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图书馆并不孤独(一座孤独的图书馆)
你可能已经看过这张图,被它孤独的背影感动过。 它算是中国的第一代网红图书馆,那时候晓书馆还没火,也没有(点击可看我们之前的报道)。 3年前,这个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被各地游人追捧。仅有的68个座位,曾试过一天被3000人塞满。 但这个网红不是一阵风,现在仍然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文化地标,像袁泉、陈数这样我喜欢的明星也都来这读书。
在它走红3年后,我又回来探访,发现来这里看书的人照样爆满。 如果说,它起初的走红靠设计和包装,而能走到现在,背后有一位孤独的北大守护人。
3年过去了,孤独图书馆是否如故?
孤独图书馆原本叫“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建在秦皇岛北戴河的海边上,周围几乎没有知名景点。 即便地处偏僻,它还是火遍全国。
在广为流传的文章里,它既有博尔赫斯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也有海子的“面朝大海”,还借用孤独和公益戳中了很多文青的审美趣味。 3年内,只有450平米的孤独图书馆接待了近10万名游人,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甚至有当地人因此做起了新兴生意,伪装成看房的,把游人带进去。
我上周也慕名去了,从上海坐6小时高铁,再坐40分钟车,到达时已是天黑。 那天正好是它的3周年纪念日,诗人北岛、西川也来了。 馆内灯光很梦幻,我边听诗歌朗诵边喝酒,仿佛回到我的文青时代。
第二天的白天,我又来了。没了昨晚的热闹,远远看,孤独图书馆就像一座钢筋混凝土雕塑。
在宽阔海面的映衬下,它的造型确实有几分孤独凄美。
但走进去,发现设计很巧妙。简洁的书架、透明的玻璃窗、留有小洞的房顶,都让我直接感受到海声、风声和阳光。 内部是开放性的两层空间,呈阶梯式,临海的那面是完全透明的玻璃墙。
一层的靠椅是最受欢迎的位置,拿着书本喝着咖啡,迎面就是大海,确实很惬意。
二层还有一个冥想室,大部分空间是幽暗、封闭的混凝土。透过临海窗户射进来的一道阳光,颇为神圣。
但作为一个图书馆来说,它的藏书不到一万册,有点可惜。 管理这里的人,是馆长孟向前,大家口中的老孟。他被称为“孤图守护人”。
当了 40 年图书管理员的孤图守护人
“孙子出生了,整天围绕着尿不湿、奶粉、广场舞,还得看老伴脸色,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其实很孤独。” 一头银发、穿戴整洁的老孟今年65岁。 他在北京生活了半辈子,从北大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先后在不同图书馆工作40年,然后退休。
3年前,女儿给他转发了一则孤独图书馆的招聘启事,老孟马上递交简历。 他带着降压药和水杯离开北京,跟他一起来的老伴呆了半年,就走了。 老孟一个人留在这里,因为有慢性病,还得每个月回北京领药。
他刚来时,觉得这里太“乱”了。所有藏书按照装帧格式、大小在形式上分类,看似整齐,内里却无秩序。 老孟实在看不过去,没有电子检索系统,就自己把书一本本整理。 “你看,这一套书,进来的时候就少了一册《后汉演义》,多了一本《民国演义》。” 老孟不仅整理书架,也扫地,几乎什么活都干。
每个月,他会制作主题书单。比如八月炎热,主题是“读闲书驱暑热”,他就给大家推荐《穿越古丝路:丝绸之路上的千古传奇》、《蔡澜旅行食记》等。 图书馆的藏书从起初不到3千册到现在已逾9千册,半数均来自小区居民和社会捐赠。 为了表达谢意,老孟还请人给捐书较多的人制作刻章,把捐书人的名字记录在扉页处。 这样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因为老孟的管理,有秩序地规范了起来。
“不能拍照,每天限流200人,访客必须预约”
老孟刚来这里时,并不适应。 游客过多,等着参观的人把图书馆里外环绕了一圈,还有黄牛售票。 孤独图书馆不但没了读书看海的安静氛围,慕名而来的游人失望而归,涌来大量负面声音。
“摇曳生姿的沙滩裙、拖鞋,和五花八门的口音、相机,就像是下饺子一样。” 老孟那几天心里很忐忑,纳闷这怎么不像以前自己呆的图书馆。 他开始定规矩:不能拍照,每天限流200人,访客必须预约。 “人家都说,我这个老头是最不讲道理的一个人。”老孟自嘲道。
在闭馆前30分钟,我亲眼看到了老孟面对违规者的不留情面。 他欠着腰眯着眼睛盯着座位上打闹的3个人,他们瞬间就安静了。在拍摄的我,虽然得到许可,也变得不好意思起来。 看到位置摆放与原位相差太离谱的,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看起来凶巴巴。 老孟说,有三类游客是会被他批评的,叽叽喳喳说话、老在拍照,还有带着个小孩吵闹。
严厉的老孟也有温柔一面。 去年夏天,老孟看到一位外地来的女孩在图书馆里看了3天的书,时而抬起头面对海面发呆,时而帮他扫地。 老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陪女孩坐了一会儿,说了一句:“我老头了都没有烦心事,看看海有什么过不去的?” 几天后,女孩走了,留下一封感谢信,老孟至今还保留着。 老孟还记得,有一位77岁的老先生三伏天从秦皇岛骑车50多公里赶到图书馆,老人在路上磕破了腿,也没有提前预约参观。 老孟知道后,赶紧邀请他入馆,给他倒杯水,让同事赶快到医务室拿碘酒消毒。
随着这些事情的报道,不经意间,老孟也跟着火了,甚至有游客特地来拜访他。 他发现原来图书管理员是个没过时的职业。但在附近的居民看来,他还是一个深受敬重的普通老馆长。 有一次中秋节,刚准备锁门时,一个老太太跑过来。 老孟以为她进去参观,结果她拿着一大袋水果和粽子说,“你们不回去过节,我来给你们送吃的。” 他大年初一也在这里值班。有个女人一大早就提着橙子、葡萄给他,“你们过年都不回去,我给你们带点心意。” 老孟说起这些暖心事,很开心,“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我活得很年轻。”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地标景点
关于孤独图书馆,网上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讨论,比如: “这根本不是一个图书馆,就是一个景点,没人看书。” “赤裸裸的房地产项目,很商业。” 事实上,我在现场看到的是:门口的海边确实有很多游客在拍照游玩,馆内却很安静,大家看书看海,互不干扰。
老孟现在也释怀了,这不是图书馆,大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地标性景点。 有时候游客多起来,门口排起了长队,老孟会好心劝告呆久了的人先离开。 “真正看书的人不会到这里来。住这里的居民会借书回去,游客可以去图书馆,大家来感受一下就好。”老孟直言。
因为社交网络带来的人气,孤独图书馆确实成了热门景点。 它身处在当地名为“阿那亚”的房地产项目当中,背后是盛夏旺季一房难求的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里面有别墅、酒店,隔壁还有阿那亚小礼堂、咖啡厅...... 短短几年内,图书馆背后的纸上蓝图就变成了鲜活的社区。
社区里一套70余平米的房子两年也翻了倍,现在房价均价2万五。而附近的其他楼盘,价格差了一大截。 老孟也承认,孤独图书馆的创意很好。 它用文化和创意带动了整个大社区的活力,孤独图书馆现在也不孤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