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的科普知识(不被了解的心肌病)

心肌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造成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可导致心脏性死亡或进行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等。

心肌病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三种。

心肌病的科普知识(不被了解的心肌病)(1)

01

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我国发病率约为12-84/10万,病因多样,约半数病因不详,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本病预后较差。

02

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无梗阻型和梗阻型,我国患病率为180/10万,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预后差别很大,可发生猝死,也可终身无明显症状,预期寿命接近常人。

03

限制型心肌病属于混合性心肌病,相较于前两者发病率稍低,预后较差,往往成为进展为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肌病的科普知识(不被了解的心肌病)(2)

心肌病一般不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播,但限制型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遗传性。

高龄人群因器官功能储备下降,抵抗力低下,因而较易发病。

酗酒可能会影响心肌代谢,造成酒精性心肌病。

妊娠时期,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会导致心脏失代偿,导致妊娠期心肌病。

劳累、呼吸道感染等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都可能诱发心肌病。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不同有较大差异,较多患者因活动耐量下降就诊而发现,典型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短、头晕、黑蒙等,部分患者因体检发现,心肌病患者失代偿后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栓塞等病。

心肌病的轻症患者一般没有症状,若体检发现心肌病,应尽早就医,谨防进展及加重;

若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般首次就诊为心内科,部分严重或者需入住监护病房,一般需行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进一步明确诊断,部分患者需住院治疗。

对于既往家族中存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定期体检,检查心脏超声。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以规律服药,定期监测病情为主,由于心肌病是慢性心脏病,持续时间较久,因此家属应做好及时心理沟通及心理疏导。

心肌病的科普知识(不被了解的心肌病)(3)

患者要规律服药,注意按时按量,注意药品厂家及剂量,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同时联系医生,谨防断药。患者要注意自己的大小便情况,有无头晕、恶心等症状,出现与住院前相似症状应及时复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劳累,定期体检,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