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推荐:什么叫纨绔子弟,看看《红楼梦》里贾赦的所作所为就明白了

文/陶冶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1)

【作者简介】陶冶,家住沈阳,喜爱摄影。文章散见于在《自强文苑》《千高原》《阅读悦读》等刊物与网络媒体发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编注:本文有删减

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最想看到的就是在旭日东升时,有华表为前景的天安门,逆光中不失细节的剪影无比壮观。汉白玉质地的华表上细腻的龙纹盘柱,一朵祥云的上方端卧着望天吼,显示出的威仪不可侵犯!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2)

这个远古的图腾,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已成为中华的标签。无论你将它印在名片上还是画册里或者插播在屏幕上的广告里,人们一眼就会看出,代表的是中国。

而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并非是华表初始的功能。华表的原名叫做诽谤木,设于上古尧舜时代。它的原型是个一木柱,上有横板,立于宫门前或要道口,是用来给国家的管理者提意见的意见牌。

国人隶农,商贾百官均可对时政评点进言。

那时诽谤二字并非贬义,古意解释,“放言曰谤,微言曰诽”。四千多年前的华夏管理者能开言路,纳谏言,可见是何等的开明贤德,难怪后世称尧舜为圣贤。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3)

诽谤木对智慧的统治者是求之不得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说,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必有大患。而自古以来能接受谏言的统治者又有几人呢?在《资治通鉴》中我们看到诸多的谏臣总是提示以史为鉴,希望统治者像尧舜看齐,而高高在上的君王总是以圣明自居。

夕阳西沉时你回望一眼紫禁城的太和殿,会想到什么?高高的汉白玉台阶护栏,72根金丝楠木柱擎起的大殿,雄浑壮观,气压山河,却难以撑起权利的永恒。

从秦始皇开辟的封建王朝起始,有哪朝不想一劳永逸?一朝朝、一代代,独揽权力的家天下总想千秋万代,唯我独尊。尧舜的诽谤木是远古时期本应发扬光大的文明。而在战国齐威王后官场兴起奢靡安逸之风,将原来与人等身高的诽谤木越立越高,逐渐人不可及。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4)

到了东汉,诽谤木又演化成了高高的石柱,再后来就演变成我们今日所见到的,象征皇权不可侵犯的华表——一个展示皇家威仪的装饰物。1912年中国最后的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就像冥冥中的因果。

唐玄宗启用姚崇当宰相,姚崇向皇上提出了十个条件,也就是《资治通鉴》里记载的“十事要说 ”。在此,我们现代的思维里难免替姚崇捏了把冷汗,人家给你高官做你还讲条件,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而开明睿智的唐玄宗却全部接受姚崇的条件,姚崇虽任宰相仅三年,却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因而方有开元盛世。一个国家的管理者若广开言路,在不同声音里取舍求是,就会产生最佳的理念,就会使社会进步,给人民带来福祉。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5)

甘肃景泰黄河故道里隐藏着黄河石林奇观,在龙湾村翻滚的黄河与它擦肩而过,羊皮筏子在黄河的激流里辗转腾挪,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

有人说《禹贡》所说的浮,注释就是人乘浑脱或皮筏、木筏在黄河上漂流。可见皮筏子在禹治水时已用做浮载工具,从四千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

望着艄公对皮筏子的娴熟掌控,你会不会联想起尧、舜、禹那悠悠的远古,我们的先祖创造了“羊皮筏子”也创造了“诽谤木 ”,而谁更应该流传后世呢?

中华民族华表的由来简介(原来是诽谤木演化而来的)(6)

历史上气死一个皇帝还逼疯一个皇帝的悍后是谁?

人类如厕的历史趣闻

梯田丨一份历史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