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他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后来,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2)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3)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4)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5)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6)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7)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赏析】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中间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8)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9)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赏析】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0)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1)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赏析】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2)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3)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 ,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作者与白居易相交至密,友情极深。二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京,左迁外郡,心境都很凄凉,发而为诗,语言悲苦,自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类诗,在二人诗集中还有很多。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4)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5)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6)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7)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

唯梦闲人不梦君。

【赏析】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现在,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昨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第二句乃说:“念君怜我梦相闻。”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与白居易寄来的诗相比,这一结句翻出新意。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8)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19)

《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赏析】此诗描写了夜半与佳人有约,见花影动而疑人到来的焦急心情。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20)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21)

《水上寄乐天》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

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

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虽路途远隔,难以聚首,但共此明月江水,相思相忆,千里同心。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22)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赏析(每天一点诗意元稹)(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