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被称为儒家五德,也是古代君子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论语·学而》中有云: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夫子(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这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回答说:“夫子以温、良、恭、俭、让的品德和态度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说给他听,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1)


儒学大师朱熹对“温良恭俭让”有具体的解释,朱子曰:“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1温:温和厚道

温,和厚也,是指温和厚道。温和指待人得体、有分寸,即不要过冷,也不要过热,过冷或过热都会出现问题,这也是一种待人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接近领导太频繁,就该受辱了;朋友之间交往太频繁,就该疏远了。所以与人交往不能太频繁,否则会适得其反。厚道是指做人要敦厚和善,没有人喜欢和刻薄寡恩的人交往和相处,所谓厚德才能载物。厚道是人性的美德,也是人们向善的本能反应,更是一种非凡的处世智慧。

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2)


2良:平和正直

良,易直也,是指平和正直。平和是指内心和性格平和,一个平和的人,他们说话合乎时宜,做事合理贴切,性格平和而不偏执,思想中正而不偏激,所以别人与他交往时,就会感觉如春风拂面一样舒适,自然产生渴望与之交往之心。正直是指为人正直,他们做事有责任感,为人处世有原则和底线,他们背后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并且人前人后都一样,所以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和深交的。所谓是:“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3)


3恭:端庄恭敬

恭,庄敬也,是指端庄恭敬,也就是对人恭敬有礼,自己不卑不亢。所以“恭”不是奴颜婢膝、谄媚逢迎,而是待人恭敬有礼,对他人有礼貌,且自尊自重。当然恭敬不是表面的恭敬,礼节也不是华而不实的走过场。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应该怎样做呢?太过质朴了,超出礼仪规范,容易走向粗野;太注重礼仪规范了,而忽略了质朴,容易走向迂腐,就是华而不实的礼节,所以只有二者的结合,既注重礼仪,又要求质朴,这样才是真正的恭敬有礼。

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4)


4俭:节制有度

俭,节制也,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仅是在财物上的节约和不浪费,还指自我行为的约束和欲望的克制。张居正也说过:“俭而节制,无一些纵弛。”在财物上不铺张浪费,但也不能吝啬小气,而是该用就用,够用就好;对于自身来说,行为上要适当约束自己,不合规的欲望要懂得克制自己。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君子为人处世的九要(儒家五德温良恭俭让)(5)


5让:谦逊不争

让,谦逊也,是指谦逊又不争强。在与人交往时,要尽量柔和谦让,和人交谈,处处留有余地,得理也需让人,这样别人就愿意和你交往。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做人胸襟应像水一样可以包容天下,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谦逊不争不是让人做事不积极努力,而是一种不争功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太过争强好胜和争名夺利,哪怕争来了一点蝇头小利,但他失去了为人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人生的格局,结果是得不偿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