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古茗(喝不出茶仙卢仝的奇妙感觉)
茶叶是和咖啡并列的享誉世界的饮料,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中国,最初作为祭品使用,春秋后期被人们作为菜食,到西汉中期作为药用,西汉后期成为宫廷高级饮料,直到西晋以后才普及成为民间的普通饮料。
茶仙卢仝雕像(资料图)
但喝茶喝出大境界的,是“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孙子卢仝,他祖籍河北范阳,出生在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早年曾隐居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因好茶成癖,并在一首诗里用文字恰当地描述了这种奇妙的审美感受,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因而被尊称为“茶仙”。
卢仝的诗作如下: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代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在这首诗里,卢仝讲述了自己一大早还在睡眠,忽然听到有人打门,起来看时是自己的朋友孟谏议寄新茶来了,共有三百个茶团。想到这么珍贵的茶叶本是王公贵族才能饮用的,朋友却远道寄给自己,就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关门,烹煮品尝。随后连续喝下了七碗茶,每一碗都有奇妙的感受,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联想到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人间苍生之事,问一问他们究竟何时才能得到苏息的机会。
泡茶(资料图)
其中,体现了卢仝隐居时的闲逸生活,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感激,以及对百姓的牵挂和同情。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种关于喝茶的功效以及审美愉悦之感受,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引发了广大饮茶人士的共鸣,以致卢仝的《七碗茶歌》流传到日本,在日本也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成为古代茶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其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迄今为止,茶叶和茶文化早已走向了世界,休闲、待客、送礼都不可或缺,品茶论道也成为雅士和广大商务人士的标配。但是,只有记住卢仝的《七碗茶歌》,喝出这种奇妙的审美感受来,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懂茶、爱茶、会品茶之人。(文/岳明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