吻。

诗经中的绝美句子和讲解(我们一起读错的诗经)(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