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宋室南渡也有十三年之久。辛弃疾是在沦陷的北方长大的,他从小亲眼目睹了金朝统治下北方人民生活的痛苦和屈辱。

他的祖父辛赞时常带着儿孙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希望有机会带着儿孙“投衅而起”。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少年辛弃疾,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仇雪耻的壮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兵50余万大举南侵。汉族民众揭竿而起,反抗金兵入侵,一时间北方大片土地烽火遍野。年仅21岁的辛弃疾紧急召集二千壮士,参加了起义军。随着起义军力量的壮大,他们主动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以便里应外合有效打击金人,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1)

次年,受起义军将领耿京的委派,辛弃疾抵达建康,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北归途中,惊闻耿京被降金叛将张安国杀害,起义军被遣散。辛弃疾怒火中烧,毅然率领五十个骑兵突袭济州。

在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辛弃疾和他的骑兵队灵活作战,左冲右突,矫健迅疾,辛弃疾更是威猛如虎,他亲手活捉张安国,并连夜赶回建康,把叛军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这一壮举使辛弃疾名重朝野。

朝廷委任他为江阴签判,掌管地方司法,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江阴地处长江南岸,靠近宋金边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这里满怀恢复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心与希望,开始了他的宦官生涯。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2)

南归第一年的立春,他写了《汉宫春立春日》,词中第一句就是“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表达了词人渴望南北一统,共享一个春天的美好愿望。

南归之后,辛弃疾已经逐步适应了江南的气候,并融入了当地文化。自幼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又因为祖父对他的教育,辛弃疾自幼便有勇武豪侠之气,抗金复国的壮志从未磨灭。南归之后,受江南文化的影响,辛弃疾的性格在豪迈中多了几分温柔细腻,这让他的词作平添几分婉转柔美。

例如,辛弃疾曾以女性口吻写道:“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再如表达离愁别绪的:“从今花影下,只看绿苔圆”,这些词深情婉转,明快清丽。随着在南方居住的时间越来越久,他的词作在沉雄豪迈中有了婉约清秀。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辛弃疾南归第二年写在暮春的一首词。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3)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题解

这首词的词题为“暮春”,清明寒食节之后就是谷雨节气,暮春指的就是谷雨到立夏之间的这段时间。

隆兴元年,也就是1163年,作者从家乡山东济南满目疮痍的兵戈之地南归到了江阴,第二年暮春,辛弃疾还在江阴军签判任上写了这首词。曾经率领五十骑兵勇闯金兵大营的辛弃疾,是当时少有的少年英雄,一腔热血,满腔抱负,然而只得了一个签判的闲差,他的经天纬地之才被埋没。

这首词工笔绘景,寓景于情,伤春春去,悲慨婉转,将作者的心事,心结一一吐露。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4)

注释

1.狼藉:散乱无序。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2.红粉:形容红花飘落。暗随流水,秦观有:“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3.清阴密:碧绿的树叶茂密。意思是红花落后,绿叶多了。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闲愁:这里指为国家大事忧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5.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6.尺素:指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7.谩教人:空教人家(“人”指的是“我”)。谩,空、徒。

8.平芜:平原、原野。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5)

赏析

上片开宗明义,写江南春景。首句“家住江南”意蕴深厚。辛弃疾南归不到两年,江南的“家”和山东济南的“家”早已不是同样意义的“家”,整个宋境半落敌手,相比于济南的家,江阴的家只不过是他暂时的寄寓之地。当然也是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地方。

“又过了、清明寒食”,点名时间,节气,清明过后是谷雨,谷雨后进入暮春时节,呼应词题“暮春”。并转而引发下句“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暮春时,春花开且落,风雨之后更是狼藉一片。邓光铭先生认为,此句暗指“符离之战”。

因为用人不当,符离之战失败,朝廷将军事长官张俊赶出官场,再也不提北伐之事,而且没用将辛弃疾提拔到重要军事岗位。然而,辛弃疾偏在此时向孝宗黄帝上书《美芹十论》,希望担当复兴大业,收拾“一番狼藉”,颇有岳飞《满江红》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气概。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6)

“流水暗随红粉去,园林渐觉清阴密”。流水落花春去,花去水流残红,春天来了又走了,花儿开了又谢了,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词人善于抓住熟悉的场面,花落尽之后,园林中的绿意就显得格外深浓。词人用“渐”字堆叠出“清阴”的浓密,同时写出心中的愁云越来越密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谷雨之后春深,气温逐渐升高,寒凉被取而代之,刺桐花随着暖景落尽最后一朵,树上只剩下叶子。喻指主战派暖而为冷,逐渐被朝廷冷落。在家国飘摇中,二十多岁的辛弃疾徒有报国之志,哀叹时光不再,春景不复,道尽悲凉心境。

下片借景抒情。“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庭院如此寂静,心中思忆成空,纵使闲愁万种,也无处诉说。这是词人寓情于景,因自己的北伐思想和主战主张不被采纳,所以满心忧愁。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7)

这是词人不被理解的忧伤,因为忧伤至极,才无可诉说,只是任由伤感遍布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看似风平浪静的庭院,其实波涛汹涌。为什么词人闭口不说呢,下一句给出了答案。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担心流莺乳燕知道我的心曲。这里的流莺乳燕指的是在朝中搬弄是非的小人。词人满腔豪情,直陈利弊,但是不予采纳。豪健中又敏感的辛弃疾,只能借《满江红》一吐心曲,期待遇到能解他心曲的知音,或者慧眼识英的明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如今能解我心曲的书信到哪里去了呢?彩云依旧,尺素无踪。只等的我都不好意思登上高楼,望远平川,依旧不见云中大雁带来任何消息。

辛弃疾的词到底有多绝(翰墨淋漓中的侠心剑胆)(8)

词人从上片的庭院近景推及到高楼之上的远景,从眼前的流水带走落花,写到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的千里孤单,如抽丝剥茧一般,把内心的失意、落寞、孤独甚至悲慨,层层剥开,让读者看到一个以词悲吟、拔剑四顾、断裂干戈、含绪万端的爱国词人形象。

辛弃疾南归之后,一生波澜起伏,怀抱爱国忧民之情,在南宋风雨飘摇之中,寄豪情于辞章之间,翰墨淋漓中是他的侠心剑胆,词意纵横中是他的傲然风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辛弃疾:“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不过,在辛弃疾豪情壮志的词作中,还有不少如《满江红》一般变化多端,细腻婉约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依然可以窥见词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英雄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