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古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也曾)

文|杨曙明

济南古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也曾)(1)

历史上的济南城,最早是历城县城,而后于隋朝开皇年间成为齐州府城,明朝洪武年间又成为山东省城。

县城、府城、省城,三城“合署”五百多年,此乃山东唯一。

1936年11月,历城治所由城内迁出,迁至王舍人庄;1958年5月,又由王舍人庄迁至洪家楼。

如此说来,济南府城也好,山东省城也罢,当年都曾是历城县的地盘,因而在1928年出版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自然也就包含有济南老城和商埠地区的情况。

济南老城现今为历下区的泉城街道和大明湖街道之所辖区域,两者的面积相加约为3.3平方公里,不过,因为此数据含有护城河的所占面积,因而昔日济南老城的实际面积比这还要小些。

可是,就在这巴掌大的区域中,旧时却分布有很多古迹,其中以祠堂和庙宇居多。

济南古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也曾)(2)

在《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记录在册的祠堂有19座,庙宇11处。

这些祠堂和庙宇,有些留存至今,如铁公祠、曾公祠、李公祠(今稼轩祠)、升阳观等,有些则早已经销声匿迹。

如:位于司家码头的“三公祠”、位于鹊华桥东的“阎公祠”、位于舜井街的“迎祥宫”、位于皇亲巷的“慈仁院”、位于院东大街的“圆通庵”、位于大明湖东南岸的“汇泉寺”等等。

此外,当时在老城内还有诸多亭台楼阁,它们同样是有的留存至今,如:历下亭、沧浪亭、白雪楼、汇波楼等,有的早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位于后宰门百花桥南的“曲水亭”、位于济南道署(今省政协大院)的“云汉楼”、位于翟家牌坊路的“枕湖楼”、位于珍珠泉大院的“白云楼”、位于城东南隅的“三角楼”、位于县学街的“文昌阁”等等。

按照当年历城区的行政区划,济南老城分为三个区,即城内一区、二区、三区。

三个区各有街巷57条、48条、51条。

由此我们可知,当时的街巷大都比较短,不足百米的“大有街在”,而且还有不少四五十米的小胡同。

如:长37米的太平胡同、长39米的平安胡同、长55米的皮家胡同、长57米的罗家胡同等等,而最短的西辕门街,长度只有28米。

说起老城内的居住人口,可谓今非昔比。

济南古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也曾)(3)

按照《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给出的数据,城内三个区合计住户11883户,合计人口36229人,户均只有3.04人。

何以户均人口如此之少,笔者对此存疑,为此特意查阅了1926年出版的《续修历城县志》。据该志载,当时城内三个区共有住户12663户,53904人,户均4.26人。

按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采用的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数据,而《续修历城县志》的数据肯定要早于1926年,其中的差异之原因,时下我们无从得知。

不过,《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虽然是由有官方背景的历城县实业局印行,但内里的错处较多,在这本书重印的“点校整理说明”中,点校者为了“保持原貌”而未做改正,并为此作了特殊说明。

“本县工业发达,工厂林立,故出品日增,前途发展未可限量。”这是《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关于工业介绍的前言。

不过,其所说的“工业”,大都是手工业作坊,而且还是以家庭作坊居多,因而规模也很小。

按照书中给出的统计,当时全县计有“工厂”5281家,其中在老城内数量多达2276户。

在这些“工厂”中,帽店、靴鞋店、成衣铺、木作店数量过百,分别是251家、135家、246家、108家。

济南的现代工业,最早大都聚集在天桥周边和商埠地区,老城内为数不多。

在《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虽然其数据显示有58家工厂在城内,但未列名录。

济南古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也曾)(4)

而在“历城县工厂统计表”中,统计在册有120家工厂,按其厂址所在,只有6家在老城内,分别是:

位于院东大街的“履新针织厂”、位于院西大街的“兴盛号”、位于西门里大街的“仁和制袜厂”、位于小布政司街的“平民制袜厂”、位于院东大街的“郁馥春”、位于太平寺街的“义昌永”。

至于这“兴盛号”“郁馥春”“义昌永”是生产什么的,单纯从字号上看,时下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在有关商业的记载中,《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有“商业种类统计表”。

在这张统计表中,列有64种商业门类,合计有8997户商家,其中城内4231户,商埠1534户,乡区3212户。

在老城内的商家中,最多的是“杂商业”,计有861家,其次是茶馆353家、布店206家、饭铺174家、南纸店174家、馍馍铺171家、洋货店139家、理发铺131家、锅饼铺124家、丝线店124家、烧饼铺121家、药铺113家、鲜果铺103家。

昔日芙蓉街曾经是济南老城内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条长432米的老街上,当年汇聚有上百家商铺。

从服装、布匹、饭庄、客栈、药店,到书籍、文具、乐器、古董、陶器、钱庄、首饰、眼镜、刻字、照相等等,可谓门类繁多,买卖兴隆。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此乃当年人们对济南老城景色的赞誉。

不过,从《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的工商业统计中,我们似乎还可以这样说,济南老城当年还是“家家作坊,户户经商”。

因为按照当时的统计,在11883户人家中,工商业户竟有6597户,占到了总户数的56%,或许这也是济南老城当年的特殊景致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