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过量食用春笋引发胃病(吃了朋友挖的春笋)
最近一阵春雨
山里的应季美食“春笋”
也纷纷冒头
春笋脆嫩鲜美
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
无论是炒着吃还是做成腌笃鲜
都是难得的山珍美味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家住前埔的方先生
最近却因为吃了太多的春笋
而上医院就诊了
案例回顾
前段时间
一个山区的朋友给
家住前埔的方先生
送来一大堆
自己采挖的春笋
面对朋友的情谊丰富的美味
方先生在一周多的时间里
连续变着花样
吃了多顿或清炒或肉炖的春笋
结果
方先生很快出现了肠胃不适
打嗝、胃胀、胃痛
甚至还轻微腹泻
方先生来到前埔医院就诊
医生告诉他
他的症状是短时间内频繁吃春笋
使胃黏膜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的
好在经过一周的调理
方先生目前的肠胃已恢复正常
对此
前埔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英提醒大家
春笋虽然美味
多吃也会伤身喔~
当然
适量食用春笋
对于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前埔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英介绍,春笋味甘、微寒、无毒,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作为食物,它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
食用春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而造成方先生这种情况的
主要是春笋中含有的草酸和鞣酸
等难溶性成分和不溶性膳食纤维
比较难消化
那么
春笋一次吃多少为宜?
什么样的人要特别注意呢?
一般情况下
普通人群以
每周吃1次-2次
每次不超过100克为宜
还有几类人群
尤其不适合食用春笋
● 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患者;
● 老人和15岁以下儿童也不宜多吃;
● 妇女产后以及因吃笋会诱发、复发哮喘的人不宜吃笋;
● 由于笋中难溶性草酸钙含量较多,尿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患者也应尽量避免食用。
事实上,不止春笋
水果中的“红富美”樱桃
最近也上了新闻
近期,一则
“女子食用5颗樱桃,咬破樱桃核被毒晕”
的消息在网上传播
小小樱桃
真的有这么大的食用风险?
中毒科医生表示,樱桃肉本身无毒,而樱桃核确实含有氰甙类物质,可以分解出剧毒的氢氰酸,但含量极低,且本身并非可食用部分,因此樱桃完全可以放心吃。
图片来自网络
离开剂量谈中毒都是耍流氓”
张程解释,所谓“樱桃有毒”,是指樱桃仁中含有氰甙类物质。氰甙类物质本身无毒,但樱桃仁中自带水解酶,一接触到水后氰甙会分解代谢,最终产生剧毒的氢氰酸,达到致死量可立即致人死亡。
不过,“离开剂量谈中毒都是耍流氓”。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1公斤樱桃仁中含有几十微克的氰甙类物质,再分解为氢氰酸的含量则更低。而氢氰酸对人的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0.5毫克~3.5毫克,也就是说,一般的人即使是吃下1公斤樱桃仁也未达到致死量。“
况且,樱桃仁味道苦涩,本身就不是樱桃的可食用部分,最多误吞一两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樱桃肉是不含有氰甙类物质的,所以正常吃樱桃是不用担心中毒的。”
比起樱桃
这些食物更应担心氢氨酸中毒
张程介绍,目前已知有2000多种植物含有氰甙类,“氰化物的味道就是苦杏仁的味道,一些植物的种子含有氰甙,味道苦涩,可以降低被动物吃掉的几率,有利于繁衍。”
常见食物中除了樱桃仁以外,苦杏仁、木薯、桃仁、白果等等也都含有氰甙类。尽管含氰甙类的食物多,但总的来说,市面上正规生产、出售的食品都经过妥善处理,可以放心食用其可食用部分。
“这么多年我们医院都没接到过因为食用植物而氰化物中毒的病例,只试过有一例吃了几十粒话梅仁感到口干、喉咙不适,但还没到中毒的程度。”
而自行处理相关食材时也要注意。张程表示,要避免生吃含有氰甙类的食物,用沸水煮半小时,氰甙类含量会大幅度降低,“去毒”效果比直接翻炒要好。
苦木薯、白果等含量较高,生吃或未经恰当处理后食用,容易引起中毒,尤其是代谢能力较差的儿童。
木薯
木薯类分为甜木薯和苦木薯。苦木薯每公斤大约含有120毫克的氰甙类,和上文提到的樱桃仁中氢甙类物质含量都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可以说含量非常高了,是常见食物中非常容易引起氰化物中毒的一种,不宜食用,通常只是用来作为工业用淀粉的材料。
而甜木薯每公斤氰甙类物质含量在10毫克左右,也不能够生吃。但经过正确处理、煮熟煮透,则所含的氰甙类含量会大大降低。
要避免生吃木薯,或误将苦木薯当做甜木薯食用。
白果(银杏)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里面同样含有氢甙类物质。儿童体重小,加上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解毒能力较成人弱,中毒、致死剂量低于成人。
在种植银杏树的地区,要防止儿童在白果成熟季节捡食或采摘白果直接生吃。
苦杏仁
氢甙类物质的味道就是“苦杏仁”味,而苦杏仁里也确实含有较多氢甙类物质。所以苦杏仁同样要避免生吃。
张程提醒,一旦误服含氰甙类物质的食物,会感到口中苦涩、咽喉部不适,发现这个“警示信号”就要及时停止进食。氰化物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即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惊厥等,最后有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催吐处理后送医院。
更多常见食物中毒的
应急处理方式见下图
美味的食物
却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
吃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咯!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刘蓉 通讯员:彭钦平
晨报记者:马丽 综合广州日报(ID:guangzhouribao)、健康有约(ID:gzrbjkgj)
编辑:谢煜婕 值班主任:蔡萍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