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湿地公园需不需要预约(海珠湿地三期今起可预约入园)

海珠湖湿地公园需不需要预约(海珠湿地三期今起可预约入园)(1)

海珠湿地将打造4.3公里游园路线。 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上新”了。

16日,海珠湿地三期建成开园,并于17日针对有科研监测、研学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队实行有限预约入园。因属于核心保育区,海珠湿地三期暂不接待大规模游客,每天入园总人数不超200人。目前,海珠湿地三期打造了瑶溪映月、美人花镜、芙蕖香远、山林城市、黄花金雨等节点,形成了4.3公里游园路线,未来将逐步向更多市民开放。

海珠湿地被誉为广州“绿心”,是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建立起来的城央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点、补给站和越冬栖息地,也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物种宝库”和“储碳库”。经过几年不懈的保护与建设,海珠湿地呈现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崭新面貌,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盎然。至今,海珠湿地已完成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二期、三期保护建设。

为进一步擦亮城央湿地品牌,海珠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结合万亩果林实际,推动湿地与农业、果林与水系、生态与景观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把海珠湿地打造成为广州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农业特色的城央湿地。

打造生态农业核心区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以上

不久前,海珠湿地代表中国,角逐2019年度第12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已经成为广州的绿色名片。

至今,海珠湿地已完成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二期、三期保护建设,建设面积约8103亩,其中海珠湖1423亩,湿地一期1000亩,二期3060亩,三期2620亩。

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二期已为公众所知,刚建成开园的三期又有何特色?

“海珠湿地一期的特色是岭南水乡,二期主打原生态,三期的亮点是凸显农业生态文明。”海珠湿地园区管理部副部长张毅介绍,海珠湿地三期位于小洲东路南北两侧,紧邻海珠湿地二期,属湿地核心保育区,将打造为生态农业核心区。

湿地三期规划建设以“少干预、微改造”为原则。海珠区住建局园林景观科工程师黄文超表示,海珠湿地三期所在地此前存在果树过密、土壤重金属化、沟渠堵塞等问题,为此,海珠以原有果林为基底,保护原有蕉林、龙眼树等优良果树,抽疏或改造部分老化、长势较差的果树,优化果品,增种农作物品种,形成果树采摘、果树研究等农业园区,发挥果林绿色核心生态效应。

“湿地保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不容易!”海珠湿地三期片区管理人员卫振航此前是新滘村的果农,他表示改造前果树载种过密、果林间养殖鸡鸭等情况非常普遍,2013年开始生态围蔽后变化很大,经过改造,曾经脏乱的果林变成了如今亮丽的公园,他也从果农成为海珠湿地的工作人员。

黄文超表示,改善土壤必先改善水质,他们结合现场排灌渠肌理实际,疏浚淤塞渠道,连通西江涌、头围涌等水系,利用水闸、水窦调水补水、控制水位,达到内外水循环,形成生态净水系统。此外,他们还排除部分湖水,消毒、改良和优化底泥,构建以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系统,最终达到水环境优美,水质清澈到底。

“目前在海珠湿地三期已经可以看见萤火虫!”黄文超表示,萤火虫对环境要求较高,其出现可大致佐证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事实证明,海珠湿地三期水质已由原劣Ⅴ类提升至Ⅲ类以上。

打造4.3公里游园路线每天入园总人数不超200人

“7月17日起,海珠湿地三期将针对有科研监测、研学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队实行有限预约入园,每天入园总人数不超200人。”张毅解释说,之所以暂不接待大规模游客,因为海珠湿地三期属于核心保育区,“生态保护优先”。

17日,海珠湿地三期迎来第一个团,是35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团队。张毅说,目前,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二期体现出科普功能,而海珠湿地三期更强调科研功能。

海珠湿地三期通过优化果林结构、种植芦苇及水稻等,合理设置果树研究区、科普拓展区、昆虫观赏区等,打造集农业保护、果林湿地展示、自然科普、湿地保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农业保护示范园区,是开展科研、监测及科普宣教的好地方。

为此,海珠湿地三期不断推动湿地与农业、果林与水系、生态与景观有机融合。如在海珠湿地周边营造微地形,采用多层次种植模式,以常绿植物搭配开花植物分层种植,其中内侧种植秋枫、细叶榕树等常绿植物,外围种植美丽异木棉等开花植物,降低噪音,打造生态景观带,实现海珠湿地生态隔离,也营造了多个湿地赏花点。

海珠湿地三期也持续丰富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海珠湿地三期正好位于国际鸟类迁徙线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引来一些鸟类觅食和停留,为此,湿地三期利用荒废鱼塘、蕉林、菜地,打造湿地滩涂、浅滩等,增种适宜鸟类觅食的农作物品种,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

张毅介绍,海珠湿地也在打造生态研究高地,联合了中山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三十多个合作伙伴,开展了34个国家、省、市、区级的研究项目,涉及红树植物技术研究、湿地植物研究、水质测试、鸟类生态及行为研究等。

目前,海珠湿地三期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按照海珠湿地一期、二期的标准执行(即每天7:30-19:30,每逢周一闭园进行生态修复,节假日顺延),可提前1—3天拨打游客服务热线进行团体预约。

同时,海珠湿地三期将不定期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湿地夜观、自然探究等颇受亲子家庭欢迎的自然教育体验课,依托果林湿地特色和融汇岭南农业文化,带领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未来,海珠湿地三期将逐步向更多市民开放。目前,海珠湿地三期把湿地与农业、果林与水系、生态与景观结合,营造鸟类生活空间及景观带,打造了瑶溪映月、美人花镜、芙蕖香远、山林城市、黄花金雨等节点,形成以岭南传统文化、海珠地域特色的4.3公里游园路线。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实习生 朱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