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山的画法大全(山水画基础教程)
山石是山水画最基本的内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绘画,要经过勾、皴、擦、点、染等几个基本步骤或再增加提的程序。勾是用中锋或侧锋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勾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勾石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小的石块可由两笔勾成,大的石块可由三笔或三笔以上勾成。勾石的线条不能太简单,需有曲折、欹正的变化。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皴笔要简练,不宜过于密集,否则笔法就显示不出来,墨色也容易呆腻。擦是用干枯的笔肚依据山石的阴阳起伏稍加轻擦。擦是皴的一种补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体感和立体感。一般先皴后擦,也可以边皴边擦。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依据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显出立体感,调节石与石之间的空间感。点是用浓墨或焦墨点出山石上的苔点或苔草。
画完之后,若觉得黑色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较淡的墨勾或皴,后以浓墨提,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山石绘画的基本步骤
步骤01:用中锋勾出山石轮廓,注意线条干、湿、浓、淡的变化。↓↓↓
步骤02:在暗部的轮廓内加皴,加强山石的立体感。↓↓↓
步骤03:在皴的缝隙间加皴,加强山石的质感。↓↓↓
步骤04:在皴擦间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步骤05:用焦墨加点苔或苔草。↓↓↓
步骤06:最后用淡墨加少量藤黄渲染出山石的颜色。对不满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点、或染,直至完成。↓↓↓
斧劈皴画石法
斧劈皴的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于五代卫贤,盛行于唐宋,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然后以侧锋横刮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画石法
大斧劈是一种偏锋直笔皴,起笔较重,直势皴出。大斧皴笔势宽阔,清晰简洁,适宜表现大块面的山石。
步骤01:勾皴并举,用侧锋长线画出局部山石结构,并用短斧劈皴画出第一面的石块效果。↓↓↓
步骤02:由简到繁、相势加皴,墨色由淡到浓,完善石块第一面,并用随意的线条勾出石块暗面的结构。↓↓↓
步骤03:用长线勾画出石块第三面的轮廓,并用长斧劈皴画出石块的体积感。↓↓↓
步骤04:根据山石的结构具体安排长、短斧劈皴,增强石块的体积感。↓↓↓
步骤05:待皴笔干后,用含水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强立体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湿接染暗部,暗部颜色要和亮部有所区别,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许藤黄和墨色,即螺青色。↓↓↓
大斧劈皴用笔苍劲直下,需斩钉截铁,方中带圆,形式雄壮、磅礴,墨气浑厚。
小斧劈皴画石法
小斧劈与大斧劈相似,以较小的笔迹,表现山石的细致结构。小斧劈能体现出山势峻瘦削利、古朴遒劲的气质。
步骤01:蘸浓墨,用中钎勾画出山石组合的轮廓,并交待出山石的脉络。↓↓↓
步骤02:枯笔蘸浓墨,用很多的小皴笔表现石块的轮廓、明暗和质感,笔触和笔触之间不重复,一次完成。↓↓↓
步骤03:待皴笔干后,用含水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强立体感。↓↓↓
小斧劈皴用笔宜有披折顿挫,转折处无圭角,圆浑。
披麻皴的画法
披麻皴又称"麻皮皴",是线皴法的一种,五代董源始创。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这种线条好像分散披离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于表现土坡或峰棱不太明显的石块。披麻又分长披麻、短披麻两种,用中锋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
步骤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状,由里到外进行勾勒,线条应挺直、流畅,笔气贯通。↓↓↓
步骤02:蘸浓墨,继续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轮廓。↓↓↓
步骤03:继续勾画出远处的山石轮廓。画山石常用局部扩展法,即画好一个局部,然后进行扩展。↓↓↓
步骤04:进一步完善山石造型,并勾画出山石的主要脉络。↓↓↓
步骤05:山石勾勒完成之后,用侧锋或干笔进行皴擦。长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结合使用。待墨干后用淡墨统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体化。↓↓↓
刮铁皴的画法
刮铁皴和斧劈皴一样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创。刮铁皴的特点是:形态伟岸端正,骨体方硬,石纹横向切割,皴笔沿横线自上而下,似用锐器在铁板上刮行,由此得名。与斧劈皴相比,刮铁皴用墨含水量较少,笔触以竖向为主,用笔沉着有力,适合表现石质坚硬的山石。
步骤01:先用硬毫中锋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轮廓及轮廓内的道道纹路。↓↓↓
步骤02:完善山石的轮廓,确定山石的脉络走势。↓↓↓
步骤03:然后以不干不湿之笔卧锋从线纹边缘向下刮,出笔要重,收笔要轻,取基劲锐之气及枯毛之趣。每道横纹间要留出空隙,以显凸凹感。↓↓↓
步骤04:用稍浅的墨色继续进行皴擦,皴擦时留出石与石交界的位置,同时注意山石的走势。深重的部分以较整的墨块切割。↓↓↓
步骤05:然后用淡墨笼染,将各个部位的凹凸变化统一在整体的块面关系之中。↓↓↓
荷叶皴的画法
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荷叶皴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地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地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骤01:第一笔画出山头,线条由上至下生发,上粗下细,上实下虚。↓↓↓
步骤02:第二笔继续画山头,用荷叶皴画山石,注意用线不能太粗。↓↓↓
步骤03:开始皴画,绘画时可以将山石看成败落的荷叶或倒着的树枝。↓↓↓
步骤04:边勾边皴,线条起笔稍微停顿,收笔要虚一些。画的时候尽量脑海中联想荷叶的筋脉。↓↓↓
步骤05:完善山石造型,最后用淡墨色进行罩染。↓↓↓
解索皴的画画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来的,运笔比披麻皴要长,画面线条犹如解绳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锋画皴法,运笔应干燥且呈发散状,淡墨浓墨混合而用,不可单一墨色,否则层次单一,缺少变化。
步骤01:蘸浓墨,勾勒出近处的山头,线条上粗下细,上实下虚,墨色有浓有淡。↓↓↓
步骤02:勾勒出远处的山头,注意深远关系的表现,线条讲究统一中带变化,在这里是同一种线,不同的墨色。↓↓↓
步骤03:用淡淡的墨色,画出最远处的一座山头。↓↓↓
步骤04:待山石外形确定之后,由近处的山头开始皴画、染色,皴笔中锋曲线运笔,呈散发状,染法应为淡墨,否则"毛"的感觉会淡化。↓↓↓
步骤05:由近及远,边皴边染,墨色逐渐减淡,在笔触交互中体现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气势,需强调的地方加以提笔。↓↓↓
牛毛皴的画法
牛毛皴是元代画家王蒙从披麻逡和解索皴变化而来的一种皴法,这种皴法细若盘丝,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适合表现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郁郁葱葱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点是用笔纤细飘动,层层编织,反复叠加,杂而不乱,密而不闷,乱中有规律,用墨时,浓墨淡墨夹杂而用,最后用焦墨提神。其点法最有特点,秃笔散点,有的苔点用笔扫出来的,或用笔肚点出来。用牛毛皴切忌行笔时杂乱无章,墨色单调。
步骤01:先用中锋勾勒出山石的结构。↓↓↓
步骤02:确定了山石形状之后,由石块的底部运用短线条开始皴画。↓↓↓
步骤03:根据山势,继续运用牛毛皴笔,皴画出山石的第一层次。↓↓↓
步骤04:逐层添加皴笔,线条要有规律,不可杂乱,留出山石的受光面,并在此基础上,用淡墨进行罩染。↓↓↓
步骤05:继续用浓墨进行皴画,层层编织,反复叠加,注意线条排列的疏密变化,最后用焦墨提神。↓↓↓
豆瓣皴的画法
豆瓣皴是点皴的变体,形如大小相间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笔需蘸淡墨后把笔锋按扁,擦写出上圆下齐的点,墨色逐渐加深,层次不宜过多,两三层即可。皴画时,不能填满,适当留白,以体现山石的受光面。
步骤01:用中锋勾勒出山石外形,山头部分用笔方折,表现出山石的坚硬感。↓↓↓
步骤02:用短笔锋皴画,可以由局部画起,皴线应短而密,并用淡墨罩染。↓↓↓
步骤03:反复皴擦,并用点线的复皴使山石更加浑厚。↓↓↓
折带皴的画法
折带皴用中锋拖笔,再用侧锋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因此而得名。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步骤01:由上至下画山石,逆锋向左运笔,再转折向下。↓↓↓
步骤02:折带皴一般勾皴并举,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状。↓↓↓
步骤03:继续勾画、皴擦,石纹可用干笔擦画。↓↓↓
步骤04: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画出后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间的深远关系,画完之后用淡墨进行罩染。↓↓↓
步骤05:对山石的暗面加擦笔,并用稍浓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点染,增加山石的立体感,最后对画面进行整体的调整即可。↓↓↓
卷云皴的画法
卷云皴又叫云头皴,运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犹如云彩一般,因此而得名。这种皴法由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创立。卷云皴法,用含蓄的圆笔中锋,以湿笔皴出山石轮廓,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密皴,中侧锋并用。
步骤01:勾勒出第一朵"云头",注意线条宽、窄和深、浅的变化。↓↓↓
步骤02:由上至下生发,确定山形的大致走势,运线的笔法近似于蟹爪枝。↓↓↓
步骤03:连勾带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笔,加强立体感。↓↓↓
步骤04: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画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步骤05:添加皴笔和擦笔,待山石形状基本画完之后,用淡墨进行罩染,最后用浓墨进行提点。↓↓↓
米点皴的画法
米点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从董源的米点皴变化而来的,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常用于表现江南山水间清晨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
步骤01:中锋运笔,勾画出近处的山头,线条上实下虚,墨色上浓下淡。↓↓↓
步骤02:画出远处的山头,此画采用S形构图法,山脉迂回,用线需流畅。↓↓↓
步骤03:将山石勾画完整。↓↓↓
步骤04:用羊毫蘸足墨,笔尖蘸浓墨,卧笔而点,点出山石上的植物。↓↓↓
步骤05:由外而内,快速点皴,表现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过渡要自然、和谐。待墨色至七成干时,可以在山头和外沿上进行复点,使之结实厚重。↓↓↓
钉头皴的画法
钉头皴形状如铁钉,像凿子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常用于表现表面斑驳的山石,此法是江贯道比巨然山水中变化出来的,多用在为山水画远景的点苔上,根据画面布局的需要又通过浓淡干湿、近大远小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远山树木丛荣的感觉。
步骤01:先勾画出山石的轮廓,在山石大的纹路基础上添加小的皴点。↓↓↓
步骤02:继续加皴笔,注意根据山石的体面关系,安排皴点的疏密关系和墨色浓淡。↓↓↓
步骤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干至七成的时候,进行复皴。需要强调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笔。↓↓↓
雨点皴的画法
雨点皴又称雨打墙头皴,画时以逆笔中锋画出垂直的短线,密如雨点。雨点皴能表现出山石的苍劲厚重感,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太行山的景致。
步骤01:先用中锋勾画山石的矾头,线条宜浑厚浓重。↓↓↓
步骤02:继续用线条勾画山石轮廓。↓↓↓
步骤03:丰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关系。↓↓↓
步骤04:用短而直的线条进行皴画,用线要密集、笔气要连贯。在勾皴时要注意前后用墨的浓淡应有所区别。↓↓↓
步骤05:反复勾皴点擦,使山石更加浑厚结实。山石暗面皴点应更加密集,墨色相对较浓。↓↓↓
山的绘画步骤
画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轮廓脉络,要把一座山的正、侧、欹、斜、起伏转折、连绵走向一一表示出来,但又不是琐碎的堆砌,而是从整体着眼,表现出气势。山的大势确定之后,再沿脉络皴擦点染,才能连气贯脉,有质有韵。
山有各种样式,主要包括巅、岭、岫、崖、岩、峦、川、壑、涧、陵、坂(斜坡)。山的形体如此之多,当然不是每一幅画面都能包含进去,必须根据构图的需要选用。一幅画不管包含哪些形体的山,都是从主峰画起。主峰确定之后,才依次画近、远、大、小等客体山;或拱卫于周围,或揖让于侧面,或呼应于远处,以主峰为中心,使群山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脉相通,缺一不可。
画群山切忌无主次、零碎涣散,还要做到不暄宾夺主、主客不分。
步骤01:先勾勒山形,意在笔先,从全局着眼,确定好构图,先勾出近处山体的轮廓。边勾边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步骤02:由近至远,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对山的暗面加以皴笔。↓↓↓
步骤0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再行变化,层层加工,勾皴并举,确定最终的山体形状。↓↓↓
步骤04:分清山体的大阴暗面,整体加一皴笔,确定出山体的整体明暗关系,然后分出小的阴阳面及物象的脉络纹理等,对局部进行勾皴,接着用淡墨进行罩染,待墨色快干时,用浓墨点出山石上的苔点和植物。最后在主要地方 ,再加以勾勒点染。↓↓↓
赵春秋作品 秋水无声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删除】
中国八大国画巨匠的顶尖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