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书法真迹欣赏(十大名帖之八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二十六幅经典书画名帖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希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著名书画家赵佶书法作品。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现哈尔滨市依兰县城),时年54岁。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黄庭坚、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从瘦金体的字形结构上可以看出,宋徽宗受黄庭坚影响很大。黄庭坚的书法笔画不受拘束,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宋徽宗观黄庭坚书后大叹:“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既以开创了一大流派的书体。
主要作品有:《闰中秋月诗帖》《欲借风霜二诗帖》《牡丹诗帖》《棣棠花诗帖》《笋石诗帖》《怪石诗帖》《夏日诗帖》《秾芳诗帖》《蜡梅山禽轴》《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题李白上阳台帖》《上阳台帖》《芙蓉锦鸡图》《瑞鹤图》《五色鹦鹉图》《千字文》《掠水燕翎纨扇》《听琴图》《溪山秋色图轴》《文会图》《枇杷山鸟图页》《桃鸠图》《雪江归棹图卷》《池塘秋晚图卷全卷》《写生珍禽图》《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等。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闰中秋月诗帖》赏析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纸本 楷书 35×4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 33.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干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
赵佶《牡丹诗帖》纸本 楷书 34.8cm×5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双色牡丹图,作品参差错落,一气呵成,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修养。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棣棠花诗帖》赏析
赵佶《棣棠花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笋石诗帖》赏析
赵佶《笋石诗帖》纸本 34.8×1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怪石诗帖》赏析
赵佶《怪石诗帖》纸本 楷书 34.4×4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夏日诗帖》赏析
赵佶《夏日诗帖》纸本 楷书 33.7×4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帖》是书于政和年间,经典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古人评论瘦金体云:“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是对瘦金书特色的高度概括。又有赞云:瘦金书“金镂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对瘦金体书法的高度艺术成就推崇备至。上述特点在此贴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毫无遗憾可言。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赏析
赵佶《秾芳诗帖》卷,绢本 楷书 27.2×26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本幅朱丝栏界格,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行笔于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蜡梅山禽轴》赏析
宋徽宗赵佶《蜡梅山禽轴》绢本,设色 82.8x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冬日里一枝腊梅傲然耸立,枝头上几朵梅花凌散开放;梅枝上二只山雀依偎在一起,在冬日里相互取暖;梅花树下二丛花朵开放,与梅花枝头的花鸟相映成趣。画面右侧为徽宗瘦金书题款,左侧徽宗题诗一首。
此图画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赏析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张翰帖》也称《季鹰帖》,纸本,瘦金体,25.1x31.7cm,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记张翰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赏析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李白《上阳台帖》赏析
李白《上阳台帖》,唐,李白书,故宫博物院藏。《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历来收藏于内府,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题跋。皆为瘦金书,极其工整秀雅,可见徽宗对李白书迹之膜拜。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赏析
宋徽宗《祥龙石图》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赏析
赵佶《芙蓉锦鸡图》(传)北宋徽宗赵佶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赵佶所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作曾是宋以后历代皇帝珍爱的藏品,画上的收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显示该画的巨大价值。本幅画的右上方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赏析
宋徽宗《瑞鹤图》后期风格,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30岁时作品,《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赏析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绢本,设色,53.3*125.1cm,波斯顿美术馆藏。此画又名《杏花鹦鹉图》,绘一只五色鹦鹉栖于枝头,羽翼丰满,神情悠闲,似很享受当下时光;二枝杏枝自在生长,枝上花团锦簇,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画右侧由宋徽宗亲笔所书瘦金体字一幅。
此《五色鹦鹉图》卷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据卷上徽宗御题,知此画起因于徽宗在御花园内见一只来自于南方岭表的异种鹦鹉,于风和日丽的春光中,飞鸣于御园杏枝间,其姿其态,煞是悦人眼目,遂御笔彩绘,又复作诗并序,观其题上。
图中所绘折枝杏花两枝,一只五色鹦鹉侧身栖于盛开的杏花枝头,画中鹦鹉,嘴厚眼圆颈粗、羽翼齐整、足脚有力,站立于花枝上,显得心满意足,无忧无虑。图中花瓣先勾后染,白中透出稍许粉红;鹦鹉红色部分着色虽富丽,给人的感觉却是艳而不俗,色彩沉着。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千字文》赏析
宋徽宗《千字文》楷书早期作品,上海博物馆藏。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千字文卷,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
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
赵佶《草书千字文》作于是1112年,为宋徽宗赵佶40岁时所书。该贴为描金云龙笺,狂草书体,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八。
《瘦金书千字文》此卷千字文,素笺本,每行十字,百行,每字大寸许,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赵佶在楷书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风格的瘦金体写法,所写书法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掠水燕翎纨扇》赏析
赵佶草书赏析《掠水燕翎纨扇》绢本,直径28.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该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 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随泥花片湿相重”。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听琴图》赏析
赵佶《听琴图》绢本,设色,147.2x51.3cm,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一棵高大松树下,一人抚琴轻弹,琴声悠扬;左右两边着青、红衫的客人听得如痴如醉,左侧的蓝衫童子亦被琴声吸引。从人物表情上看,此画将“无声胜有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右上有赵佶亲写的瘦金书“听琴图”三字。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溪山秋色图轴》赏析
赵佶《溪山秋色图轴》纸本,设色,97*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远处烟岚雾气迷漫,群峰隐现其间,溪水曲环,江面空阔,渔民捕捞,舟船停泊,秋叶杂树点缀在山头坡岸,一派江湖渔乐的景象。据划押的形制,此画极可能为画院画家代笔之作。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文会图》赏析
赵佶《文会图》绢本,设色,184.4X123.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赵佶与宫廷画家共绘的是文人学者以文会友饮酒赋诗的场景。园林中绿草如茵,雕栏环绕,树木扶疏,九名文士围着坐在桌子的周围,树下二人畅谈,一派文人学士饮酒赋诗的热闹之景。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梅花绣眼图页》赏析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绢本,设色,24.5*24.8cm,故宫博物院藏。图绘寒冬腊月,梅花稀疏开放;瘦劲的梅枝上一只绣眼鸟俏立枝头,似呼朋引伴,使寒冷的冬日里格外有生气。图上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表现出皇家的富贵气息。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枇杷山鸟图页》赏析
赵佶《枇杷山鸟图页》绢本,水墨,22.6*24.5cm,故宫博物院藏。
绘左侧斜入式枇杷二枝,枝头枇杷果实累累,果子圆润多肉,很是诱人,树叶却多处破洞,似被虫咬食过,一山雀栖于枝上,扭头凝望翩翩起舞的蝴蝶,画面自然清新,神情生动。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桃鸠图》赏析
赵佶《桃鸠图》 绢本,设色 现属于日本个人收藏。整幅画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瘦金书稍稚嫩。此图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瘦金书稍稚嫩。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卷》赏析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之一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之二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之三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绢本,设色,30.3*190.8cm,故宫博物院藏。远山平缓,江面平静,江中归帆片片,后山势渐渐高耸,白雪封山,银装素裹,江河坡岸隐现,其间点缀着楼舍、桥梁、人物等。全图不着色,仅以细碎之笔勾勒、点皴山石,淡墨渲染江天,衬映出皑皑雪峰。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赏析
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之一
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之二
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之三
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之四
赵佶《池塘秋晚图卷全卷》纸本,水墨,33×23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水墨绘池塘水禽与水中花草的深秋之景。自左向右红蓼与水蜡烛,倾侧的莲蓬和破败的荷叶及数棚水草;白鹭、鸳鸯在花草中穿梭,自在逍遥。水禽与水草构成动静相宜之景,也给深秋季节带来生机。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赏析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一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二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三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四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五
赵佶《写生珍禽图》之六
赵佶《写生珍禽图》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画卷共分事十二段,每段接缝处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十一方。图中鸟之羽毛,用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叠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写生珍禽图》亦有精彩之处,如第十一段“原上和鸣”的回首顾盼,第五段“碧玉双栖”的动静对比,以及第二段“熏风鸟语”的凝神引颈,皆生动写实。
北宋时期著名被金人掳去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赏析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一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二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三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四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五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六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七
宋徽宗赵佶《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之八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碑刻,《神霄玉清万寿宫诏》宋徽宗崇奉道教,自称“教自道君皇帝”。于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用瘦金体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令汴京神霄宫先刻碑,即后以该碑的拓本颁赐天下摹勒立碑。今存莆田城厢三清殿东边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是世上仅存的一块。
此碑书于赵佶三十八岁时,书法瘦劲挺拔,舒展遒丽,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似利刀,竖钩细长内敛,运笔灵动娟丽,又不流入娇柔孱弱。又较涉笔成趣的题图诗厚重而硬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艺名帖。
释文:道者,休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以治天下国家 。可使一世之民,举待其恬谈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朕思是 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兴,俾欲革末世之流俗,还隆古 之纯风。盖赏稽参道家之说,独观希夷之妙。钦为长生大帝君、青 华大帝君,休道之妙,立乎万物之上,统御神霄,监视万国无疆之 体,虽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实神明所司。乃治天下,建神霄玉 清万寿宫,以严奉祀。
自京师始,以至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 ,诚忱感格高厚,付临属者三元八节,接冲科启竟净,供风马云车 ,来顾来飨,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俘空而来者,或掷 宝剑,或洒玉篇,骇听夺目,追参化元。卿士大夫,侍卫之臣,悉 见悉闻,叹未之有,咸有记述,著之简编。
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皇帝以还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 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 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仍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 ,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